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卷二十五

首頁
    右繞三匝。

    以天妙花栴檀末香而散佛上。

    時彼如來即為授記。

    而告之曰:汝雲音等。

    過二萬劫當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是二菩薩。

    聞如來記踴躍歡喜。

    谛觀如來入於諸禅遊戲神通。

    出沒自在煙焰晖發。

    複為衆生說法開示。

    令二十四俱胝人天。

    趣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是二菩薩。

    乃至盡命勤修梵行。

    於彼如來中時正法後時正法悉能護持。

    複於爾時,教化成熟四俱胝衆生。

    趣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是二菩薩。

    次第供養親近承事多百千佛。

    及諸如來三昧正法一一受持。

    過二萬劫複值寶幢如來。

    随轉法輪教化成熟無量衆生。

    趣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寶幢如來刹土清淨。

    無諸聲聞。

    唯有一生補處菩薩。

    寶幢如來将滅度時乃為授記。

    我滅度後。

    雲音菩薩次當現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号曰日燈王如來。

    其佛刹土成就莊嚴。

    積集無量無邊功德。

    菩薩聲聞大衆圓滿。

    日燈王如來滅度之後。

    無邊音菩薩。

    次當現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無邊慧。

    以此法門無所得故。

    無言說故不可示現。

    無生無滅。

    諸菩薩摩诃薩。

    當應如理精勤修習。

    若有菩薩。

    住一切法理趣善巧方便安立。

    以無所得獲無生忍。

    圓滿佛法無量功德以為莊嚴。

    而發趣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無邊慧。

    我曾不說諸菩薩摩诃薩離此法外。

    别有少法速能成就一切智智。

    若有於此無生無滅甚深空法勤修行者,速得菩薩法界理趣善巧方便及陀羅尼。

    具足辯才。

    無上攝化。

    諸佛世尊之所稱贊。

    以法嚴具而莊嚴之。

    能圓滿施住清淨戒。

    得清淨忍無上精進無緣禅定。

    以大智慧而發趣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於諸勝中最為殊勝。

    速得名為一切智者,坐于道常四大天王持蓋來詣請轉法輪。

    為諸人天作大光明。

    皆令趣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複次無邊慧。

    若諸菩薩摩诃薩。

    於一切法海印三昧勤修行者,見一切法同於法界。

    如是見時。

    不於法界見一切法。

    不於諸法見於法界。

    精進修習。

    以一切法諸界和合善巧方便。

    於一切法諸界和合。

    無所執著。

    亦無所動。

    於一切法諸界和合善巧方便。

    亦無執著。

    亦無分别。

    能於一法和合之中。

    而見一切諸法和合。

    能於一切諸法和合。

    而複見於一法和合。

    不於一切諸法和合而親近於一法和合。

    不於一法和合之中親近一切諸法和合。

    以能了知此一法故。

    亦能了知一切諸法。

    以能了知一切法故。

    於此一法應了知處。

    亦能了知。

    不以諸法親近一法。

    於諸取蘊和合之中。

    悉能了知。

    不於取蘊種種性相。

    若有和合若無和合而生執著。

    諸菩薩摩诃薩如是行時。

    若有諸法以衆因緣和合而生。

    若有諸法以衆因緣和合而成。

    於彼諸法悉能了知。

    若有諸法因緣和合。

    以種種性相應而起。

    於彼諸法亦能了知亦無執著。

    随順了知一切諸法施設之相。

    亦能了知若相無相。

    亦能了知諸界差别諸界種種性相差别。

    亦能了知以誰為因不以煩惱親近趣向諸緣起法。

    亦於世間出世間法。

    不相違背。

    随順了知世間出世間一切諸法。

    世間相印皆遍了知。

    以一法門而能了知一切法門。

    以諸法門複能了知一法之門。

    不以一切諸法之門。

    而親近於一法之門。

    亦複不以一法之門。

    而親近於諸法之門。

    如是法門悉能淨治。

    無邊慧。

    諸菩薩摩诃薩。

    於此法中勤修習者,以一理趣言教之門。

    而能了知一切諸法性同一味。

    於一切法得勝無诤。

    如理寂靜不相違背。

    能於大會贊說斯法。

    精勤修習得一切法海印三昧。

    如是修習。

    若有诤論若無诤論。

    皆令寂靜如理而祝随順斷除憍慢放逸。

    於決定說善能受持。

    差别名言亦能覺了。

    法界理趣方便勤修。

    於諸法門善寂思念。

    當以何法何法相應。

    若不相應。

    能以方便於決定義住清淨念。

    無邊慧。

    諸菩薩摩诃薩。

    於此法門如是住者,以少加行得一切法海印三昧。

    以此無量法海三昧。

    而發趣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汝觀一切法,流入法界中。

    諸法同法界,理趣悉平等。

    複觀於法界,流入諸法中。

    法界同諸法,理趣亦平等。

     不於法界中,觀察一切法。

    亦不離法界,而見於諸法。

    不於諸法中,觀察於法界。

    亦不離諸法,而見於法界。

     了知種種界,法界種種性。

    一切法和合,善巧無所祝一切時及處,種種性和合。

    無住無所依,亦無有所齲 和合差别性,分别不分别。

    於彼二俱無,智者平等見。

    知一和合故,則知諸和合。

    知諸和合故,則知一和合。

     和合不和合,一性差别性。

    不近不分别,無執無所著。

    了知一切法,彼法無和合。

    亦不念和合,無執無所著。

     了知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