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諸法一味故說。
一味說者,所謂離故無染無淨。
不斷不常。
不生不滅。
無我無受。
不取不舍。
如是說法不念我說亦無分别。
善男子,於此平等法中。
了知修行。
是名平等。
複次善男子,若菩薩入此平等。
都不見有種種界若一若多。
於平等中不見平等。
於相違中不見相違。
以彼本來性清淨故。
爾時師子勇猛雷音菩薩白佛言:世尊,此文殊師利不肯自說發心久近。
此諸大衆皆樂欲聞。
佛言:善男子,文殊師利是甚深忍者,於甚深忍中菩提及心皆不可得。
以不可得是故不說。
然善男子,我今當說文殊師利發心久近。
善男子,過去久遠過七十萬阿僧祇恒河沙劫。
有佛名雷音如來應正等覺。
出現于世。
在於東方。
去此過七十二那由他佛刹。
有世界名無生。
彼雷音如來於中說法。
諸聲聞衆。
有八十四億那由他。
諸菩薩衆二倍過前。
善男子,彼時有王名曰普覆。
七寶具足王四天下。
正法理化為法輪王。
而於八萬四千歲中。
以衣服飲食宮殿台觀僮仆給侍一一殊妙。
恭敬供養雷音如來及諸菩薩聲聞大衆。
其王親族中宮采女王子大臣。
唯務供養馀無所作。
雖經多歲初無疲倦。
過是已後。
其王獨在靜處思惟。
我今已集廣大善根。
而猶未定所回向處。
為求帝釋大梵天王轉輪王耶。
為求聲聞辟支佛耶。
作是念已,空中諸天告言:大王勿起如是狹劣之心。
何以故?王之所集福德甚多。
當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善男子,時普覆王。
聞是語已,歡喜念言:我今於此決定不退。
何以故?天知我心而來告我。
善男子,爾時彼王。
與諸大衆八十億那由他百千衆生。
往詣雷音佛所。
頂禮雙足。
右繞七匝。
曲躬恭敬。
合掌向佛。
而說頌曰:
我今問最勝,願當為我說。
雲何得成就,最上人中尊。
世間所依止,我已廣供養。
以不決定心,未知回向處。
已修廣大福,當何所回向。
為求梵天位,帝釋轉輪王。
為求於聲聞,及以辟支佛。
我發此念時,空中天告我。
大王汝勿起,狹劣回向心。
為一切衆生,當興廣大願。
利益世間故,應發菩提心。
我今請世尊,於法自在者,
願說菩提心,發起之方便。
發菩提心已,當得如牟尼。
唯願兩足尊,為我具宣說。
爾時雷音如來。
為普覆王。
而說頌曰:
大王汝谛聽,我當次第說。
一切因緣法,随根欲所行。
如其所有願,得如是果報。
我亦於往昔,發起菩提心。
為諸衆生故,願當作利益。
如我所作願,如昔所發心。
得不退菩提,意願速圓滿。
大王應堅固,修習於諸行。
汝當得廣大,無上佛菩提。
時普覆王。
聞佛所說,歡喜踴躍。
得未曾有於衆會前。
大師子吼。
而說頌曰:今對一切衆,發大菩提心。
為一一衆生,誓盡未來際。
受無量生死,而作大饒益。
備修菩薩行,救諸衆生苦。
從今若違誓,起於貪欲心。
及慳嫉怨恨,則诳十方佛。
又我從今日,乃至成菩提。
常當學諸佛,修行於梵行。
随順淨戒律,遠離諸過咎。
又我於菩提,亦不願速證。
當盡未來際,廣利諸群生。
嚴淨諸佛刹,無量不思議。
當令我名号,普聞十方界。
我今自授記,決定當成佛。
志樂勝清淨,於此固無疑。
我當淨三業,不令起諸惡。
我以此真實,成佛人中尊。
若此心真實,地當六種動。
若我語誠谛,無有虛妄者,當使虛空中,音樂自然奏。
若我無谄曲,及以怨恨心。
由此真實故,當雨曼陀花。
時普覆王。
說此頌已,心誠實故。
十方億刹六種震動。
於虛空中奏諸音樂。
雨曼陀羅花。
時二十億衆生随從王者,皆大歡喜而自慶言:我等當得最上菩提。
即學彼王發菩提心。
佛告大衆。
爾時普覆王者,豈異人乎。
今文殊師利菩薩是也。
彼於往昔過七十萬阿僧祇恒河沙劫。
初發菩提之心。
次過六十四恒河沙劫。
得無生法忍。
能具足菩薩十地如來十力。
佛地諸法悉皆圓滿。
而未曾起一念之心。
我當得佛。
善男子,爾時二十億衆生随逐彼王。
於雷音佛所發菩提心者,皆由文殊師利勸發。
令入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禅定智慧。
今并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轉大法輪。
作佛事已,而般涅槃。
文殊師利。
皆悉供養彼諸如來。
亦皆護持彼諸佛法。
唯有一佛号地持山。
在此下方過四十恒河沙刹土。
其佛世界名曰地持。
亦有無數諸聲聞衆。
佛壽無量于今現在。
說此文殊師利宿緣之時,衆中七千衆生。
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