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入胎藏會第十四之一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在劫比羅城多根樹園。
與大刍衆無量人俱。
爾時世尊,有弟名曰難陀。
身如金色。
具三十相。
短佛四指。
妻名孫陀羅。
儀容端正世間罕有。
光華超絕人所樂見。
難陀於彼纏綿戀著無暫舍離。
染愛情重畢命為期。
世尊觀知受化時至。
即於晨朝著衣持缽。
将具壽阿難陀為侍者,入城乞食次至難陀門首而立。
以大悲力放金色光。
其光普照難陀宅中皆如金色。
于時難陀便作是念。
光明忽照定是如來。
令使出看乃見佛至。
即便速返白難陀曰:世尊在門。
聞此語已,即欲速出迎禮世尊,時孫陀羅便作是念。
我若放去。
世尊必定與其出家。
遂捉衣牽不令出去。
難陀曰:今可暫放。
禮世尊已我即卻回。
孫陀羅曰:共作要期方随意去。
以莊濕額而告之曰:此點未乾即宜卻至。
若遲違者罰金錢五百。
難陀曰:可爾。
即至門首頂禮佛足。
取如來缽卻入宅中。
盛滿美食持至門首世尊遂去即與阿難陀。
世尊現相不令取缽。
如來大師威嚴尊重不敢喚祝複更授與阿難陀。
阿難陀問曰:汝向誰邊取得此缽。
答曰:於佛邊齲阿難陀曰:宜授與佛。
答曰:我今不敢輕觸。
大師默然随去。
世尊至寺。
洗手足已,就座而坐。
難陀持缽以奉。
世尊食已告曰:難陀。
汝食我殘不。
答言:我食。
佛即授與。
難陀食已,世尊告曰:汝能出家不。
答言出家。
然佛世尊昔行菩薩道時。
於父母師長及馀尊者所有教令曾無違逆。
故得今時言無違者,即告阿難陀曰:汝與難陀剃除須發。
答曰:如世尊教。
即覓剃發人。
為其落發。
難陀見已告彼人曰:汝今知不。
我當不久作轉輪王。
汝若辄爾剃我發者,當截汝腕。
彼便大怖裹收刀具。
即欲辭出。
時阿難陀便往白佛。
佛便自去。
詣難陀處問言:難陀汝不出家。
答言:出家。
是時世尊,自持瓶水灌其頂上。
淨人即剃。
便作是念。
我今敬奉世尊,旦為出家暮當歸舍。
既至日晚尋路有行。
爾時世尊,於其行路化作大坑。
見已便念孫陀羅斯成遠矣。
無緣得去。
我今相憶或容緻死。
如其命在至曉方行。
憶孫陀羅愁苦通夜。
爾時世尊知彼意已,告阿難陀曰:汝今宜去告彼難陀。
令作知事人即便往報。
世尊令爾作知事人。
問曰:雲何名為知事人。
欲作何事。
答曰:可於寺中撿挍。
衆事。
問曰:如何應作。
答言:具壽凡知事者,若諸刍出乞食時。
應可灑掃寺中田地。
取新牛糞次第淨塗。
作意防守勿令失落。
有平章事當為白僧。
若有香花應行與衆。
夜閉門戶至曉當開。
大小行處常須洗拭。
若於寺中有損壞處。
即應修補。
聞是教已,答言:大德如佛所言我皆當作。
時諸刍於小食時執持衣缽。
入劫比羅城為行乞食。
于時難陀見寺無人。
便作是念。
我掃地了即可還家。
遂便掃地。
世尊觀知。
以神通力。
令掃淨處糞穢還滿。
複作是念。
我除糞穢。
方可言歸。
放帚收持糞穢無荊複作是念。
閉戶而去。
世尊即令閉一房竟更閉馀戶。
彼戶便開。
遂生憂惱。
複作是念。
縱賊損寺此亦何傷。
我當為王更作百千好寺倍過於是。
我宜歸舍。
若行大路恐見世尊,作是思量即趣小徑。
佛知其念從小道來。
既遙見佛不欲相遇。
路傍有樹枝蔭低垂。
即於其下隐身而祝佛令其樹舉枝高上其身露現。
佛問難陀。
汝何處來可随我去。
情生羞恥從佛而行。
佛作是念此於其婦深生戀著。
宜令舍離。
為引接故。
出劫比羅城。
詣室羅伐。
既至彼已,住毗舍佉鹿子母園。
佛念難陀愚癡染惑。
尚憶其妻愛情不舍。
應作方便令心止息。
即告之曰:汝先曾見香醉山不。
答言未見。
若如是者捉我衣角。
即就捉衣。
于時世尊猶如鵝王。
上昇虛空至香醉山。
将引難陀左右顧盼。
於果樹下見雌猕猴。
又無一目即便舉面直視世尊,佛告難陀曰:汝見此瞎猕猴不。
白佛言見。
佛言:於汝意雲何。
此瞎猕猴比孫陀羅誰為殊勝。
答言:彼孫陀羅是釋迦種,猶如天女。
儀容第一舉世無雙。
猕猴比之。
千萬億分不及其一佛言:汝見天宮不答言未見。
可更捉衣角。
即便執衣還。
若鵝王上虛空界至三十三天。
告難陀曰:汝可觀望天宮勝處。
難陀即往歡喜園。
采身園粗身園交合園圓生樹善法堂。
如是等處諸天苑園花果浴池遊戲之處。
殊勝歡娛悉皆遍察。
次入善見城中。
複見種種鼓樂絲竹微妙音聲。
廊宇疏通床帷映設。
處處皆有天妙采女。
共相娛樂。
難陀遍觀見一處所。
唯有天女而無天子。
便問天女曰:何因馀處男女雜居受諸快樂。
汝等何故唯有女人。
不見男子。
天女答曰:世尊有弟名曰難陀。
投佛出家專修梵行。
命終之後當生此間。
我等於此相待。
難陀聞已踴躍歡欣速還佛所。
世尊問言:汝見諸天勝妙事不。
答言已見。
佛言:汝見何事。
彼如所見具白世尊,佛告難陀。
見。
天女不。
答言已見。
此諸天女比孫陀羅。
誰為殊妙。
白言世尊,以孫陀羅比此天女。
還如香醉山内以瞎猕猴比孫陀羅。
百千萬倍不及其一。
佛告難陀修淨行者有斯勝利。
汝今宜可堅修梵行。
當得生天受斯快樂。
聞已歡喜默然而祝爾時世尊便與難陀。
即於天沒至逝多林。
是時難陀思慕天宮而修梵行。
佛知其意。
告阿難陀曰:汝今可去告諸刍。
不得一人與難陀同座而坐。
不得同處經行。
不得一竿置衣。
不得一處安缽及著水瓶。
不得同處讀誦經典。
阿難陀傳佛言教告諸刍。
刍奉行皆如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