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卷二十七(曼陀羅譯)

首頁
    。

    覺知法界之體性者,是名菩提。

    非以體性覺知體性故。

    覺知於如無分别相。

    是名菩提。

    非如覺知如故。

    覺知住於如實始故。

    是名菩提。

     非住如實始覺知住於如實始故。

    覺無我無有衆生無命無人丈夫體性。

    是名菩提。

    無覺知者故。

    文殊師利。

    若有菩薩聞說如是菩提之相。

    聞已能於諸法體性無所分别。

    即名為佛。

    魔以佛辯說是法時。

    五百菩薩得無生法忍。

    爾時大德舍利弗。

    語文殊師利言:未曾有也。

    汝力持故。

    令魔波旬作如來身身相具足坐師子座。

    說是深法。

    文殊師利言:大德舍利弗。

    一切草木樹林無心。

    可作如來身相具足悉能說法。

    我亦能令大德舍利弗作如來身。

    身相具足以佛辯說法。

    爾時大德舍利弗即作是念。

    我今可於此衆中沒。

    文殊師利或能使我作如來身身相具足。

    戲弄於我。

    令聲聞人作世尊相。

    文殊師利神力持故而不能隐。

    時文殊師利知大德舍利弗心所念。

    變大德舍利弗。

    為如來身。

    身相具足坐師子座。

    一切衆會亦悉見知。

    爾時文殊師利童子語大德舍利弗。

    汝可與魔波旬共說,猶如如來共如來說。

    爾時大德舍利弗。

    如是問言:波旬。

    夫菩提者何等體性。

    波旬答言:覺知一切諸法平等。

    是菩提體性。

    覺知二法是菩提體性。

    一切智觀是菩提體性。

    非不體性。

    非行非不行。

     永斷一切諸行非行非道非不道。

    是名諸佛世尊菩提。

    波旬問言:大德舍利弗。

    諸佛如來住於何處。

    舍利弗言:住生死中平等。

    住涅槃不動。

    住一切諸見如實之性。

    住於一切衆生結使。

    亦住一切諸法根本。

    住於有為無為二法。

    諸住不住無有住故。

    波旬。

    諸佛如來如是住也。

    時舍利弗問波旬言:菩提者當何處求。

    波旬答言:大德舍利弗。

    從身見根本。

    求於菩提。

    無明有愛求於菩提。

    颠倒起結求於菩提。

    障礙覆蓋求於菩提。

    舍利弗言:波旬。

    何因緣故如是說也。

    波旬答言:大德舍利弗。

    如實覺知如是諸法。

    是名菩提。

    說是法時。

    八百比丘。

    悉斷諸漏得無漏心。

    諸天子等信舍利弗魔波旬故。

    三萬二千諸天子等。

    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為欲調伏諸天子故。

    文殊師利童子令魔波旬及大德舍利弗。

    作如來身身相具足。

    文殊師利還攝神力。

    大德舍利弗及魔波旬。

    身複本相。

    爾時四方出千菩薩。

    從諸佛土乘空而來。

    至於佛所頂禮佛足。

    右繞如來住一面已,白佛言世尊,我等聞說法界體性無分别經。

    聞已來此守護正法。

    世尊,我等受持守護此經。

    讀誦通利為他廣說。

    攝取正法。

    爾時大德阿難白佛言:世尊,是諸菩薩從何處來。

    佛告阿難。

    是諸菩薩各各集在諸佛國土。

    此等菩薩皆是文殊師利童子本所教化。

    常為說此法界體性無分别經。

    以開化之。

    是諸菩薩知報經恩故來至此。

    及見如來禮敬圍繞。

    亦欲供養禮拜文殊師利童子,又願護此經是故來此。

    阿難。

    我涅槃後。

    是諸菩薩於此閻浮提。

    當廣流布護此正法。

    阿難。

    是諸菩薩於百千佛所。

    志意勇猛護持正法。

    是時衆中有釋梵護世諸天王等。

    白言世尊,我等若此若彼有護持法者,是善丈夫善男子女人等。

    我當守護供給。

    使令得無苦惱。

    爾時世尊,贊釋梵護世諸天王言:善哉善哉!汝能勇猛守護是諸愛護正法善丈夫等。

    即是供養過去未來現在諸佛并愛護正法。

    爾時佛即告於文殊師利童子,汝受持此經後末世時。

    於閻浮提當廣流布。

    文殊師利言:世尊,火災起時而此虛空。

    都無受持亦不被燒。

    世尊如虛空體性。

    是一切法亦複如是,而是諸法不生不滅。

    若法無生無有滅者,亦無受持諸法體性。

    無受持故如法體性。

    受持諸法亦複如是,文殊師利即白佛言:唯願世尊,受持此經。

    為善男子善女人等。

    種善根故。

    若供養法者貪樂此經。

    世尊,如是如是受持此經。

    調伏憍慢諸怨憎故。

    無能留難。

    於當來世此閻浮提廣行流布。

    爾時世尊身放光明。

    是光遍照三千大千佛之世界。

    皆作金色。

    爾時佛告文殊師利童子,如來光明一切普照。

    而此經者亦複如是,心行無礙者於佛法究竟。

    是善男子善女人等手執此經。

    爾時世尊複告阿難。

    阿難。

    受持此經讀誦通利為他廣說。

    阿難。

    汝則供養去來現在諸佛世尊,爾時阿難白佛言: 世尊,此經何名。

    雲何受持。

    佛告阿難。

    汝受持此經。

    名說法界體性無分别。

    亦名寶上天子所問。

    亦名文殊師利童子所說,善受持之。

    佛說是經已,大德阿難。

    文殊師利童子,寶上天子。

    及諸佛土諸來菩薩。

    天人阿須羅。

    及世間人。

    皆大歡喜頂戴奉行。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