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裁割猶如衣帛。
或複裹系及以束縛。
或複切脍。
或複鎚搗猶如甘蔗。
或複蹉蹋破如蘆葦。
或複火燒如稣油炷。
或複然身喻若明炬。
或與師子虎狼為食。
或複酽醋及以辛汁澆灌口鼻。
或複蒸煮及以火炙。
或與狂象踐踏其身。
或複挑目。
或以鉾槊穿刺高舉。
假使瞋怒來截其首。
如是一切悉生樂想。
何以故?由彼菩薩於其長夜修菩薩行時發如是願。
若有衆生施我食者,願彼一切得涅槃樂。
若有與我洗浴身體禮拜奉迎尊重供養。
若有衆生罵辱於我。
複有人人贊歎於我。
若有衆生鞭打斫刺奪我身命。
願彼一切得涅槃樂。
乃至覺寤無上菩提。
彼菩薩成就如是心。
具足如是業。
亦複具足如是願。
於一切衆生皆起樂想。
常能修集無間不斷。
以是業報故。
得一切法樂善取三昧。
彼菩薩得此三昧時不為衆魔之所動壞。
亦不為魔事之所系縛。
當知是菩薩得五種自在。
何等為五。
一者壽命自在。
二者生自在。
三者業自在。
四者覺觀自在。
五者衆具果報自在。
彼菩薩摩诃薩。
若欲過一生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以彼三昧力故即便能得。
若不樂速證無上菩提。
能住無量阿僧祇劫度脫衆生。
何以故?當知彼菩薩住於大乘。
與諸菩薩常為導師。
攝受一切諸馀菩薩。
是大菩薩厭離諸趣為衆生故。
亦複生於一切趣中。
究竟一切菩薩所學。
為般若波羅蜜之所攝受。
具足一切巧方便力。
知諸魔業得法究竟。
彼諸菩薩承佛威神。
於一切法皆得盡知。
爾時遍淨諸天。
即以偈頌。
贊世尊曰:
我等一切遍淨天,於諸佛法皆盡知。
頭面歸敬天人師,諸根寂靜知寂滅。
解了諸義智所供,已度生死牟尼尊。
我今贊歎大導師,能善導他非他導。
諸法性相非究竟,亦複無有依住處。
如來善知妄想事,猶如幻師知幻術。
智人解了語言音,喻若深谷諸響聲。
世尊如是善知見,一切世間天人等。
無有衆生及以命,亦複無人無壽者,大智觀察一切想,了達衆想悉歸空。
二足世尊慈無等,恒常行慈不暫舍。
一切世間諸天人,不能測知如來智。
導師演說緣衆生,所謂慈心是善修。
了知一切諸衆生,無有衆生及命者,我等於此無垢濁,其心清淨離疑惑。
是故於佛勝智慧,應受供者令供養。
於其十方世界中,求苦畢竟不可得。
如來無上天中天,說於衆生起慈心。
斯即是其世尊教,我今得解亦如佛。
是故我於世間解,今得供養應供者,
既無衆生亦無苦,是故無有可救度。
已得遣除心憂悶,便獲欣喜大踴悅。
如是佛教不思議,我等已得如實知。
是故我今供養佛,願得如來無上智。
佛於諸趣不見苦,涅槃亦複不可得。
增上棄舍於生死,以此饒益諸世間。
無苦無趣無衆生,亦無涅槃而可依。
如是得知佛法已,是故我等今供養。
佛具慈悲及喜舍,轉為世間常演說。
而複不見有衆生,得住於四無量心。
不見有其放逸者,亦複不見不放逸。
如是知佛教法已,我今供養大導師。
於身離身無上士,觀身畢竟不可得。
雖然亦非不有說,而說有念失念者,善逝常說修學念,所謂觀身正念處。
我等如是知佛法,今得供養救度者,
世尊觀受不可得,以受無有體性故。
亦複觀察於受者,畢竟無其真實性。
又複觀彼修念者,究竟亦複不可得。
我等如是知佛性,今得供養天人師。
觀心及以心數法,畢竟無體不可得。
亦複不見有修念,及以正住念處者,佛說念與心和合,樂求解脫應修學。
我等如是知佛教,今得供養正遍知。
如來不見有諸法,亦複不見修法者,大聖所說修習念,彼念亦複性自空。
複說念與法和合,欲求解脫應當修。
我等如是知佛法,今得供養一切智。
念處一尚不可得,何況而複有三四。
所謂於彼念住處,彼諸念處皆悉無。
是故真求不可得,畢竟無受苦樂者,我等如是知聖教,今得供養佛世尊,
牟尼所說四正勤,若有比丘專修習。
斯即能為解脫路,當得出於生死海。
而無解脫無縛者,無佛無教及菩提。
然複不壞假名用,是故我今供大聖。
佛說四種如意足,勝妙安隐解脫道。
寂靜諸根衆生輩,修行此道得涅槃。
如意及足修行者,真實觀察不可得。
而非斷絕示有作,智慧境界不可見。
如是世尊教法中,我等於此皆悉知。
其心清淨無垢穢,皆得遠離諸疑惑。
以斯即為上供養,供養堪受勝供者,是故妙智無倫匹,我今悉得修供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