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利子,如來成就不思議智。
由是智故。
如來應正等覺。
知彼水滴在于大海。
便以一分毛端就大海内。
霑本水滴用還是人。
舍利子,此譬喻者義何謂耶。
所謂衆生曾以一滴微善之水。
寄置如來福田手中久而不失。
如是舍利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
於如來不思議智。
清淨信受起愛敬心。
緣念如來興諸供養。
又以名花散空奉獻。
是人所有善根叵知其邊速盡苦際。
何以故?舍利子,如來善通達法界故。
若人於如來所起一念善心者,盡於苦際畢竟不壞爾時長老舍利子,白佛言:世尊,如來不思議大智離識而轉不。
佛言不也。
舍利子複白佛言:世尊,若如是者雲何為智。
雲何為識。
佛言:舍利子,有四識住識。
依此住故名識祝何者為四。
所謂色識住者識緣於色識住色中。
由如此故生喜住著。
轉加增長堅固廣大。
受識住者識緣於受識住受中。
由如此故生喜住著。
轉加增長堅固廣大。
想識住者識緣於想識住想中。
由如此故生喜住著。
轉加增長堅固廣大。
行識住者識緣於行識住行中。
由如此故生喜住著。
轉加增長堅固廣大。
舍利子,如是等相名之為識。
複以何等名之為智。
所謂不住五受蘊中了達識蘊。
是名為智。
又舍利子,所言識者,謂能了别地界水界火界風界。
是名為識。
所言智者,若有不住四大界中能善通達識之法界不相離者是名為智。
又舍利子,所言識者,謂能了别眼所知色。
耳所知聲。
鼻所知香。
舌所知味。
身所知觸。
意所知法。
是名為識。
所言智者,於内寂靜不行於外。
唯依於智。
不於一法而生分别。
及種種分别。
是名為智。
又舍利子,從境界生是名為識。
從作意生是名為識。
從分别生是名為識。
無取無執。
無有所緣。
無所了别。
無有分别。
是名為智。
又舍利子,所言識者,住有為法。
何以故?無為法中識不能行。
若能了達無為之法。
是名為智。
又舍利子,住生滅者名之為識。
不生不滅無有所祝是名為智。
舍利子,如是諸相若識若智。
是名如來第三不思議大智。
若諸菩薩摩诃薩。
聞如是不思議大智無障無礙。
一切法中依之而起。
信受谛奉清淨無疑。
倍複踴躍深生歡喜發希奇想。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
而說頌曰:
無量克伽沙,十方界草木。
盡焚成墨灰,億載磨于海。
十力智深妙,取滴示含生。
如實分别知,此某界樹等。
如是十方界,塵水示如來。
佛智等虛空,遍曉無疑滞。
十方衆生心,發貪瞋癡行。
如實悉能知,無增減解脫。
十力世尊智,照明於法界。
無分别離思,佛子能信受。
爾時佛告舍利子,雲何菩薩摩诃薩。
於如來不思議大光。
信受谛奉清淨無疑。
倍複踴躍深生歡喜發希奇想。
舍利子,諸佛如來善通達法界故。
不可思議。
由通達故一切如來放大光明。
遍照三千大千佛之世界而無障礙。
舍利子,譬如空中無諸雲霧。
日輪炎盛放大光明遍照於世。
如是舍利子,如來應正等覺放大光明遍照一切。
亦複如是,又舍利子,如世間中燈油之光。
於螢火光為廣為大。
顯照明淨超過最勝。
燭炬之耀超勝燈光。
庭燎火聚又勝燭炬。
藥草發光逾於火聚。
星宿之光倍過藥草。
滿月流光又過星耀。
炎盛日光逾超於月。
四天王天身所發光宮殿光。
牆壁光。
莊嚴具光。
倍勝於前不可為喻。
如是展轉。
乃至他化自在天身。
宮殿牆壁身莊嚴具。
皆發光明又倍於上。
梵身天光。
梵輔天光。
梵衆天光。
大梵天光。
如是少光。
無量光。
光淨。
少淨乃至遍淨。
廣果。
有想。
無想。
無煩。
無熱。
善現,善見。
色究竟天。
所有身光。
宮殿光。
牆壁光。
莊嚴具光。
比前諸光為最第一。
如是色究竟天所有光明。
比於如來正遍知光。
而如來光超過於彼。
微妙顯照最勝明淨。
廣大第一不可為喻。
何以故?舍利子,如來光者不可思議。
從無量戒聚生。
從等持聚生慧聚解脫聚。
解脫智見聚生。
從如是等無量功德之所由生。
又舍利子,三千大千世界所有諸光。
比如來光百倍。
不及其一。
乃至優波尼商倍不及其一。
如是算數譬喻所不能及。
複次舍利子,如贍部捺陀金置凡金中。
令彼凡金猶如墨聚失於明照。
如是舍利子,於此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光明。
若於如來光前不能明照亦複如是,又一切世間所有諸光。
於如來光前不可說言:有光有淨有勝有上有無上也。
複次舍利子,汝今當知如來不為憐愍衆生攝持此光。
令周一尋者但以一分業所生光,則能遍照三千大千佛之世界。
令日月光悉不複現。
若如是者不可分别有晝有夜。
不可分别有月半月。
及以時節歲數分齊。
但為憐愍諸衆生故現周一尋。
舍利子,若如來應正遍知。
發意欲以光明遍滿。
無量無數無邊世界則能遍照。
何以故?舍利子,如來以得第一般若波羅蜜多故。
舍利子,我今為汝更說譬喻重明此義。
諸有智者倍增顯了。
舍利子,假使有人以此三千大千世界。
碎為微塵置衣襟中往至東方。
過爾所微塵數世界乃下一塵。
如是展轉盡此微塵。
而此東方所有世界未盡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