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摩诃薩。
應入善巧修習方便印門。
以無願印印一切法。
諸菩薩摩诃薩。
應入善寂靜願光明印門。
以無貪印印一切法。
諸菩薩摩诃薩。
應入遍知分别如實印門。
以無生印印一切法。
諸菩薩摩诃薩。
應入生正智見無生印門。
以寂滅印印一切法。
諸菩薩摩诃薩。
應入離蘊印門。
以盡相印印一切法。
諸菩薩摩诃薩。
應入生盡印門。
以法界印印一切法。
諸菩薩摩诃薩。
應入顯現法界善巧印門。
以無念印印一切法。
諸菩薩摩诃薩。
應入實無分别平等印門。
以離性印印一切法。
諸菩薩摩诃薩。
應入遍知一切自性印門。
以涅槃印印一切法。
諸菩薩摩诃薩。
應入如實寂靜順滅印門。
無邊慧。
是為諸菩薩摩诃薩於一切法無障礙門。
不和合門。
超過一切斷常見門。
無邊際門。
前後際門。
以厭離故。
寂滅故。
止息故。
清涼故。
諸菩薩摩诃薩。
於此一切法印之門随學随入。
以善修行此諸法門。
得一切法海印三昧。
此三昧者,如實相應能攝諸法善方便智。
是故諸菩薩摩诃薩。
於此印門。
應善修習住一切法海印三昧。
觀一切法。
而能出生無量無邊大法光明。
無邊慧。
譬如大海水乃無量而無有能測其量者,一切諸法亦複如是,終無有能測其量者,又如大海一切衆流悉入其中。
一切諸法入法印中。
亦複如是,故名海印印一切法悉入諸法海印之中。
於此印中。
見一切法同於法櫻又如大龍及諸龍衆。
諸大身衆能有大海。
能入大海。
於彼大海以為住處。
諸菩薩摩诃薩亦複如是,而於無量百千劫中。
善修諸業。
乃能入此三昧印門。
於彼印門以為住處。
為欲證得諸佛法故。
善巧圓滿一切智故。
成就如是諸法印門。
諸菩薩摩诃薩。
精勤修學此法門時,則能修學一切法門。
見諸法門在此門故。
而能發起諸法光明。
入於一切法海之中。
是故此法名一切法海印三昧。
又如大海是大珍寶積集之處。
此三昧者亦複如是,是一切法及法善巧積集之處。
無邊慧。
若有衆生。
為得無上佛之知見。
於此三昧。
若已求者若當求者,若現求者,彼則能求一切法海圓滿智慧。
以是義故。
我此法印付囑於汝。
汝於末世後五十歲正法滅時。
以此法印印諸衆生。
為此法印而印之者,皆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轉。
成就佛法速詣道常轉無上輪紹隆佛種。
随順住於一切智地。
能於無上大般涅槃而般涅槃。
令諸天人受持正法。
無邊慧。
諸菩薩摩诃薩。
若欲攝取如是無量殊勝功德。
於此深法。
精勤愛樂而無放逸。
複次無邊慧。
我念往昔過大無量阿僧祇劫。
複倍是數。
爾時有佛出現世間。
号曰超過須彌光王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禦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劫名善住國名悅意。
時彼劫中衆生壽命不可限量。
安隐豐饒住衆善法。
是故彼劫名為善祝彼佛國界廣博嚴飾多諸美妙。
見者和樂悅意。
名香周流普遍。
是故彼國名為悅意。
時四洲中。
三洲等量八萬由旬。
一一洲中有二萬城。
一一城量各十由旬。
唯有閻浮一洲。
廣量俱胝由旬。
有八萬城。
一一城量二十由旬。
重樓表刹垣牆周匝。
種種衣樹。
種種味樹。
諸雜花樹。
寶多羅樹。
而莊嚴之。
國界安樂人民充滿。
其中複有最大都城周百由旬。
二萬園苑而圍繞之。
諸園苑中。
澄潭溯流處處盈注。
華蕊甘實一一榮茂。
名香普熏聞者欣悅。
鳥獸和鳴其聲雅亮。
爾時彼佛。
住一園中為衆說法。
無邊慧。
超過須彌光王如來壽十小劫。
滅度之後。
正法住世滿一小劫。
時彼如來四會說法。
一一法會。
諸聲聞衆住學地者,各有五百俱胝那由他。
諸阿羅漢及菩薩衆。
各有五十俱胝那由他。
時彼如來有二菩薩。
一名勇猛軍。
二名勇猛力。
是二菩薩。
具足神通得無生忍。
前白佛言:世尊,以何等法。
成就菩薩摩诃薩一切諸法海印三昧。
時彼如來。
以此句門廣為宣說。
說此法時。
十千菩薩得無生忍。
是二菩薩證一切法海印三昧。
及證菩薩一切三昧。
以證諸法海印三昧。
及證菩薩諸三昧故。
能於一切佛刹土中。
現大神變放大光明。
出妙梵音。
為諸衆生演說正法。
而能成熟八俱胝人。
趣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時彼如來即為授記。
過一百劫。
皆當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百劫之中於一一劫。
供養承事五百如來。
於彼如來中時正法後時正法。
悉能受持。
為諸衆生作大饒益。
一一劫中一心不亂。
一一生處皆受化生。
一一生中不退三昧。
神變說法度諸衆生。
過百劫已複值無邊功德如來。
供養親近。
善能遊戲無量三昧神變解脫。
是二菩薩。
於彼佛所。
一名離憂。
二名善祝能随如來轉于法輪。
教化無量無數衆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