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卷三十四

首頁
    病惱,守護陀羅尼。

    得諸殊勝力,皆由布施生。

    如是行施人,修習菩提道。

     不遇惡知識,得同類善友。

    複有諸菩薩,積集施資糧。

    成就不思議,陀羅尼智慧。

    以無量偈頌,演說於總持。

     一切無罣礙,不失於本義。

    廣大菩提心,志願常堅固。

    具足於淨戒,舍離諸魔業。

    不著五欲樂,專精求正念。

     心常無迷惑,亦不生貪愛。

    瞋恚諸煩惱,如實皆了知。

    於一切境界,不著不迷惑。

    是人善了知,如是諸煩惱。

     以因緣和合,能生諸過失。

    乃至於佛法,若因若因因。

    如是因作用,一切皆能了。

    是人能了知,眼盡邊因性。

     遠離諸迷惑,於眼無所染。

    是人能了知,眼生邊邊際。

    寂靜與流轉,無有及無生。

    乃至於寂滅,如是等因性。

     遠離諸迷惑,於眼無所染。

    是人能了知,眼前際言說。

    随世假安立,於中無有實。

    是人能了知,眼後際言說。

     随世假安立,於中無有實。

    是人能了知,眼生邊邊際。

    寂靜與流轉,無有及無生。

    乃至於寂滅,如是等言說。

     随世假安立,於中無有實。

    是人能了知,眼前際言說。

    但因緣和合,於中無所著。

    是人能了知,眼後際言說。

     但因緣和合,於中無所著。

    是人能了知,眼生邊邊際。

    寂靜與流轉,無有及無生。

    乃至於寂滅,如是等言說。

     但因緣和合,於中無所著。

    是人能了知,眼前際言說。

    自性無表示,於中無所染。

    是人能了知,眼後際言說。

     自性無表示,於中無所染。

    是人能了知,眼生邊邊際。

    寂靜與流轉,無有及無生。

    乃至於寂滅,如是等言說。

     自性無表示,於中無所染。

    耳鼻舌身心,六塵并四大。

    乃至世生名,一切皆如是,是人能了知,貪欲即佛道。

     自性無差别,於貪無所染。

    一切諸佛道,當於煩惱求。

    知性無差别,是入總持門。

    說貪是總持,總持即是貪。

     知性無差别,是學總持門。

    如是供養貪,即為供養佛。

    以供養佛故,成就總持門。

    是人能了知,瞋恚即佛道。

     自性無差别,於瞋無所染。

    瞋即是總持,總持即是瞋。

    知性無差别,是學總持門。

    如是供養瞋,亦為供養佛。

     以供養佛故,成就總持門。

    是人能了知,愚癡即佛道。

    自性無差别,於癡無所染。

    若如實了知,癡性之邊際。

     是則修佛道,成就總持門。

    癡即是總持,總持即是癡。

    知性無差别,是學總持門。

    如是供養癡,即為供養佛。

     以供養佛故,成就總持門。

    如是供養癡,即為供養法。

    以供養法故,成就總持門。

    如是供養癡,即為供養僧。

     以供養僧故,成就總持門。

    如是供養癡,即為供養戒。

    以供養戒故,成就總持門。

    如是供養癡,即供養精進。

     供養精進故,成就總持門。

    如是供養癡,即供養贊歎。

    供養贊歎故,成就總持門。

    如是供養癡,即供養佛法。

     供養佛法故,成就總持門。

    如是供養癡,即供養法性。

    供養法性故,成就總持門。

    如是供養癡,即供養真如。

     供養真如故,成就總持門。

    如是供養癡,即供養無生。

    供養無生故,成就總持門。

    如是供養癡,即供養無滅。

     供養無滅故,成就總持門。

    如是供養癡,即供養無荊供養無盡故,成就總持門。

    如是供養癡,即供養無有。

     供養無有故,成就總持門。

    如是供養癡,即供養無邊。

    供養無邊故,成就總持門。

    如是供養癡,即供養三有。

     供養三有故,成就總持門。

    如是供養癡,即供養寂靜。

    供養寂靜故,成就總持門。

    如是供養癡,即供養流轉。

     以供養轉故,成就總持門。

    如是供養癡,即供養無轉。

    供養無轉故,成就總持門。

    如是供養癡,即供養無有。

     供養無有故,成就總持門。

    如是供養癡,即供養無起。

    供養無起故,成就總持門。

    如是供養癡,即供養寂滅。

     供養寂滅故,成就總持門。

    如是供養癡,即供養不來。

    供養不來故,成就總持門。

    如是供養癡,即供養無行。

     供養無行故,成就總持門。

    如是供養癡,即供養有為。

    供養有為故,成就總持門。

    如是供養癡,即供養苦等。

     以供養苦等,成就總持門。

    如是供養癡,即供養苦智。

    供養苦智故,成就總持門。

    如是供養癡,即供養集智。

     供養集智故,成就總持門。

    如是供養癡,即供養滅智。

    供養滅智故,成就總持門。

    如是供養癡,即供養道智。

     供養道智故,成就總持門。

    如是供養癡,即供養法智。

    供養法智故,成就總持門。

    如是供養癡,即供養類智。

     供養類智故,成就總持門。

    如是供養癡,供養無生智。

    供養無生故,成就總持門。

    如是供養癡,即供養盡智。

     供養盡智故,成就總持門。

    如是於正斷,念住并神足。

    五根及五力,七覺八道支。

    兼彼奢摩他,毗般舍那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