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卷三十九(玄奘譯)

首頁
    清淨。

    複有二法能為障礙。

    謂無慚無愧。

    複有三法能為障礙。

    謂身惡行語惡行意惡行。

    複有四法能為障礙。

    由貪欲故行所不行。

    由瞋恚故行所不行。

    由愚癡故行所不行。

    由怖畏故行所不行。

    複有五法能為障礙。

    謂殺生不與取欲邪行妄語飲酒。

    複有六法能為障礙。

    謂不恭敬佛菩提。

    不恭敬法。

    不恭敬僧。

    不恭敬律儀。

    不恭敬三摩地。

    不恭敬建立施設。

    複有七法能為障礙。

    謂慢勝慢勝上慢增上慢邪慢下慢我慢。

    複有八法能為障礙。

    何等為八。

    謂邪見邪思邪語邪業邪命邪勤邪念邪三摩地。

    複有九法能為障礙。

    何等為九。

    謂於我身去來今世作不饒益生惱害事。

    於我所愛去來今世作不饒益生惱害事。

    我所不愛於去來今而作饒益生惱害事。

     複有十法能為障礙。

    謂十不善道。

    是故略說。

    是十種法能為障礙。

    為欲止息寂靜永斷如是障礙法故。

    如來為諸有情敷演正法。

    舍利子,乃至一切違罪作意相應諸結。

    若由諸法住愛味觀。

    颠倒相應違背出離。

    愛見執著於有味著。

    有所依事身語意業。

    彼一切相如來了知皆是障礙。

    既了知已,如實說為能障礙法。

    複次舍利子,此如來無畏不可思議。

    以大悲為方便。

    真如平等。

    真性如性。

    非不如性。

    無變異性。

    無覆藏性。

    無怖畏性。

    無退屈性。

    無違诤性。

    由如是故光顯大衆。

    能令悅豫遍身怡適。

    心生淨信踴躍歡喜。

    舍利子,世間衆生無有能於如來無畏起違诤者,何以故?由如來無畏不可為诤故。

    如性平等處法界性。

    流布遍滿諸世界中無能違害。

    如是無量無數。

    不可思議。

    無與等者,不可宣說。

    妙法成就。

    而如來大悲熏心。

    為諸有情說障礙法。

    欲令止息寂靜永斷彼障法故。

    舍利子,如來無畏不可思議無邊無際。

    譬如虛空。

    若有欲求如來無畏邊際者,不異有人求於空際。

    舍利子,是諸菩薩摩诃薩。

    聞如來說是不思議。

    無畏如虛空已,信受谛奉清淨無疑。

    乃至發希奇想。

    舍利子,是名第三說障法無畏。

    由如來成就此無畏故。

    於大衆中正師子吼轉大梵輪。

    乃至一切世間所不能轉。

     複次舍利子,如來應正等覺成就無上智力故。

    於大衆中唱如是言:我說聖出離所修能正盡苦道。

    若諸有情修習此道必定出離。

    此中諸天世間。

    無能於如來前如法立論。

    汝所說道不能出離。

    舍利子,雲何名為聖出離道。

    舍利子,所謂一正趣道。

    能令衆生畢竟清淨。

    複有二法。

    能令衆生畢竟出離。

    謂奢摩他及毗缽舍那。

    複有三法能令出離謂空無相無願解脫之門。

    複有四法能令出離。

    謂緣身生念緣受生念緣心生念緣法生念。

    複有五法能令出離。

    謂信根勤根念根三摩地根慧根。

    複有六法能令出離。

    謂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舍念天。

    複有七法能令出離。

    所謂念等覺支擇法等覺支。

    勤等覺支。

    喜等覺支。

    安息等覺支三摩地等覺支舍等覺支。

    複有八法能令出離。

    所謂聖八支道。

    正見正思惟正語正業正命正勤正念正三摩地。

    複有九種悅根本法能令出離。

    所謂悅喜安息樂三摩地如實智見厭及離欲解脫。

    複有十法能令出離。

    謂十善業道。

    如是如來為諸有情如實開示離聖出行。

    舍利子,乃至一切所有正善菩提分法。

    或戒聚相應。

    或三摩地聚慧聚解脫聚解脫智見聚相應。

    或聖谛相應。

    如是名為能出離行。

    又舍利子,能出離者,所謂正行。

    言正行者,於此法中無有一法。

    若增若減若來若去。

    若取若舍。

    何以故?非行正行者行一種覺。

    若能如實知見諸法皆不二性。

    是則名為聖出離行。

    舍利子,此如來無畏不可思議。

    以大悲為方便。

    真如平等。

    真性如性。

    非不知性。

    無變異性。

    無覆藏性。

    無怖畏性。

    無退屈性。

    無違诤性。

    由如是故光顯大衆。

    能令悅豫遍身怡適。

    心生淨信踴躍歡喜。

    舍利子,世間衆生無有能於如來無畏起違诤者,何以故?由如來無畏不可為诤故。

    如性平等處法界性。

    流布遍滿諸世界中無能違害。

    如是聖出離行。

    無量無數。

    不可思議。

    無與等者,不可宣說妙法成就。

    而如來大悲熏心。

    為諸衆生開示演說聖出離行。

    若有衆生如實解了修行正道。

    必能出離速盡諸苦。

    舍利子,如來無畏無邊無際。

    譬如虛空。

    若有欲求如來無畏邊際者,不異有人求於空際。

    舍利子,諸菩薩摩诃薩聞是如來不思議無畏已,信受谛奉清淨無疑。

    乃至發希奇想。

    舍利子,是名第四說聖出離道無畏。

    由如來成就此無畏故。

    於大衆中正師子吼轉大梵輪。

    一切世間沙門婆羅門。

    諸天魔梵。

    不能如法而轉。

    舍利子,如來如是四種無畏無邊無際。

    譬如虛空。

    一切衆生不能得盡其邊際者,諸菩薩摩诃薩聞如來如是不思議無畏如虛空已,信受谛奉清淨無疑。

    倍複踴躍深生歡喜發希奇想。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

    而說頌曰: 自然正覺悟,諸法平等性。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