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動如來會第六之一授記莊嚴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
與大比丘衆千二百五十人俱。
皆是阿羅漢衆所知識。
諸漏已盡無複煩惱。
心慧解脫自在無礙猶如大龍。
所作已辦舍於重擔。
逮得己利盡諸有結。
正教通達到於彼岸。
唯有阿難住於學地。
爾時尊者舍利弗。
從座而起偏袒右肩。
右膝著地合掌向佛。
白言世尊,雲何往昔諸菩薩摩诃薩。
發趣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修行遍清淨行。
被精進甲功德莊嚴。
是諸菩薩由被甲故。
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轉。
世尊,如是行願及以發心。
惟尊大慈開示演說。
世尊,彼諸菩薩摩诃薩。
為利益安樂天人世間。
精勤修習遍清淨行被精進甲。
由是利益安樂一切衆生。
及為現在未來菩薩。
當作佛法光明。
贊揚功德證獲善根故。
使諸菩薩聞此法已,於真如法性精勤修學。
常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佛言:善哉善哉!舍利弗。
汝能問過去未來菩薩摩诃薩淨行光明廣大甲胄闡揚功德。
為攝受未來菩薩摩诃薩故。
谛聽谛聽如理思惟。
當為汝說。
舍利弗言:唯然世尊,願樂欲聞。
佛告舍利弗。
從是東方過千世界。
彼有佛刹名曰妙喜。
昔廣目如來應正等覺出現於彼。
與諸菩薩摩诃薩說微妙法。
從六波羅蜜為首。
舍利弗。
彼時有一比丘。
從座而起偏袒右肩。
右膝著地向佛合掌。
白言世尊,如佛所說,菩薩法教志願修行。
佛言:善男子,汝今當知。
菩薩教法難可修習。
何以故?菩薩於諸衆生不生瞋害心故。
時彼比丘白佛言:世尊,我從今日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以無谄無诳實語不異語。
求一切智智。
乃至未得無上菩提。
若於衆生起瞋害心者,則為違背無量無數無邊世界中現在說法諸佛如來。
世尊,我今發此一切智心如是回向。
於其中間若發聲聞獨覺心者,則為欺诳一切諸佛。
世尊,我今發此一切智心如是回向。
乃至未得無上菩提。
若於衆生起愛欲瞋癡之心。
或與惛沈貢高惡作相應,則為欺诳一切諸佛。
世尊,我今發此一切智心安住回向。
乃至未得無上菩提。
若生疑惑心。
如是或起殺害不與取心。
或起邪見及非梵行。
妄語兩舌粗語相應。
或與損害相應,則為欺诳一切諸佛。
舍利弗。
時有異比丘作如是念。
此菩薩摩诃薩。
由初發心被精進甲。
於一切衆生不為瞋等之所搖動。
舍利弗。
時彼菩薩因此念故。
妙喜國中号為不動。
時廣目如來應正等覺。
見彼菩薩得不動名。
随喜贊善。
四大天王釋梵世主。
聞彼名已亦皆随喜。
舍利弗。
彼不動菩薩摩诃薩。
於彼佛前作如是言:世尊我今發此一切智心。
如是回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乃至未證無上正覺。
所修行業或違此言者,則為欺诳無量無數世界諸佛如來安住說法者,世尊,我今發此大心如是回向。
乃至未證菩提。
若於一一語言:不與念佛及一切智相應,則為欺诳一切諸佛。
世尊,我今如是發心回向。
乃至未證無上菩提。
生生在家不出家者,則為違背一切諸佛。
世尊,我今發此一切智心。
乃至未得無上菩提。
生生出家。
若不乞食。
不一坐食。
不節減食。
再食不食。
不持三衣不著糞掃衣。
不随所而坐。
不常坐。
不住阿蘭若。
不安止樹下。
不露坐。
不住冢間,則為欺诳一切諸佛。
世尊,我今發此大菩提心如是回向。
乃至未得一切智智。
若不成就無礙辯才說諸妙法,則為欺诳無數諸佛。
世尊,我今如是發心。
乃至未得無上菩提。
若不住三威儀。
或立或坐。
或複經行,則為欺诳無量諸佛。
世尊,我今發如上心。
乃至未得一切智智。
或於衆生犯根本罪。
或作妄語及馀世俗愦鬧之言:或起摧伏他論相應之心,則為欺诳無數諸佛。
世尊,我今發此一切智心。
安住回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或與婦人說法。
若不起無常苦空無我之相。
而取彼相及露齒而笑,則為欺诳一切諸佛。
世尊,若我發此一切智心。
安住回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於說法時顧指輕躁。
或見馀菩薩不生大師之想,則為欺诳無數諸佛。
世尊,我今發此一切智心。
乃至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若坐聽法及禮外道沙門婆羅門。
唯除諸佛沙門弟子,則為欺诳一切諸佛。
世尊,我今發此大心至無上覺。
若行财法施時。
情有彼此。
應供養所生簡異心,則為欺诳一切諸佛。
世尊,我今發一切智心。
乃至無上菩提。
若見諸罪人将被刑罰。
不舍身命而救護彼,則為欺诳一切諸佛。
舍利弗。
時彼菩薩修此大行。
乃至未證無上菩提。
無一衆生将被刑罰不救護者,舍利弗。
爾時有一比丘作如是念。
如來於此行者當為作證。
彼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