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衆生故,是名菩薩性。
善男子,雲何菩薩摩诃薩樂菩提心。
善男子,菩薩摩诃薩。
以有菩提相故發菩提心。
未發菩提心時。
或諸如來或諸聲聞勸發菩提心。
善男子,此是菩薩初發菩提心相。
善男子,彼菩薩聞有菩提。
聞菩提心有大功德。
聞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此是菩薩第二發菩提心相。
善男子,彼菩薩見諸衆生。
無主無親。
無救無護。
無能度之令至彼岸。
菩薩即為彼諸衆生。
起慈悲心而作是言:我當於彼無主無親無救無護諸衆生等而作救護。
為彼因緣故。
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此是菩薩第三發菩提心相。
善男子,彼菩薩以見如來相具足身。
生歡喜心。
生勇悅心。
心生歡喜。
以是因緣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此是菩薩第四發菩提心相。
善男子,彼菩薩為彼衆生令得利益安隐樂故。
修行布施持戒忍辱修行精進禅定般若。
善男子,雲何菩薩修行布施。
善男子,菩薩作是思惟。
我當雲何行於布施。
即生念言須食施食。
須飲施飲。
須床敷者施與床敷。
須衣服者施與衣服。
指環臂钏若寶冠等。
所須之物皆施與之。
善男子,菩薩乃至割自身肉施於衆生。
如是行施願取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而不取著受者财物。
不住事等。
是名菩薩修行布施。
善男子,菩薩雲何修持於戒。
善男子,彼菩薩先自調順身業。
調順口業。
調順意業。
菩薩所有自身惡業一切舍離。
所有口惡業一切舍離。
所有意惡業一切舍離。
持戒不缺不漏不雜。
菩薩如是持禁戒已,回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而心終不取著於戒。
是名菩薩修持於戒。
善男子,雲何菩薩修行忍辱。
善男子,菩薩為聞若道若俗。
乃至毀罵。
聞說其惡。
若打系閉。
若截手足。
皆能忍受。
為彼前人起忍辱心。
菩薩如是修行忍已,回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不以彼忍而起慢心。
是名菩薩修行忍辱。
善男子,菩薩雲何修行精進。
善男子,菩薩作是思惟。
如虛空界無量無邊。
衆生界亦無量無邊。
唯我一人獨無等侶。
令入無馀涅槃界中。
如是菩薩為彼因緣發精進行。
初持自身。
持身行已觀受心法。
如是正觀受心法已,行持心行。
菩薩既行持心行已,次複修行見法等行。
菩薩如是持心意已,為令未生惡不善法斷不生故起欲勤精進。
為令未生善法生故起欲勤精進。
菩薩如是次複修行初如意足。
如是修行第二第三乃至第四如意足分。
修如是行不起慢心。
是名菩薩修行精進。
善男子,菩薩雲何修行禅定。
善男子,菩薩不著欲故。
不著滅故。
不著離欲故。
不著自身故。
不著他身故。
不著色受想行識。
不著欲界。
不著色界。
不著空。
不著無相無願。
不著此世界。
不著未來世界。
而行布施。
不依止施。
不依止戒不依止忍。
不依止精進。
不依止禅。
如是修行禅定。
回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而不分别。
是名菩薩修行禅定。
善男子,菩薩雲何修行般若。
善男子,菩薩常作如是思惟而化衆生。
化衆生已複作是念。
我化無量無邊衆生界。
令入無馀涅槃界中。
而無一衆生入涅槃界者,何以故?如佛所說,一切諸法。
無我無衆生無命無養育無富伽羅。
如是修慧而以彼慧。
回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作如是願。
而於智慧不生分别。
是名菩薩修行般若。
善男子,菩薩摩诃薩如是發菩提心。
名為菩薩樂菩提心。
爾時世尊,為顯此義。
偈重說言:
猶如真寶珠,光明不舍離。
又如礦中金,治已轉增明。
如是菩提性,轉明菩提心。
二邊清淨已,魔所不得便。
善男子,雲何菩薩摩诃薩樂法。
善男子,菩薩摩诃薩。
性自樂法喜法潤法。
若見沙門若婆羅門如法人已,随所有物而以奉上。
若飲食等一切施與。
乃至合掌生恭敬心。
生恭敬已,從彼聞於未曾聞法。
菩薩如是求正法已如實修行。
菩薩於彼持法法器。
生於尊想。
生和上想阿阇梨想。
起如是意。
我從昔來久失導師。
今忽遇之生導師想。
又作是念。
我常縛在世間牢獄。
無解無救無推訪者,今忽遇之生推覓想。
又作是念我久遠來睡於世間。
愚癡盲目。
忽於今者令我目開。
即起覺想起開示想。
又作是念。
我久遠來沒深泥中無拔濟者,今忽遇之生拔濟想。
又作是念。
我久遠來失於導師引導衆生。
今忽遇之起導師想。
又作是念。
我久遠來閉在世間。
貧苦難處無救接者,今忽遇之是故即生救接者想。
又作是念。
我久遠來遇難愈玻無有良醫能療治者,今忽遇之起良醫想。
又作是念。
我久遠來為貪欲火之所燒然。
未蒙雲雨。
今忽遇之。
是故即起大雲雨想。
菩薩如是為彼因緣。
忍寒熱等諸苦惱事。
及諸衆生能惱人者,若蚊虻等皆能忍之。
亦能忍受饑渴等事。
見樂衆生不生著心。
彼菩薩作如是念。
我雖得受世間快樂。
若我得聞一句法已,能成聞慧。
生聞慧想。
菩薩以是樂法因緣故。
行布施不生憂愁。
乃至無有憂苦等事。
菩薩如是遠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