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卷六十(實叉難陀譯)

首頁
    命及菩薩衆其數幾何。

    佛言:善男子,汝當自問文殊師利。

    時師子勇猛白文殊師利言:仁者,久如當得菩提。

    文殊師利言:善男子,若虛空界為色身時。

    我乃當得無上菩提。

    若幻人得菩提。

    我乃當得。

    若漏盡阿羅漢即是菩提。

    我乃當得。

    若夢響光影及以化人得菩提時。

    我乃當得。

    若月照為晝。

    日照為夜。

    我乃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善男子,汝之所問應當問彼求菩提者,師子勇猛言:仁者,豈不求菩提耶。

    答言不也。

    何以故?文殊師利即是菩提。

    菩提即是文殊師利。

    所以者何。

    文殊師利但有名。

    菩提亦但有名。

    此名亦離無作故空。

    而彼空性即是菩提。

    爾時佛告師子勇猛言:汝頗見聞阿彌陀如來聲聞菩薩諸衆會耶。

    唯然聞見。

    佛言:其數幾何。

    答言:非算數思議之所能及。

    佛言:善男子,如摩竭國量一斛油麻。

    舉取一粒。

    喻阿彌陀佛國聲聞菩薩。

    馀不舉者,喻文殊師利得菩提時菩薩衆會。

    複過是數。

    善男子,如以三千大千世界微塵數劫。

    比普見如來壽量劫數。

    百分千分百千億分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

    應知彼普見如來壽命。

    無有算數亦無限量。

    如有一人以三千大千世界。

    碎為微塵。

    第二第三人亦碎大千世界以為微塵。

    複有一人。

    取彼微塵從此東行過爾所微塵數世界。

    乃下一塵。

    又過爾所微塵數世界。

    複下一塵。

    如是次第盡諸微塵。

    複有第二人。

    亦持爾所微塵。

    從此南行如前下塵。

    次第展轉乃至塵荊西方北方。

    四維上下各有一人。

    所下塵數亦複如是,善男子,是諸世界可知數不。

    答言不也。

    佛言:善男子,如是諸人。

    於彼十方所經世界。

    若著微塵及不著者,盡末為塵。

    於意雲何。

    是諸微塵可以算計知其數不。

    答言:不也世尊,若有計量心則迷亂不能了知。

    佛言:善男子,諸佛如來悉能了知彼微塵數。

    設過於此如來亦知。

    時彌勒菩薩白佛言:世尊,諸菩薩等為求如是大智慧故。

    於大地獄。

    無量億劫。

    受諸極苦。

    終不應舍如是大智。

    佛言:彌勒如是如是,如汝所說,何有於此大智慧中不生欲樂。

    唯除下劣及懈怠者,說此智時。

    一萬衆生發菩提心。

    是時佛告師子勇猛言:善男子,於意雲何。

    如彼十人經十方界盡為微塵。

    文殊師利當於爾所微塵數劫。

    行菩薩道。

    何以故?文殊師利大願不可思議。

    趣向亦不可思議。

    得菩提已壽量亦不可思議。

    菩薩衆會亦不可思議。

    爾時師子勇猛白佛言:世尊,文殊師利發趣甚大。

    所修之行亦複廣大。

    乃於爾所微塵數劫。

    不生疲倦文殊師利言:如是如是,善男子,如汝所說,於意雲何。

    虛空界有如是念。

    度於晝夜時節歲月劫數等耶。

    答言不也。

    文殊師利言:如是善男子,若有覺一切法等於虛空。

    彼微細智無有分别。

    亦無是念。

    度於晝夜時節歲月諸劫數等。

    何以故?彼於諸法無想念故。

    善男子,如虛空界無有疲倦及熱惱想。

    何以故?設過恒河沙劫。

    而虛空界亦無生起。

    亦無燒滅。

    非可破壞。

    何以故?以虛空界無所有故。

    如是善男子,若菩薩了一切法無所有已,亦無熱惱及疲倦等。

    善男子,彼虛空名亦無燒滅熱惱疲倦。

    亦不動遙不生不老。

    不來不去。

    文殊師利名号亦爾。

    無有熱惱及疲倦等。

    何以故?名字性離故。

    說此法時。

    四大天王,釋提桓因。

    梵天王等。

    及馀大威德諸天子等。

    同聲唱言:是諸衆生聞此法門獲大善利。

    何況受持讀誦。

    當知彼等所成善根極為廣大。

    世尊,我等於此法門。

    受持讀誦廣宣流布。

    為欲護持此深法故。

    爾時師子勇猛白佛言:世尊,若有得聞如此法門。

    受持讀誦思惟。

    及發如此功德莊嚴佛刹之心。

    得幾所福。

    佛言:善男子,如來以無礙佛眼。

    所見諸佛及彼刹土。

    若有菩薩以妙七寶滿彼諸刹。

    奉施供養一一如來。

    各盡未來際。

    令此菩薩安住淨戒。

    於一切衆生得平等心。

    若有菩薩。

    於此莊嚴功德佛刹法門。

    受持讀誦複能發心。

    随文殊師利所學。

    行於七步。

    此二功德比前七寶布施功德。

    百分不及一。

    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

    爾時彌勒菩薩白佛言:世尊,當何名此法門。

    我等雲何奉持。

    佛言:此法門名為諸佛遊戲。

    亦名諸願究竟。

    亦名文殊師利功德莊嚴佛土。

    亦名令發菩提心菩薩歡喜。

    亦名文殊師利授記。

    如是受持。

    爾時十方諸來菩薩。

    為欲供養此法門故。

    而雨衆花贊言:希有世尊,希有世尊,我等乃得聞是不思議文殊師利師子吼莊嚴法門。

    時諸菩薩說是語已,各還本土。

    說此法時。

    恒河沙等菩薩得不退轉。

    無量衆生善根成熟。

    爾時文殊師利。

    即入菩薩出生光明普照如幻三昧。

    入三昧已,令此衆會普見十方無量無邊諸佛刹中一切如來。

    一一佛前皆有文殊師利說自佛刹功德莊嚴。

    衆會見已,於文殊師利殊勝大願。

    生希有心。

    佛說是經已,彼一切菩薩。

    及諸比丘比丘尼。

    優婆塞優婆夷。

    天龍夜叉乾闼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人非人等。

    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