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
聲聞弟子。
有拘胝那庾多。
而共集會。
皆是大阿羅漢。
諸漏已荊乃至一切心得自在。
已到究竟第一彼岸。
妙行如來。
安住百千菩薩摩诃薩。
令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不複退轉。
又為無量無數諸衆生等。
宣揚妙法所應作已,入般涅槃。
正法住世經馀一劫。
流布舍利饒益衆生。
亦如我今般涅槃後舍利廣流等無有異。
爾時佛告舍利子,諸菩薩摩诃薩。
行毗利耶波羅蜜多故。
安住正勤行菩薩道。
應當依随律儀菩薩摩诃薩。
修學勇猛無倦精進波羅蜜多。
不應依附彼枯骨瑣住慳衆生而為修學。
舍利子,若有菩薩樂求菩提。
不應他家而生慳吝。
若複失念起慳吝時。
應樂觀察三種怖畏。
何等為三。
謂於他家數緻來往。
或因乞食或複談話。
纏綿不已遂成親好。
見彼第二賢善刍。
以貪著故便生慳嫉。
或時微起一念恚心。
不相随順。
由是緣故當知攝受地獄諸苦業道。
當知下生盲種於其心田。
當知生邊地業具足攝受。
舍利子,我今為汝更說其相。
謂彼菩薩。
見諸賢善清淨刍來至其所。
辄生嫉妒瞋恚之心。
内雖忿結而外現清白。
與交言論。
心乃慳吝。
而身恒将遇随事供拟。
或私處隐屏。
怒眼視之。
或以不實事用加誣謗。
舍利子,以是因緣。
如是菩薩當知攝受地獄業道。
生盲種子。
植其中心。
雖生人道複在邊地。
遭諸苦楚。
受生盲報。
多被诽謗。
為他役使。
晝夜辛勤初無停息。
舍利子,若諸菩薩設於他家起慳嫉時。
應思惟此三種怖畏。
爾時如來說是語已,長老舍利子白佛言:甚奇世尊,未曾有也。
是諸菩薩摩诃薩。
極為希有。
乃能善遇如來說是家慳出要之法。
善哉世尊,願為我等諸聲聞衆。
說正法要離家慳相。
所以者何。
我等於佛法中。
非為不願脫於地獄生盲邊地诽謗果報。
常願生於中國人趣。
我等聲聞。
深欲樂聞離家慳法。
唯願世尊,舍無緣怨。
不舍我等。
必為宣說。
爾時,佛告舍利子,善哉善哉!舍利子,甚為希有。
汝等乃能住無浮谄。
請問如來如是之義。
谛聽谛聽當為汝說。
舍利子,若有衆生。
欲随如來修學佛法。
我當為彼如應顯說。
何以故?以諸衆生能随佛學。
如來不違彼意必現其前而為說故。
又舍利子,若有衆生。
不樂随佛修學正法。
若為彼說是人聞已,則當成立鬥诤根本。
舍利子,如是成就淨信菩薩摩诃薩。
行毗利耶波羅蜜多故。
於諸佛法廣生淨信。
長久大夜常樂觀察。
為欲救濟沈溺衆生故。
往如來所。
殷勤鄭重谘疑問義。
凡所敷演樂欲聽聞。
既聞法已,複獲廣大清淨深信。
歡喜踴躍倍加精進。
受持正法如說修行。
又舍利子,當來之世。
我諸弟子少有刍。
深心希樂趣般涅槃寂靜之法。
多依三事以為常業。
何等為三。
一者常喜追求世間名利。
二者貪樂朋黨追求食家往還不絕。
三者喜樂追求花飾房宇。
貯積财富什物資具。
是名依止追求三事。
舍利子,是諸刍。
以依如是三種事故。
終不解脫三種惡趣。
舍利子,如是刍。
不樂解脫地獄傍生焰魔鬼趣。
而返喜樂。
勤修滅盡趣天道法。
又常勤修相言鬥訟譏刺離間诤論之事。
複樂攝受心不淨信諸惡友等。
舍空靜林依泊村落。
白衣俗人而為朋翼。
舍利子,諸在家者作如是言:如是長老數來我家。
與我同好。
我當供給。
施其衣服飲食卧具病緣醫藥諸馀資具。
彼住空閑。
諸長老等。
既於俗人素無周接。
我等如何與之言問。
以此事故。
是諸刍。
與在家者轉相親狎。
更互談說。
但叙世事繁雜戲論。
舍利子,是惡刍。
樂共無良之人。
同止遊涉。
久著住處。
曾無移轉。
多覓朋黨及多食家。
數數瞻視躬行慶吊。
由此事故密懷親愛。
設有客刍來都無供給。
先行毀呰非法之言:而客刍實是賢聖。
是惡刍亦不稱說。
汝為多聞具戒清淨。
汝是預流一來不還阿羅漢果。
如是等言全不稱說。
舍利子,是惡刍。
在我法中。
不修我法。
更無馀事。
唯樂毀呰诃罵不息。
舍利子,彼諸俗人。
為朋黨者又作是言:諸客刍。
未曾與我共祝久處周旋還往。
舊住刍與我久住情事相委通緻使命。
經理緣務。
以是義故。
我當與諸舊住刍。
共相護吝假為威勢。
舍利子,以是等故。
諸惡刍。
於是經典若解不解。
一切時中。
皆悉诽謗毀呰不信。
又舍利子,若複有人聽聞如來所說經典。
如是文句差别法門常樂聽聞。
聞便信解無疑惑者,必能舍離如是衆生。
及舍應往惡趣之業。
如是舍利子,修行無倦精進。
菩薩摩诃薩。
聽聞如是慳嫉等相往惡趣業。
既聞是已,便不自行家慳等事。
況複為他開示此法。
舍利子,如是名為菩薩摩诃薩精勤無倦修行毗利耶波羅蜜多應如是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