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昇妙天道。
彼王昔有子,曾廣供養佛。
備修諸善根,具足諸功德。
名曰妙堅惠,億衆所供養。
常見色欲過,棄家樂閑靜。
父王敕子言,汝可受五欲。
采女自娛樂,遊觀寶宮池。
我今為汝辦,玩弄無乏少。
雲何不愛樂,汝當說其意。
知諸趣善妙,汝愛寶宅中。
女寶常圍繞,妙境甚可樂。
諸仙處閑林,猶舍退還家。
受諸色欲樂,況汝無乏少。
采女衆圍繞,王臣皆随從。
台館若天宮,應受五欲樂。
諸女甚端正,美麗若天人。
善奏歌舞樂,可以自娛意。
目如優波葉,唇赤若含丹。
面滿廣黛眉,平額姝咽頸。
膺平缺骨滿,臂如象王鼻。
掌如蓮花色,指圓傭纖好。
舌薄廣紅赤,美言若甘露。
齒素利齊密,珠嬰寶衣服。
臍深腹不現,脊如金剛杵。
髀股傭圓直,伊尼鹿王?尃。
行步如鵝王,皆各瞻視汝。
盛年甚可愛,堪能存後嗣。
汝及衆麗人,猶如春花開。
盛年色未退,應當速受樂。
堅慧白父王,王言非正理。
若有如法語,所敕不敢違。
王聽我今說,樂善真實語。
乃至於夢中,不起淫欲想。
父王今此言,智者所不許。
愚者樂此事,明人常所厭。
何故明目人,而羨盲瞽導。
豈有岸上人,反樂沈溺者,何有解脫人,而複樂牢獄。
豈有安樂人,欽羨衆苦者,
我意觀父王,如盲溺獄者,如夢受五欲,複為欲所溺。
父王如盲冥,我目見殊勝。
王為欲所漂,我今甚厭賤。
欲如毒藥器,亦如毒蛇頭。
如利刀劍槊,亦如大猛火。
王臣勸化時,堅慧悉不許。
捐親及國土,棄欲而出家。
如蛇脫故皮,亦如棄涕唾。
遠離於過惡,絕望永出家。
堅慧舍俗時,臣子随出家。
其人名月施,棄欲随堅慧。
童子出家已,并及大臣子。
成就四梵住,具足五神通。
深見五塵過,超絕於欲界。
轉正妙法輪,直生梵天上。
童子出家已,父王起嫌恨。
月施詣王所,善化令王喜。
優陀夷當知,昔時堅慧者,遠離於五欲,今即我身是。
優陀夷當知,彼時增實王。
豈為異人乎,淨飯王是也。
優陀夷當知,随我出家者,月施汝身是,亦曾化增實。
是故優陀夷,今應化父王。
必有大利益,昔曾教化故。
爾時慧命優陀夷受佛教已,默然許可。
時優陀夷。
過夜曉已至於食時。
著衣持缽入迦毗城。
時有釋種一千馀人。
集在王門皆有所須。
時淨飯王。
聞佛如來到迦毗城在尼居林。
起嫌恨意。
此兒出家退我種族。
富貴大樂如其在家。
應紹金輪王四天下如法統領。
民無逆命七寶具足。
其七者何。
一曰輪寶二曰象寶。
三曰馬寶。
四曰摩尼寶。
五稱女寶。
六曰主藏臣寶。
七稱導師寶。
具足千子。
勇健難當。
顔容美妙。
能摧強敵。
護四天下。
不以刀杖料理國土。
如法治正自然泰平。
我得輪王自在快樂。
彼應尊重供養於我。
以兒出家故所應得者悉皆墜落。
作是念已敕諸釋種。
一切不得至我兒所敬信聽法。
若有犯者當斬其首。
時有釋種名曰喜面。
不在衆中不聞王教。
見優陀夷即往其所。
稽首白言:善來尊者得平安耶。
世尊安樂少病少惱起居輕利。
在路不疲供馔不乏也。
時優陀夷報喜面言:如來安樂少病少惱起居輕利。
在路不疲飲食無乏。
時有釋種名曰善覺。
見喜面共優陀夷在屏處語。
亦詣其所。
白言大德。
自遠而來比康吉耶。
世尊起居安樂少病少惱。
在路不疲供馔無乏耶。
優陀夷答言:如來聖禦安樂。
在路不疲無所乏少。
爾時複有二釋種。
一名無憂。
二名離憂。
見喜面善覺共優陀夷在於屏處。
亦複棄衆往詣其所。
白優陀夷言:善來至此氣力好耶。
世尊起居安樂耶。
遠涉途路得無疲耶。
優陀夷報言:如來聖禦安樂涉路不疲。
時二釋種重白言:如來途路何故無乏也。
優陀夷報言:以四天王及天帝釋諸梵天王常來供養故無所乏。
時諸釋種俱白優陀夷言:我等今欲詣佛至世尊所供養聽法。
恐不獲遂。
何以故?淨飯大王向有敕旨敕諸釋種。
悉皆不聽至佛所供養聽法。
如有犯者當斬其首。
慮王憲故不得禮拜供養聽受正法。
時優陀夷聞此語已,知其父王有大怨恨。
我今作何方便至王所也。
作是念已,我當舉高七多羅樹。
於虛空中結加趺坐至於王所。
爾時慧命優陀夷。
即入如實三昧。
以其三昧莊嚴其心。
複以神力。
舉高七多羅樹。
於虛空中加趺而坐。
飛空往詣淨飯王所。
時王遙見優陀夷以神通力於虛空中加趺而來。
從座而起合掌恭敬。
向優陀夷而說偈言:
染服大師從何來,成就威儀難見者,若有所須願速說,我今誠心必奉給。
爾時慧命優陀夷。
以偈答曰:我是大王子之子,大王即是我祖父。
我為如來行乞食,得食奉送大善逝。
大王今日獲善利,王兒人天最尊上。
威德光明照十方,猶如秋月日中時。
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