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殊師利授記會第十五之三
爾時師子勇猛雷音菩薩。
白文殊師利言:仁者已滿足十地及如來十力。
一切佛法悉皆圓滿。
何故不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文殊師利言:善男子,無有圓滿諸佛法已更證菩提。
何以故?已圓滿故不應更證。
師子勇猛言:雲何圓滿諸佛法耶。
答言佛法圓滿如真如圓滿。
真如圓滿如虛空圓滿。
如是佛法真如虛空亦無有二。
善男子,如汝所言:雲何圓滿諸佛法者,如色圓滿乃至識圓滿。
佛法圓滿亦複如是,師子勇猛言:何者是色等圓滿。
文殊師利言:善男子,於意雲何。
汝所見色是常耶。
是無常耶。
答言不也。
文殊師利言:善男子,若法非常非無常。
彼有增減耶。
答言不也。
文殊師利言:善男子,若法不增不減是名圓滿。
雲何圓滿。
若於諸法不能了知則生分别。
若能了知則無分别。
若無分别則無增減。
若無增減此則平等。
是故善男子,若見色平等即是色圓滿。
受想行識及一切法圓滿亦複如是,
爾時師子勇猛雷音菩薩。
白文殊師利言:仁者得法忍來。
無一念心願成正覺。
而今何故乃勸馀人令向菩提。
文殊師利言:我實不曾勸一衆生令趣菩提。
何以故?衆生無所有故。
衆生性自離故。
若衆生可得則令向菩提。
既不可得故無所勸。
何以故?平等無分别故。
非以平等而求平等。
亦無所起。
是故常說。
應觀諸行。
來無所從去無所至。
是名平等,則是性空。
於性空中而無所求。
善男子,如汝問我得忍已來。
無一念心當得菩提者,善男子,汝見彼心耶。
而以此心得菩提耶。
師子勇猛言:不也文殊師利。
何以故?以心非色不可見故。
菩提亦爾但是名想。
若心名。
若菩提名。
皆無所有。
文殊師利言:善男子,如汝說我不生一念得菩提者,是密意說。
何以故?以心本來無有生故。
是故無生。
既無有生。
何得何證。
師子勇猛問言:雲何名為平等證入答言:於諸法中無系著者名平等證。
言證入者,彼微細智亦不生滅。
與真如無異。
無可分别。
是名證入。
若正見修行者於平等中無一法可得。
離種種性亦不著一。
是名證入。
若以身證諸法無相明了彼相所謂無相。
而於身心亦不執著。
是則名為圓滿證入。
師子勇猛問言:雲何名得。
文殊師利言:善男子,以世間言說名之為得。
諸聖所得非言能說。
何以故?法無依止離言說故。
複次善男子,以無得為得。
亦非得非不得。
說名為得。
爾時師子勇猛雷音菩薩白佛言:世尊,善哉願說文殊師利所得佛刹。
佛言:善男子,汝當自問文殊師利。
時彼菩薩白文殊言:仁者當得何等佛刹功德莊嚴。
文殊師利言:善男子,若我求菩提。
汝可問其所得佛刹。
師子勇猛言:仁者豈不求菩提耶。
文殊師利言:不也。
何以故?若有所求則有染著。
若有所染則有貪愛。
若有所愛彼則有生。
彼若有生是則有愛。
若有所愛終不於中而有出離。
善男子,我為是故不求菩提。
何以故?菩提不可得故。
以不可得是故不求。
善男子,然汝問我何等佛刹。
仁當得者,我不能說。
何以故?對於如來一切智者,說自佛刹功德莊嚴。
即為菩薩自贊己德。
佛告文殊師利。
汝可自說。
以何等願莊嚴佛刹。
令諸菩薩聞已,決定成滿此願。
時文殊師利受如來教。
即從座起。
偏袒右肩。
右膝著地。
合掌白佛言:世尊,我今承佛神力當為宣說。
諸有欲求大菩提者皆應谛聽。
若聞此願當如實學令得圓滿。
文殊師利。
當以右膝著地之時,十方各恒河沙等諸佛刹土六種震動。
時文殊師利複白佛言:我從往昔百千億那由他阿僧祇劫已來。
起如是願。
我以無礙天眼。
所見十方無量無邊諸佛刹中一切如來。
若非是我勸發決定菩提之心教授教誡。
令修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禅定智慧。
乃至令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我於菩提終不應證。
而我要當滿此所願。
然後乃證無上菩提。
時彼衆中諸菩薩等鹹作是念。
文殊師利無礙天眼見幾如來。
是時世尊知諸菩薩心之所念。
即告師子勇猛雷音菩薩言:善男子,譬如以此三千大千世界碎為微塵。
於意雲何。
此諸微塵。
可以算計知其數不。
答言不也世尊,佛言善男子,文殊師利無礙天眼。
見於東方無量諸佛複過是數。
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亦複如是,時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我有是願以恒河沙等諸佛世界。
為一佛刹。
無量妙寶間錯莊嚴。
若不爾者我終不證無上菩提。
複次世尊,我複有願。
令我刹中有菩提樹。
其量正等十大千界。
彼樹光明遍此佛刹。
複次世尊,我複有願。
我坐菩提樹已,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乃至涅槃。
於其中間不起此座。
但以變化遍於十方無量無數諸佛刹土。
為諸衆生而演說法。
複次世尊,我複有願。
令我刹中無女人名。
純菩薩衆離煩惱垢具淨梵行。
初生之時袈裟随體結加趺坐忽然而現。
如是菩薩遍滿其刹。
無有聲聞辟支佛名。
唯除如來之所變化。
往詣十方。
為諸衆生說三乘法。
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