所說慢是七地。
受持慢是八地。
複次金剛摧。
菩薩若夢中聞某世界某菩薩聲。
此菩薩是五地初地。
此菩薩為菩薩所憶念。
少煩惱應離憍慢。
勸多人修智。
如是相應得陀羅尼。
是聞初地。
夢出家是聞二地。
夢苦行是三地。
夢道場降魔是四地。
夢覺道是五地。
聞見上多聞見不定羸劣善心。
是見初地。
住於疑心是二地。
退心放逸是三地。
增上放逸是四地。
多定是五地。
複次金剛摧。
菩薩夢在海中。
此菩薩精進是八地。
見處處地。
應修多聞精進慧解。
若夢中無所依止是初地。
若在海際是二地。
若在船乘是三地。
夢往去是四地。
夢上船是五地。
夢水中坐是六地。
在船中坐是七地。
夢船中滿寶在上坐欲出海是八地。
複次金剛摧。
菩薩若夢中集寶此菩薩是初地三地。
見處處地。
此菩薩多逢苦惱。
應樂修淨業不求人短。
於說法者知恩。
如是趣向。
夢掘地中得寶初地。
雜土得寶是見二地。
雜草得寶是見三地。
是不勤進相是魔業。
若六地若四地。
不勤方便。
魔業業障。
複次金剛摧。
菩薩夢中在須彌山頂。
此人不退轉。
是見初地五地。
彼有少功德。
親近惡友。
因緣奸詐。
無信親近善知識。
今應修不奸詐多修信解。
如是趣向。
若夢在須彌山。
當知上六祝夢住須彌山是七地。
夢四顧望是八地。
夢坐者是九地。
夢山動是十地。
此初地乃至見五地。
勤進修善心。
在善知識手是魔業複次金剛摧。
菩薩夢中自見上山。
此菩薩是初地五地。
害一切煩惱業障。
於說法人不生恭敬。
應修不谄曲淨除業障。
如是趣向菩提。
初地增長三時勤進。
二地勤修念佛。
三地修空。
四地修大悲。
五地修慧。
夢自上山是初地。
在山中是二地。
在山上是三地。
夢觀看是四地。
坐者是五地。
複次金剛摧。
菩薩若夢上山此菩薩見是七地初地。
此菩薩少於業障。
魔業增盛。
應舍一切所愛物供養智慧者,於智慧人邊。
應自伏憍慢。
若夢度七大山乃至須彌山是七地複次金剛摧。
菩薩若夢中夢上樹。
此菩薩是初地四地。
處處地見。
應覺業障魔業。
應親近依止善知識。
得於慧明。
時時當決斷法義覺知。
如是趣向。
見樹枝葉具足陰涼是初地。
見香樹是二地。
見花樹是三地。
見果樹是四地。
是勤進相若不勤進是魔業。
若見高處樹枝葉花果具足除業報。
複次金剛摧。
菩薩若夢中見龍象。
此菩薩是初地六地。
處處地見。
此菩薩行施不行慧。
困乏善根。
應當修信。
當修善念如是相應彼初地。
見不清淨龍象二地。
見白龍象三地。
見六牙白龍象四地。
見莊嚴象五地。
見捉幡蓋龍象六地。
見歡戲龍象。
複次金剛摧。
菩薩自夢上龍象。
此菩薩是見初地七地。
一生當得如來應供。
有入法智。
多希望應修恭敬勸發。
菩薩離於幻僞奸詐。
應處處知足修適意施。
如是清淨。
夢上象是初地。
夢自著白衣上象是二地。
若夢染衣是三地。
若夢種種色衣是四地。
若夢香染衣具足莊嚴是五地。
若夢著冠是六地。
若夢捉莊嚴蓋是七地。
除魔業不勤進上地相。
見一切具足。
複次金剛摧。
菩薩若夢中上馬。
此菩薩是初地四地。
此應修依止戒波羅蜜度。
彼魔業增盛。
少於業障。
當多修空慧勤修生信。
如是清淨。
自夢上住馬是初地。
夢上行馬是二地夢上走馬是三地。
上莊嚴馬第四地。
除上地魔業。
此菩薩增上慢魔業。
複次金剛摧。
菩薩若夢中作成實誓。
此菩薩一切地十地處處地見。
彼於業障多增盛魔業。
多諸方術行。
善修出生三昧。
應正修威儀不多積聚。
如是淨業障。
作成實施誓。
此是初地。
為解系縛是二地。
為解病是三地。
為城池是四地。
為王是五地。
為閻浮提是六地。
為四天下是七地。
為千世界是八地。
為三千世界是九地。
日出時地遊雨天花是十地。
除魔業初地六地。
複次金剛摧菩薩。
若菩薩夢中見藥樹。
是菩薩是見初地七地。
滿足成就受記法。
應修不望報施正直不求人過。
如是清淨。
夢見少果樹是初地。
若見多果樹是二地。
若見苦果樹是四地。
見藥樹是五地。
若見天樹是六地。
若見甘果樹是七地。
複次金剛摧菩薩。
若菩薩夢中見花樹。
此菩薩是七地初地。
應作種種善根不親近四衆。
如是趣向。
見多花樹無香是初地。
見香花樹是二地。
夢見多香花樹是三地。
見雜花果樹是四地。
見無葉花樹是五地。
見天花樹是六地。
若見菩提樹是七地。
除在惡知識手慢緩不勤精進魔業。
上地一切成就見。
複次金剛摧。
菩薩若夢中見未曾有城。
此是六地初地。
此菩薩有業障。
此無生法忍。
先修堅固三昧空三昧。
無礙心極苦行。
如是清淨。
夢見初起城是初地。
見作竟城是二地。
見城中街市成就是三地。
見遊戲處成就是四地。
見池水成就是六地。
除在惡知識手慢緩不精進魔業。
上地具足見。
複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