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藏會第十二之四如來不思議性品第四之二
爾時佛告舍利子,雲何菩薩摩诃薩。
於如來不思議力。
信受谛奉清淨無疑。
倍複踴躍深生歡喜發希奇想。
舍利子,諸佛如來俱足成就如是十力。
由成就故。
如來應正等覺。
於大衆中正師子吼。
自稱我處大仙尊位轉大梵輪。
一切世間所有沙門婆羅門。
若天若魔若梵等不能如法而轉。
舍利子,何等名為如來十力。
所謂處非處智力。
業報智力。
種種界智力。
種種解智力。
種種根智力。
一切遍行行智力。
靜慮解脫三摩地三摩缽底雜染清淨智力。
随念前世宿住作證智力。
死生作證智力。
漏盡作證智力。
舍利子,如來成就如是十力故。
乃至於大衆中能轉梵輪。
一切世間所不能轉。
複次舍利子,雲何如來是處非處智力。
舍利子,如來無上智力處非處者,所謂於是處如實知是處。
於非處如實知非處。
舍利子,何等為是處。
何等為非處。
舍利子言:非處者無所攝受。
謂身惡行語惡行意惡行。
能感可喜可樂可愛可意報者,無有是處。
言是處者有所攝受。
謂身惡行語惡行意惡行。
能感不可喜不可樂不可愛不可意報者,斯有是處。
又舍利子,言非處者無所攝受。
謂身妙行語妙行意妙行。
能感不可喜不可樂不可愛不可意報者,無有是處。
言是處者有所攝受。
謂身妙行語妙行意妙行。
能感可喜可樂可愛可意報者,斯有是處。
複次舍利子,言非處者無所攝受。
謂由慳故能感大富。
由犯戒故得生人天。
由瞋恚故感得端正。
由懈怠故能得對觀。
謂心亂者入正決定。
由惡慧故永斷一切相續習氣。
如是說者無有是處。
言是處者有所攝受。
謂由慳故能感貧窮。
由毀犯戒便感地獄畜生鬼趣由瞋恚故感鬼陋報。
由懈怠故不得對觀。
由心亂故不入正定。
由惡慧故不斷一切相續習氣。
如是說者,斯有是處又舍利子,言非處者無所攝受。
謂由布施能感貧窮。
由持戒故堕於地獄畜生鬼趣。
由含忍故感得鬼陋。
由正勤故不得對觀。
由心一緣不入正定。
由聖慧故不斷一切相續習氣。
如是說者無有是處。
言是處者有所攝受。
謂由布施能感大富。
由持戒故得生人天。
由懷忍故感得端正。
由正勤故能得對觀。
由心一緣入正決定。
由聖慧故永斷一切相續習氣。
如是說者斯有是處。
複次舍利子,言非處者無所攝受。
謂因殺生而感長壽。
不與取者能得大富。
行邪欲者感貞良妻。
如是說者無有是處。
言是處者有所攝受。
謂殺生者能感短壽。
不與取者能感貧窮。
行邪欲者妻不貞良。
如是說者斯有是處。
又非處者無所攝受。
謂離殺者能感短壽。
離不與取能感貧窮。
離於邪欲妻不貞良。
如是說者無有是處。
言是處者有所攝受。
謂離殺者能感長壽。
離不與取能感大富。
離邪欲者感貞良妻。
如是說者斯有是處。
複次舍利子,如是一切善不善業道是處非處。
今當略說顯示其要。
謂妄語者不感诽謗。
無有是處。
若能感者斯有是處。
離妄語者能感诽謗。
無有是處。
不感诽謗斯有是處。
離間語者若能感得不壞眷屬。
無有是處。
不能感者斯有是處。
遠離間語感壞眷屬。
無有是處。
感不壞眷屬斯有是處。
粗惡語者若得常聞可意之聲。
無有是處。
聞不可意聲斯有是處。
離粗惡語聞不可意聲。
無有是處。
若不聞者斯有是處。
若懷绮語感說言教令他信受。
無有是處。
若不信受斯有是處。
若離绮語所說言教令他不受。
無有是處。
若信受者斯有是處。
又舍利子,若貪著者感财不散。
無有是處。
若感散失斯有是處。
若離貪著感财散失。
無有是處。
若不能感斯有是處。
若心瞋恚不趣地獄。
無有是處。
若有趣者斯有是處。
若離瞋恚不生善趣。
無有是處。
若往生者斯有是處。
若興邪見受邪見因能得道者,無有是處。
不能得道斯有是處。
謂正見者受正見因不得聖道。
無有是處。
能得聖道斯有是處。
複次舍利子,造無間者心得安祝無有是處。
若不安住斯有是處。
又舍利子,若戒淨者心不安祝無有是處。
若得安住斯有是處。
又舍利子,若住有所得見能得順忍。
無有是處。
若不得者斯有是處。
若信解空不得順忍。
無有是處。
若有得者斯有是處。
又舍利子,若住惡作得心安息。
無有是處。
若不能得斯有是處。
若系心者不得心安。
無有是處。
若能得者斯有是處。
又舍利子,若有女人為轉輪王。
為釋天主。
為梵自在。
無有是處。
若丈夫作斯有是處。
若有女人出世作佛。
無有是處轉女身已出世作佛。
斯有是處。
又舍利子,若第八人未證於果而出受者,無有是處。
證果已出斯有是處。
若至聖流受第八有。
無有是處。
即此諸蘊而般涅槃。
斯有是處。
若一來人受第三有。
無有是處。
即此諸蘊而般涅槃。
斯有是處。
若不還人複還於此。
無有是處。
即於彼處而般涅槃。
斯有是處。
若阿羅漢更續生有。
無有是處。
若不更續斯有是處。
又舍利子,若諸聖人更求邪師受邪标幟。
無有是處。
不求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