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卷五十五

首頁
    △佛為阿難說處胎會第十三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尊者阿難。

    於日晡時從禅定起。

    與五百比丘俱詣佛所。

    合掌恭敬。

    頂禮佛足。

    卻住一面。

    爾時世尊,即告阿難及諸比丘,我有法要初中後善。

    其義微妙純一無雜。

    具足清白梵行之相。

    所謂入母胎藏修多羅法。

    應當谛聽善思念之。

    我今為汝分别解說。

    阿難白佛言:唯然世尊,願樂欲聞。

     爾時世尊告阿難言:若有衆生欲入胎時。

    因緣具足便得受身。

    若不具足則不受身。

    雲何名為緣不具足。

    所謂父母起愛染心。

    中陰現前求受生處。

    然此父母赤白和合。

    或前或後而不俱時。

    複於身中各有諸患。

    若如是者則不入胎。

    其母胎藏或患風黃血氣閉塞。

    或胎閉塞或肉增結。

    或有鹹病或麥腹病或蟻腰病或如駝口。

    或車轅曲木或如車軸。

    或車毂口。

    或如樹葉。

    或曲繞旋轉狀如藤筍。

    或胎藏内猶如麥芒。

    或精血多洩不暫停祝或滞下流水。

    或胎藏路澀。

    或上尖下尖。

    或曲或淺或複穿漏。

    或高或下或複短小及諸雜玻若如是者不得入胎。

    若父母尊貴有大福德。

    中陰卑賤。

    或中陰尊貴有大福德。

    父母卑賤。

    或俱福德無相感業。

    若如是者亦不受胎。

    如是中陰欲受胎時。

    先起二種颠倒之心。

    雲何為二。

    所謂父母和合之時,若是男者,於母生愛。

    於父生瞋。

    父流胤時謂是己有。

    若是女者,於父生愛。

    於母生瞋。

    母流胤時亦謂己有。

    若不起此瞋愛心者,則不受胎。

     複次阿難。

    雲何得入母胎。

    所謂父母起愛染心。

    月期調順中陰現前。

    無有如上衆多過患。

    業緣具足便得入胎。

    如是中陰欲入胎時。

    複有二種。

    雲何為二。

    一者無有福德。

    二者有大福德。

    其無福者覺觀心起。

    所見境界便作是念。

    我今值遇風寒陰雨。

    大衆愦鬧衆威來逼便生恐怖。

    我今應當入於草室及以葉室。

    或隐牆根。

    或入山澤叢林窟穴。

    複更生於種種諸想。

    随其所見便入母胎。

    大福德者亦生是念。

    我今值遇風寒陰雨。

    大衆愦鬧衆威來逼亦生恐怖。

    即上高樓。

    或登大閣。

    或入殿堂及以床座。

    亦生諸馀種種之想。

    随其所見便入母胎。

    佛告阿難。

    如是中陰初受胎時名歌羅邏。

    皆依父母不淨及過去業而得受身。

    如是之業及以父母諸緣之中各不自生。

    和合力故而便受身。

    譬如以器盛酪及人繩等即便出蘇。

    諸緣之中皆不可得。

    和合力故蘇乃得生。

    歌羅邏身亦複如是,因緣力故便得受胎。

     複次阿難。

    譬如依止青草牛糞及以棗酪而各生蟲。

    一一之中蟲不可得。

    因緣力故蟲乃得生。

    此蟲生時青黃赤白。

    各随所依而作其色。

    是故當知。

    父母不淨而生此身。

    諸緣中求皆不可得亦不離緣。

    和合力故而便受胎。

    此身生時與其父母四大種性亦無差别。

    所謂地為堅性。

    水為濕性。

    火為熱性。

    風為動性。

    歌羅邏身。

    若唯地界無水界者,譬如有人握乾糗灰終不和合。

    若唯水界無地界者,譬如油水其性潤濕。

    無有堅實即便流散。

    若唯地水無火界者,譬如夏月陰處肉團。

    無日光照則便爛壞。

    唯地水火無風界者則不增長。

    譬如有人及其弟子能善炊糖。

    諸有所作而令其内悉使空虛。

    若無風力終不成就。

    如是四大互相依持而得建立。

    是故當知歌羅邏身。

    因於父母四大業風。

    而得生者亦複如是,衆緣之中皆不可得。

    和合力故而便受身。

     複次阿難。

    譬如新淨種子善能藏積不為蟲食。

    無有爛壞乾焦穿穴。

    或複有人選擇良田潤沃之處。

    下此種子。

    令一日中牙莖枝葉扶疏蔭映花果滋茂皆具足不。

    不也世尊,佛告阿難。

    歌羅邏身亦複如是,皆從因緣次第生長。

    不得一時諸根具足。

    是故當知。

    雖從父母而有此身。

    諸緣中求皆不可得。

    和合力故而便受生。

     複次阿難。

    譬如明眼之人持日光珠置於日中。

    以乾牛糞而懸其上。

    去珠不遠火便出生。

    不即牛糞及以日光各能生火。

    亦不相離。

    因緣力故火便出生。

    從於父母所生之身亦複如是,歌羅邏身名之為名。

    受想行識說之為名。

    名色五陰刹那受身已經諸苦。

    我不贊歎況複長時輪回諸有。

    譬如少糞猶尚臭穢。

    何況於多。

    如是五陰歌羅邏身誰當愛樂複次阿難。

    如是之身處在母胎凡經三十八七日已,方乃出生。

    第一七日處母胎時名歌羅邏身相初現猶如生酪。

    七日之中内熱煎煮四大漸成。

    第二七日處母胎時。

    所感業風名為遍滿。

    其風微細吹母左脅及以右脅。

    令歌羅邏身相漸現。

    狀如稠酪。

    或似凝酥。

    内熱煎煮便即轉為安浮陀身。

    如是四大漸漸成就。

     第三七日處母胎時。

    複感業風名為藏口。

    由此風力令漸凝結。

    其安浮陀轉為閉手。

    狀如藥杵而複短校於其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