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有衆生聲觸俱貪。
又舍利子,或有衆生香貪非味貪。
或有衆生味貪非香貪。
或有衆生香味俱貪。
複次或有衆生香貪非觸貪。
或有衆生觸貪非香貪。
或有衆生香觸俱貪。
又舍利子,或有衆生味貪非觸貪。
或有衆生觸貪非味貪。
或有衆生味觸俱貪。
又舍利子,或有衆生色聲貪非香貪。
或有衆生香貪非色聲貪。
或有衆生色聲香俱貪。
複次或有衆生色聲貪非味貪。
或有衆生味貪非色聲貪。
或有衆生色聲味俱貪。
複次或有衆生色聲貪非觸貪。
或有衆生觸貪非色聲貪。
或有衆生色聲觸俱貪。
又舍利子,或有衆生聲香貪非味貪。
或有衆生味貪非聲香貪。
或有衆生聲香味俱貪。
複次或有衆生聲香貪非觸貪。
或有衆生觸貪非聲香貪。
或有衆生聲香觸俱貪。
又舍利子,或有衆生香味貪非觸貪。
或有衆生觸貪非香味貪。
或有衆生香味觸俱貪。
又舍利子,或有衆生色聲香貪非味貪。
或有衆生味貪非色聲香貪。
或有衆生色聲香味俱貪。
複次或有衆生色聲香貪非觸貪。
或有衆生觸貪非色聲香貪。
或有衆生色聲香觸俱貪。
又舍利子,或有衆生聲香味貪非觸貪。
或有衆生觸貪非聲香味貪。
或有衆生聲香味觸俱貪。
又舍利子,或有衆生色聲香味貪非觸貪。
或有衆生觸貪非色聲香味貪。
或有衆生色聲香味觸俱貪。
舍利子,如是等無量衆生。
具各起是無量貪相。
入於貪行。
由菩薩摩诃薩證入是門故。
入諸衆生二萬一千貪行門。
二萬一千瞋行門。
二萬一千癡行門。
二萬一千等分行門。
舍利子,若菩薩摩诃薩。
證入如是八萬四千煩惱行門者,當知如是菩薩摩诃薩。
具足成就心廣大智。
及随行說智。
不增不減說智。
不過時說智。
根器有差别智。
立言不虛說智。
舍利子,菩薩摩诃薩。
具足如是諸勝智故。
是名菩薩摩诃薩法無礙解複次舍利子,雲何菩薩摩诃薩詞無礙解。
舍利子,菩薩摩诃薩。
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故。
具足如是詞無礙解。
所謂於諸言詞證入之智。
獲是智已,而能了知諸天言詞。
諸龍言詞。
藥叉言詞。
健達縛言詞。
阿素洛言詞。
揭路荼言詞。
緊奈洛言詞。
牟呼洛伽言詞。
人言詞。
非人言詞。
乃至五道衆生一切含識。
所有言詞音聲籌議。
菩薩悉能以智證入。
又能以是言音。
為彼衆生宣說正法。
舍利子,是則名為菩薩摩诃薩詞無礙解。
又舍利子,複有詞無礙解。
謂諸菩薩善能了知如是言詞。
唯應顯了如是之法如是言詞。
唯應随辯如是之法。
如是言詞。
應以是字隐藏是法。
菩薩摩诃薩。
又以是解。
當應了知是一名言:是二名言:是多名言:又能了知是女名言:是男名言:是非男非女名言:又能了知是略名言:是廣名言:是好名言:是惡名言:又能了知過去名言:未來名言:現在名言:又能了知如是等相。
一字增益。
如是等相多字增益。
若諸菩薩能善了知。
是則名為詞無礙解。
又舍利子,複有詞無礙解者,菩薩摩诃薩所發言詞。
無量功德所共集成。
何等是耶。
舍利子,諸菩薩等所發言詞無有微弱。
即此言詞善巧施設。
無有繁重無有急速。
詞極明了文義圓備。
順悅大衆。
種種美妙顯示深奧。
世俗勝義之所莊嚴。
自心智見通達無礙。
諸佛印可悅豫衆生。
舍利子,如是具足是名菩薩摩诃薩詞無礙解複次舍利子,雲何菩薩摩诃薩辯無礙解。
舍利子,菩薩辯者,所謂菩薩摩诃薩。
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故。
獲是言詞無礙辯。
無滞記别辯。
宣暢無斷辯。
速辯迅辯。
捷疾辯。
不可動辯。
不讷鈍辯。
随問對辯。
無退怯辯。
不相違辯。
無诤論辯。
可樂法辯。
住忍力辯。
妙甚深辯。
種種差别辯。
種種微妙辯。
世俗勝義辯。
建立一切布施持戒懷忍正勤靜慮般羅若辯。
建立一切念住正斷神足根力覺支道分奢摩他毗缽舍那辯。
建立一切靜慮解脫三摩地三摩缽底谛廣大智辯。
一切聖人所乘辯。
一切衆生心行辯。
無謇吃言辯。
無梗澀言辯。
無輕掉言辯。
無粗獷言辯。
愛潤音言辯。
清淨言辯。
橫逸言辯。
無著言辯。
教诏言辯。
三摩呬多言辯。
妙相應言辯。
無關鑰言辯。
美妙音言辯。
柔滑音言辯。
無緻譏诃言辯。
衆聖所贊言辯。
舍利子,菩薩摩诃薩。
以如是等所有言辯。
遍告無邊諸佛刹土。
所發言音。
超過一切梵音言詞。
如是言音明了清淨。
為諸如來之所印可。
是諸菩薩。
具足才辯。
以是言音。
愍諸有情及數取者,廣為宣說微妙正法。
能令是等出離生死正盡衆苦。
舍利子,是名菩薩摩诃薩辯無礙解。
舍利子,如是名為無礙解善巧。
由此無礙解善巧故。
菩薩摩诃薩。
修行般若波羅蜜多。
精勤修習無礙解善巧大寶積經卷第五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