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師子勇猛雷音菩薩白佛言:世尊,文殊師利。
當來成佛名為何等。
佛言善男子,此文殊師利成佛之時名為普見。
以何義故而名普見。
以彼如來於十方無量百千億那由他諸佛刹中普皆令見。
若諸衆生見彼佛者,必定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普見如來雖未成佛。
若我現在及滅度後有聞其名。
亦皆必定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唯除已入離生之位及狹劣心者,文殊師利又白佛言:世尊,我複有願。
如阿彌陀佛刹以法喜為食。
而我刹中菩薩初生起食念時。
即便百味盈滿於缽在右手中。
尋作是念。
若未供養十方諸佛。
及施貧窮苦惱衆生。
餓鬼等類令其飽足。
而我決定不應自食作此念時。
得五神通乘空無礙。
往於十方無量無數諸佛刹中。
以食供養諸佛如來及聲聞衆。
又於貧苦諸衆生類亦皆周給。
複為說法令離渴愛。
於一念頃還至本處。
複次世尊,我複有願。
於我刹中諸菩薩等。
初生之時所須衣服。
於其手中。
随意皆出種種衣寶。
鮮潔稱體應沙門服。
便作是念。
若未供養十方諸佛。
不應自用。
於一念中。
往詣十方無量佛刹。
以此衣寶獻諸佛已,還至本處方自受用。
複次世尊,我複有願。
我佛刹中諸菩薩衆。
所得财寶及諸資具。
要先分施諸佛聲聞。
遍供養已然後受用。
又我刹中。
遠離八難及不善法。
既無過咎亦無禁戒。
無有苦惱諸不悅意。
時師子勇猛白佛言:世尊,而彼佛刹。
名為何等。
佛言:彼刹名随願積集清淨圓滿。
師子勇猛言:世尊,彼佛世界在何方所。
佛言:在於南方。
此娑婆世界。
亦當在彼佛刹之中。
文殊師利。
又白佛言:我複有願。
我佛刹中。
積集無量妙寶所成。
複以無量摩尼妙寶。
間錯莊嚴。
其摩尼寶。
於十方界。
所未曾有甚為難得。
如是寶名俱胝歲中說不能荊随諸菩薩樂見彼刹金為體者,即見為金。
樂見銀體即見為銀。
然於見金未曾損減。
樂見頗梨琉璃馬瑙赤真珠等無量諸寶。
各随所見皆不相礙。
如是栴檀香體。
阿伽羅香。
乃至赤栴檀等。
各随樂見亦複如是,又彼刹中。
不以日月摩尼星火等光之所照見。
彼諸菩薩皆以自身光明。
照於千億那由他刹。
又彼刹中。
以花開為晝。
花合為夜。
随諸菩薩所樂時節即皆應之。
然無寒暑及老病死。
若諸菩薩随其所樂。
欲證菩提即往馀刹。
於兜率天壽盡降生而證菩提。
此佛刹中無有涅槃。
百千種樂。
於虛空中。
雖不現相。
而聞其音。
此樂不出順貪愛聲。
但出諸波羅蜜佛法僧聲。
及菩薩藏法門之聲。
随諸菩薩所解妙法。
皆悉得聞。
又諸菩薩。
若欲見佛随所詣處經行坐立。
應念即睹普見如來坐菩提樹。
若諸菩薩於法有疑。
但見彼佛不待解釋。
疑網皆斷解了法義。
爾時會中無量百千億那由他諸菩薩衆。
同聲說言:若有得聞普見佛名。
彼人便得最上善利。
何況生於彼佛土者,若有得聞此文殊師利授記法門。
及聞文殊師利名者,是則名為面見諸佛。
是時佛告諸菩薩言:如是如是,如汝所說,善男子,若有受持百千億諸佛名号。
若複有稱文殊師利菩薩名者,福多於彼。
何況稱於普見佛名。
何以故?彼百千億那由他佛利益衆生。
不及文殊師利於一劫中所作饒益。
爾時衆中無量百千億那由他。
天龍夜叉乾闼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人非人等。
同聲唱言:南無文殊師利童真菩薩。
南無普見如來應正等覺。
說此語已,八萬四千億那由他衆生。
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無量衆生善根成熟。
於三乘中得不退轉。
文殊師利。
又白佛言:我複有願。
如我所見無量無數百千億那由他諸佛世尊,而彼諸佛所有佛刹功德莊嚴。
如是一切皆令置我一佛刹中。
唯除二乘及五濁等。
世尊,若我自說佛刹功德種種莊嚴。
過恒沙劫亦不能荊如我所願。
唯佛能知。
佛言:如是文殊師利。
如來知見於三世中無有限礙。
爾時衆中有諸菩薩。
作如是念。
文殊師利所得佛刹功德莊嚴。
與阿彌陀佛刹。
為等不耶。
爾時世尊,知彼菩薩心之所念。
即告師子勇猛言:善男子,譬如有人析一毛為百分。
以一分毛於大海中取一滴水。
此一滴水喻阿彌陀佛刹莊嚴。
彼大海水喻普見如來佛刹莊嚴。
複過於此。
何以故?普見如來佛刹莊嚴不思議故。
爾時師子勇猛白佛言:世尊,如是等類佛刹莊嚴。
於三世佛刹頗更有不。
佛言有。
善男子,東方去此。
過百億恒河沙世界。
有佛刹名住最上願。
彼中有佛。
名普光常多功德海王。
彼佛壽命無量無邊。
常為菩薩而演說法。
善男子,彼佛刹土功德莊嚴。
與普見佛刹等無有異。
善男子,有四菩薩。
被不思議弘誓之铠。
而於此願決定成滿。
亦當得此佛刹莊嚴如普見如來。
時師子勇猛言:願佛說彼菩薩名号及其住處。
複願示彼普光常多功德海王如來佛刹。
令此大衆多所利益。
何以故?此諸菩薩若見聞已,於此所願當得成滿。
佛言:善男子,汝等谛聽當為汝說。
善男子,彼一菩薩名光明幢。
在於東方無憂德佛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