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卷四十九(玄奘譯)

首頁
    離。

    是菩薩眼。

    行義境界等行正法。

    清淨智道於諸衆生。

    善能安住高廣大悲。

    是菩薩眼。

    於來求者無所恚礙。

    是菩薩眼。

    於犯戒者曾無譏毀。

    是菩薩眼。

    於諸愆失能随守護。

    是菩薩眼。

    於彼賴惰能施策進。

    是菩薩眼。

    於心亂者示靜慮分。

    是菩薩眼。

    於惡慧者施正慧眼。

    是菩薩眼。

    行邪道者開示正路。

    是菩薩眼。

    於彼下劣信樂衆生示現如來廣大佛法。

    是菩薩眼。

    畢竟能趣一切智智。

    高廣神通妙覺現前。

    乃至道場無有退轉。

    舍利子,是名菩薩摩诃薩依靜慮波羅蜜多故獲是天眼神通作證智業圓滿複次舍利子,雲何菩薩摩诃薩。

    修行靜慮波羅蜜多故。

    獲是天耳性作證智神通。

    複以何等神通智業具足圓滿。

    舍利子,菩薩摩诃薩。

    以依靜慮波羅蜜多故。

    勤修獲得是天耳性。

    徹聽清淨超過於人。

    有二種聲。

    人非人等若遠若近。

    皆聞顯現。

    舍利子,是菩薩摩诃薩。

    以天耳性。

    能聞十方無量無邊諸世界中一切聲響。

    所謂天聲。

    龍聲。

    藥叉聲。

    健達縛聲。

    阿素洛聲。

    揭路荼聲。

    緊捺洛聲。

    牟呼洛伽聲。

    人非人聲。

    及聞賢聖說法之聲。

    如來聲。

    獨覺聲。

    菩薩聲。

    聲聞聲。

    如是等一切聲響。

    菩薩摩诃薩。

    以天耳性徹聽之力。

    悉現聞知。

    又能了知。

    諸弊惡趣所有音聲。

    地獄聲。

    畜生聲。

    焰魔界聲。

    如是等無量無邊一切聲響。

    菩薩摩诃薩。

    以天耳性徹聽之力。

    悉能現聞。

    又諸小蟲蚊虻蠅蟻。

    乃至微細有命之類。

    随所發聲。

    菩薩摩诃薩。

    以天耳性。

    悉能現聞。

    又舍利子,菩薩摩诃薩。

    天耳清淨。

    若諸衆生。

    於心所緣。

    起善不善。

    發生語業。

    以天耳性。

    悉能了知。

    又能了知。

    或有諸業善因攝受。

    或有諸業不善因攝受。

    如是一切悉能了知。

    菩薩摩诃薩。

    又能了知。

    或有語業貪随眠故瞋恚發起。

    或有語業瞋随眠故。

    貪欲發起。

    又能了知。

    或有語業貪瞋随眠故。

    愚癡發起。

    或有語業癡随眠故。

    貪瞋發起。

    又能了知。

    或有語業貪随眠故。

    貪欲發起。

    或有語業瞋随眠故。

    瞋恚發起。

    或有語業癡随眠故。

    愚癡發起。

    如是一切随有言說。

    音聲所顯。

    悉能了知。

    又能了知。

    或有語業意解清淨方便染礙。

    或有語業方便清淨意解染礙。

    如是一切所有音聲。

    菩薩摩诃薩。

    以無礙天耳大神通智。

    随諸遠近皆如實知。

     複次舍利子,菩薩摩诃薩。

    修行靜慮波羅蜜多故。

    天耳通智清淨明達。

    十方世界聖及非聖。

    所有音聲皆悉聽聞。

    複能分别無有錯謬。

    雖聞聽已,於聖音聲不起欣愛。

    於非聖聲不生嫌嫉。

    又於聖聲聽聞知故。

    獲得大慈。

    於非聖聲聽聞知故。

    獲得大悲。

    又十方諸聲一時無量。

    菩薩摩诃薩。

    以前後際分齊智力。

    天耳無亂皆如實知。

     複次舍利子,菩薩摩诃薩。

    以淨天耳周廣聽聞。

    盡於十方一切世界。

    如來遊化刹土之處。

    佛薄伽梵說法言音。

    悉皆聽聞。

    既得聞已念器不忘。

    一切能持不令流散。

    如處器中堅住不溢。

    如是舍利子,菩薩摩诃薩。

    聞如來聲亦複如是,悉能了知堅不堅法。

    又舍利子,是菩薩摩诃薩。

    為聽法故。

    非於一佛所說法音而偏領受。

    於第二佛所說法音。

    纏縛障礙。

    何以故?菩薩摩诃薩。

    聞法無厭故。

    雖複前後一切如來所說法音。

    皆能任持無有錯謬。

    又菩薩摩诃薩。

    以淨天耳。

    悉能聽聞十方世界善不善聲。

    此諸聲中。

    有所顯說時非時語。

    如是無量皆如實知。

    舍利子,何等名為時非時語。

    舍利子,諸佛菩薩善知時宜。

    或時為衆廣說法要。

    或時為衆略說法要。

    菩薩摩诃薩。

    如是諸聲皆悉聞已,以一音聲随其所應廣略開演。

    又舍利子,菩薩摩诃薩。

    能善了知。

    或有實可記法。

    若為說者,恐惱他故。

    而不記别。

    或實非可記法。

    謂能引無義。

    菩薩摩诃薩。

    妙能随順利他方便無量善巧。

    自淨其心而便授記。

     複次舍利子,菩薩摩诃薩。

    修行靜慮波羅蜜多故。

    天耳清淨徹聽之力。

    知諸聲相。

    或時具有如是相聲應須随喜而聽聞者,菩薩摩诃薩。

    即便聽聞如是相聲。

    或時具有如是相聲不應随喜而聽聞者,菩薩摩诃薩。

    便不聽聞如是相聲。

    又舍利子,菩薩摩诃薩。

    若處大衆說法之時,衆生耳識不能清淨。

    便以神力加被於彼。

    令其解了說法音聲。

    若諸衆生於一切法皆欲領解。

    便令得聞如是法聲。

    若諸衆生不欣諸法既無欲解。

    便令不聞如是法聲複次舍利子,菩薩摩诃薩。

    修行靜慮波羅蜜多故獲得如是天耳通智。

    所聞音響無量無邊。

    又舍利子,天耳性者,能令諸法皆明淨故。

    天耳性者,能令智慧性清徹故。

    天耳性者,能令菩薩自清淨故。

    天耳性者,能令衆生性清淨故。

    天耳性者,極善審察如其文字。

    所說音詞而能聽聞明了通暢。

    又能悟入於五趣生所有含識種種言詞。

    音聲差别。

    菩薩悉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