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既了知已,如彼衆生所應行行而為說法。
舍利子,當知是菩薩摩诃薩。
以了知衆生根心勝劣之智。
能悉了知衆生根心勝劣之性。
舍利子,當知如是菩薩不妄輕毀於自心相及他心相。
何以故?由此菩薩摩诃薩以智簡集心相續故。
如是以念簡集。
以悟簡集。
以趣簡集。
以慧簡集。
以覺簡集。
心相續故。
離煩惱習。
相續斷絕。
清淨無垢明徹。
無染無濁無躁。
擇照諸法。
随入衆生一切心行。
如是簡集心相續故。
舍利子,菩薩摩诃薩。
若能悟入如是一切心法智者,是名菩薩摩诃薩修行靜慮波羅蜜多故獲是他心神通智業圓滿成就之法。
複次舍利子,雲何菩薩摩诃薩。
修行靜慮波羅蜜多時。
獲得宿住随念作證智神通智業圓滿。
舍利子,菩薩摩诃薩。
以具如是宿住随念之智力故。
盡於十方遍周世界所有衆生非一種種諸宿住事悉能随念。
如是一生十生。
百生千生。
若百千生。
非一百生。
非一千生。
非一百千生。
如是次第皆能了知。
菩薩摩诃薩。
又能了知。
壞劫成劫。
若成壞劫。
非一壞劫。
非一成劫。
非一成壞劫。
如是無量皆能了知。
菩薩摩诃薩。
又知如是衆生。
曾於彼處。
有如是名。
有如是性。
如是種類。
如是色相。
如是狀貌。
如是形像。
如是飲食。
如是久祝受如是等苦樂之事。
菩薩摩诃薩。
以宿住智皆能随念。
又能了知如是衆生。
此處命終。
彼處受生。
彼處命終。
此處受生。
如是此彼命終此彼受生。
若自若他。
如是一切所有行相。
所有處所非一種種諸宿住事。
菩薩摩诃薩。
悉能随念分别了知。
複次舍利子,是菩薩摩诃薩。
以依靜慮波羅蜜多故。
宿住念力善能随念。
前際所有自宿住事。
悉能了知又能随念。
前際所有他諸有情。
他數取趣所受非一。
無量種種諸宿住事皆能随念而得知之。
菩薩摩诃薩。
又能随念。
前際因生自善根因。
又能随念。
一切含識前際因生他善根因。
如是一切随念了知。
舍利子,是菩薩摩诃薩。
宿住智力無量方便。
以自善根回向菩提。
能令衆生各自憶識所有善根。
又令衆生於菩提心勤行攝受。
如是一切随念能知。
又能随念先世所有諸苦樂因。
善知此因。
皆趣無常苦無我等。
舍利子,是菩薩摩诃薩。
既知是已,於菩薩行。
無色憍逸。
無财憍逸。
無眷屬憍逸。
無自在憍逸。
無有希求轉輪聖王憍逸。
無有希求帝釋天主憍逸。
無有希求梵世天王憍逸。
無有希求護世天王憍逸。
無有希求諸處受生樂著憍逸。
無有希求諸欲之王富樂憍逸。
唯除為欲成熟衆生便以願力故受諸有。
舍利子,如是菩薩摩诃薩。
了知一切皆趣無常苦無我故。
於過去世煩惱諸行。
善能诃責輕毀厭惡。
於現在世。
更不容納如是煩惱。
乃至命難重苦因緣。
終不造作不善之法及諸惡業。
舍利子,是菩薩摩诃薩。
以先所集一切善根。
皆悉回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令其增廣現在所集諸善根等。
為欲攝受一切衆生。
遠離一切不平等回向故。
是菩薩摩诃薩。
具如是等諸善根已,紹三寶種令不斷絕。
皆為回向一切智智。
舍利子,當知菩薩摩诃薩。
念定之力。
乃能如是成就無量微妙善法。
複次舍利子,菩薩摩诃薩。
修行靜慮波羅蜜多故。
獲是宿住妙緣随念。
極善安祝住法界故。
如是随念堅固不動。
方便善巧簡擇集故。
如是随念無有掉亂。
已善修治靜慮業故。
如是随念無有躁擾。
妙奢摩他善住持故。
如是随念無諸迷謬。
毗缽舍那善攝受故。
如是随念性無魯樸。
善證清淨現妙智故。
如是随念能善憶持。
久遠諸念無忘失故。
如是随念大寶伏藏。
福德資糧善積集故。
如是随念不随於他。
智慧資糧善積集故。
如是随念已到彼岸。
諸度資糧善積集故。
如是舍利子,當知無量無邊諸妙善法。
皆由念力所任持故。
於過去世及現在世。
發起憶念無忘失法。
舍利子,是名菩薩摩诃薩依靜慮波羅蜜多故獲是宿住神通成就具足智業圓滿。
複次舍利子,雲何菩薩摩诃薩如意足作證智神通。
何等複名如意足通智業圓滿。
舍利子,菩薩摩诃薩。
依靜慮波羅蜜多故。
獲是欲三摩地斷行成就修如意足。
如是勤心觀三摩地斷行成就修如意足。
舍利子,是菩薩摩诃薩。
依如是等欲勤心觀助發之法。
極善修治極善成立。
自在轉故。
能善修習四如意足。
舍利子,菩薩摩诃薩。
成就四種如意足已,随其願欲。
如意神通證得現前。
能示非一種種神變。
菩薩摩诃薩。
雖現無量神通變化。
皆為度脫諸衆生故而修習之。
舍利子,是諸衆生。
應見如是神通變化受調伏者,菩薩摩诃薩。
随彼所應即便顯示如是神通無量變化。
或現色相。
或現威力。
或冥加被衆生。
因是而從度脫。
複次舍利子,雲何菩薩摩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