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卷二十八(元魏三藏法師佛陀扇多譯)

首頁
    △大乘十法會第九 如是我聞,一時婆伽婆。

    住王舍大城耆阇崛山中。

    與大比丘衆五百大阿羅漢俱。

    菩薩摩诃薩無量無邊。

    爾時會中。

    有一菩薩摩诃薩。

    名淨無垢寶月王光。

    即從坐起整服右肩。

    右膝胡跪蓮花台上。

    至如來所合掌向佛。

    白言世尊,行大乘住大乘比丘。

    雲何行大乘。

    雲何住大乘。

    世尊,以何義故。

    此大乘名為大乘。

    複以何義名為住大乘。

    爾時世尊告淨無垢寶月王光菩薩摩诃薩言:善哉善哉!淨無垢寶月王光。

    善男子,汝善能問此甚深義。

    谛聽谛聽善思念之。

    我今為汝分别解說。

    時淨無垢寶月王光菩薩摩诃薩。

    聞佛聽許即白佛言:唯然世尊,頂受聖教。

    佛言:善男子,菩薩摩诃薩成就十法。

    是行大乘是住大乘。

    何等為十。

    一者信成就。

    二者行成就。

    三者性成就。

    四者樂菩提心。

    五者樂法。

    六者觀正法行。

    七者行法慎法。

    八者舍慢大慢。

    九者善解如來秘密之教。

    十者心不悕求聲聞緣覺乘。

    時淨無垢寶月王光菩薩摩诃薩白佛言:世尊,雲何菩薩摩诃薩信成就。

    佛言:善男子,菩薩摩诃薩行不谄行。

    得柔軟行。

    彼菩薩信諸如來正真正覺無上菩提。

    信諸如來於一念中說三世事。

    信如來藏不老不死無量無邊不生不滅不常不斷。

    信諸佛實際法界一切智一切智人所知力無所畏。

    不共佛法信諸如來無見頂相。

    信諸如來三十二相八十種好莊嚴其身身有圓光。

    信聲聞所說緣覺所說菩薩所說,及信所有善言說者,信此世過世。

    信正行者住正行者若有沙門若婆羅門。

    信善業果甚可愛樂微妙最勝。

    所謂若天天主若人人主。

    信不善果不可愛樂苦惱無量。

    或在地獄或在餓鬼或在畜生。

    彼菩薩如是信已得離三法。

    一疑二惑三不決定。

    善男子,菩薩摩诃薩。

    成就如是信。

    名為信成就。

    爾時世尊,為顯此義。

    偈重說言: 信為增上乘,信者是佛子。

    是故有智者,應常親近信。

    信是世間最,信者無窮乏。

    是故有智者,應常親近信。

     若不信之人,不生諸白法。

    猶如燒種子,不生根牙等。

     善男子,雲何菩薩摩诃薩行成就。

    善男子,菩薩摩诃薩行成就故。

    剃除須發被正法服。

    舍家出家。

    既出家已,修學菩薩戒行等事。

    修學聲聞戒行等事。

    修學緣覺戒行等事。

    修菩薩如是學已,身口意等惡業悉滅。

    何者名為身不善業。

    所謂殺生偷盜邪淫。

    瓦石刀杖欺擲他人。

    傷手足等。

    若來若去行欺淩事。

    善男子,如是等名身不善業。

    善男子,何者名為口不善業。

    所謂妄言绮語。

    兩舌惡口。

    不善言說。

    诽謗正法甚深經典。

    說諸和上阿阇梨等住正法者所有過短。

    如是等名口不善業。

    善男子,何者名為意不善業。

    所謂後吝邪見。

    增上妒吝。

    樂利樂稱。

    樂親愛等。

    家慢色慢。

    恃少壯慢。

    恃無病慢。

    恃壽命慢。

    恃多聞慢。

    恃修行慢。

    欲覺害覺瞋惱覺等。

    及國土覺。

    衣服等覺。

    著處著乘著敷具等。

    著飲著食及著兒女。

    犁牛耕種諸所作等。

    憂奴憂婢憂諸作者,穀帛庫藏諸财物等。

    彼菩薩如是著已,於向所說種種事中。

    若失一事。

    其心則生憂悲苦惱。

    彼菩薩以愛潤心。

    是故生於後有牙心。

    善男子,略說意業猶如輪轉。

    如是名為意不善業。

    彼菩薩離身等業。

    於和上所起於尊想。

    於阿阇梨起和上想。

    於馀若老若少起止恭敬。

    彼菩薩在於獨處作是思惟。

    我不應爾。

    我已起度一切衆生。

    救一切衆生。

    心令一切衆生住正定行中。

    彼菩薩作是思惟。

    我今自身不調諸根。

    不勤修行。

    不覆諸根。

    不調諸根。

    彼菩薩作是思惟。

    今我已作如是修行。

    是諸衆生既見我已,心即調伏随順我教。

    諸佛歡喜及諸天龍乾闼婆等悉皆歡喜。

    善男子,如是等行名菩薩慚。

    彼菩薩作是思惟。

    勿令若道若俗。

    於我若身若口若意等業諸威儀中。

    诃責我者,所謂毀壞戒行。

    或作見行。

    或作行行。

    或行邪命。

    彼行菩薩如是慚已,日夜系心觀察戒行。

    觀戒行已,無諸憂悔離諸障礙。

    菩薩如是正修行已,於諸如來正法之中而修諸行。

    善男子,如是等行名菩薩愧。

    善男子,菩薩摩诃薩成就如是行。

    名為行成就。

    爾時世尊為顯此義。

    偈重說言: 行為增上乘,諸佛緣覺等。

    是故智者修,彼等微妙事。

    菩薩大名稱,無畏行成就。

    是故證菩提,諸佛本所說, 善男子,雲何菩薩摩诃薩性成就。

    善男子,菩薩摩诃薩性自少欲少瞋少癡。

    不吝不澀不粗獷。

    不我慢不卒暴。

    調和柔軟善言軟語。

    易共同止。

    彼菩薩於一切上勝供養。

    如心行施。

    所有諸事衣服飲食分舍與他。

    如是施已,即生歡喜遍滿身心。

    如是乃至舍上身分。

    善男子,彼菩薩行如是行。

    若見如來。

    若見聲聞。

    見已即生歡喜之心。

    善男子,菩薩摩诃薩成就如是法。

    名為性成就。

    爾時世尊,為顯此義。

    偈重說言: 相煙即知火,見鴛鴦知水。

    異相知菩薩,菩薩大智慧。

    不澀不惱衆,舍諸谄曲行。

    善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