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卷五十二(玄奘譯)

首頁
    經中有所宣說厭背生死欣樂涅槃。

    名不了義。

    若有宣說生死涅槃二無差别。

    是名了義。

    若諸經中宣說種種文句差别。

    名不了義。

    若說甚深難見難覺。

    是名了義。

    若諸經中文句廣博能令衆生心意踴躍。

    名不了義。

    若有宣說文句及心皆同灰燼。

    是名了義。

    若諸經中宣說有我有情命者養者數取趣者意生摩納婆作者受者,又說立有種種受蘊無有主宰。

    如是言教名不了義不應依趣。

    若諸經中說空無相無願無生無起。

    亦無出現無有我無有情無命者無養者無數取趣者及三解脫門。

    如斯言教是名了義,則可依趣。

    舍利子,是名菩薩摩诃薩。

    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故。

    依趣了義不趣不了之義。

     複次舍利子,雲何名為菩薩摩诃薩。

    依趣於法不依趣數取者,舍利子,菩薩摩诃薩。

    依般若波羅蜜多故。

    於諸經教善能分别諸有宣說。

    不了義經。

    即為補特伽羅義。

    如是言教不應依趣。

    諸有了義即如性法義。

    如是言教此應依趣。

    又舍利子,複以何等名為依法。

    雲何名為數取趣者,舍利子,若有依止數取之見諸所緣法。

    如是之相名數取者,此數取見所緣法住性之法性。

    如是相者是名為法。

    言數取者,所謂凡夫數齲善凡夫數齲随信行數齲随法行數齲第八數齲預流數齲一來數齲不還數齲阿羅漢數齲獨覺數齲菩薩數齲舍利子,複有一數取者出現於世。

    利益安樂無量衆生。

    悲愍世間。

    為諸天人義利安樂。

    如是數齲所謂如來應正等覺。

    舍利子,如是一切數取名言:如來依世俗谛為衆生說。

    若有衆生。

    於此言教起於執著。

    如是等類不應依趣。

    何以故?如來欲令於彼正依趣故。

    佛薄伽梵說如是法。

    汝等依趣諸法實性。

    無宜依趣彼數取者,舍利子,何等是為諸法實性。

    舍利子,所謂無有變異。

    無有增益。

    無作無不作。

    不住無根本。

    如是之相是名法性。

    又複於一切處通照平等。

    諸平等中善住平等。

    不平等中善住平等。

    於諸平等不平等中妙善平等。

    如是等相是名法性。

    又法性者無有分别。

    無有所緣。

    於一切法。

    證得決定究竟體相。

    如是名為諸法實性。

    舍利子,若有依趣法性之者,則諸法性無不依趣。

    菩薩摩诃薩。

    由證入如是門故。

    於一切法依趣一切法性故。

    舍利子,如是名為菩薩摩诃薩四種依趣。

    若有菩薩摩诃薩。

    於此法中能通達者,是則說名依趣善巧。

    舍利子,如是名為依趣善巧。

    菩薩摩诃薩。

    為欲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故。

    精勤修習依趣善巧。

     複次舍利子,雲何名為菩薩摩诃薩資糧善巧。

    舍利子,當知菩薩摩诃薩。

    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故。

    善能通達二種。

    資糧何者是耶。

    謂福及智。

    舍利子,雲何名為福德資糧。

    所謂布施體性福所作事。

    屍羅體性福所作事。

    諸修體性福所作事。

    及大慈定大悲方便。

    菩薩摩诃薩住福所作諸事業故。

    於諸善根。

    若自若他勵志奉修。

    悉能興起三世積集所有諸惡悉皆發露。

    又於一切衆生所有功德。

    一切學無學所有功德。

    一切獨覺所有功德。

    一切菩薩從初發心廣修諸行。

    得不退轉系屬一生。

    如是等無量無邊菩薩摩诃薩所有功德。

    菩薩普皆心生随喜。

    又於去來現在一切諸佛薄伽梵所。

    一切善根菩薩亦皆心生随喜。

    舍利子,是菩薩摩诃薩。

    又複善能随喜俱生福所作事。

    複能勸請一切諸佛轉妙法輪。

    及諸賢聖令演勝法勸請俱生福所作事。

    複能以諸善根回向菩提。

    回向俱生福所作事。

    是菩薩摩诃薩。

    見有未發大菩提心諸菩薩等。

    方便教令發菩提心。

    若有已發菩提心者,說法示導教令成熟。

    諸貧窮者攝以财物。

    若疾病者施以醫藥。

    殷勤瞻視恭敬承事。

    於暴惡者心生忍受。

    所犯戒品無有覆藏。

    發露諸過善能除罪。

    已般涅槃諸佛世尊,於一切時常修供養。

    於邬波柁耶。

    及阿遮利耶。

    敬如大師。

    於正法所發勤精進追尋請問。

    於說法師敬愛尊奉猶如事佛。

    有說法會。

    雖去已遠多百逾繕那。

    要往其所聽聞正法無有厭足。

    或有衆生來請疑滞以無染心宣說淨法。

    於父母所承修供養知恩了恩無有變悔。

    積集一切諸清淨福。

    修行建立情無厭倦。

    以諸律撿。

    防護於身身無詭詐。

    防護於語發言和雅。

    防護於心心無谄诳。

    欲攝梵福故。

    為諸如來營構制多令丈夫相具圓滿故。

    積集無遮大祠法會。

    為随顯相令圓滿故。

    積集種種善根資糧。

    為莊嚴身故。

    舍離憍慢。

    為莊嚴語故。

    遠諸語過。

    為莊嚴心故。

    遠離一切憎嫉覺慧。

    為大莊嚴佛刹土故。

    化現神通轉變自在。

    為欲莊嚴諸法相故。

    無上妙智善勝清淨。

    為欲莊嚴大法衆故。

    遠離一切離間粗惡破壞語言:為不取著一切法故。

    離妄分别。

    令說法者無憂慼故。

    歡喜授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