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見實會第十六之九廣果天授記品第二十二
爾時八億廣果諸天。
見諸阿修羅伽樓羅龍及龍女鸠槃茶乾闼婆夜叉緊那羅摩睺羅伽。
诃羅伽阇天。
四天王天。
三十三天。
夜摩天。
兜率陀天。
化樂天。
他化自在天。
梵摩天。
光音天。
遍淨天等。
供養如來聞授記已,欣喜踴躍。
皆得稱心。
入一一法門。
從一一法門見無量法門。
於一切法門。
得無量辯不斷辯相應辯解脫辯無著辯無礙辯微細辯甚深辯種種辯美妙辯相續辯。
於諸辯才皆悉知已,於如來所敬信尊重。
而作是言:世尊,有陀羅尼名無量門。
若有菩薩修集是陀羅尼者,當知得彼不斷辯等。
於一切境界中心不迷惑。
是諸境界無有一法非陀羅尼。
是菩薩摩诃薩得是陀羅尼時。
於諸法中悉得陀羅尼解辯才無礙。
若菩薩住是無量法門陀羅尼時。
於五陰入十二入入十八界。
入於諸根。
入四谛。
入十二因緣。
入於衆生入及非衆生。
入於有入非有。
入於取相入非取相。
入於依入非依。
入於空入於我。
入於相入非相。
入於願入非願。
入於有為入無為。
入如是一切處。
得不壞辯才。
是菩薩於陰入中得陀羅尼。
所謂色陰者即非成就。
何以故?無有少色法得成就者,何以故?地地界性非成就。
如是水火風界性亦非成就。
何以故?地性離故。
若法無體性是名非成就。
如是水火風性自離故。
以法無體性。
是故非成就。
如是色非成就。
以非成就故。
不可說名過去現在及以未來。
何以故?色非有法故。
是故不可得。
若色不生者即是不滅。
以不生滅故。
即不可說。
複有如是說。
所有過去色現在未來色。
此等和合名為色陰。
其色體性亦不可得。
何有過去現在未來。
是故色陰非是可說。
受想行識亦複如是,是故陰入即是陀羅尼入。
以陀羅尼入故。
陰不可得。
以陰不可得故。
陀羅尼亦不可得。
以陀羅尼入不可得。
唯是但名但用但假。
但是世俗。
但是言說。
但是施設。
非陰非色亦非色入。
亦非陀羅尼體性可得。
何以故?所謂陰等非是作法。
以非作法故。
無有積聚。
以積聚故。
得名為陰。
譬如世間多物積聚。
假名城屋舍宅殿堂。
重閣樓阙窗牖欄楯。
城壁女牆卻敵寮孔。
周回具足名之為城。
彼色性即不可得無有積聚。
以無積聚故。
即便無色亦無色陰。
受想行識亦複如是,性不可得無有積聚。
以無積聚故。
即便無識亦無識陰。
彼諸陰入應如是知。
彼眼入者是誰入。
謂苦入。
何者是眼謂清淨四大所造色名為眼。
何等是四大。
謂清淨地界水火風界。
彼淨地界性自離故。
以法體不可得。
彼即非成就。
如是清淨水火風界體性自離。
以法體不可得。
彼即非成就。
如是眼入非成就。
是故不可說言過去現在未來。
何以故?眼入非物。
以非物故不生不滅。
若不生滅者即是不可說。
如是眼不生滅。
入亦不生滅。
以不生滅故。
即是不可說。
應當如是知。
唯是但名但用但假。
但是世俗但是言說。
彼名名體亦離自性。
何以故?無有一法得名為眼名為入名為苦。
以名不可得。
是故眼入亦不可得。
以眼不可得即是陀羅尼入。
是陀羅尼入亦不可得。
何以故?性自離故。
但名但用但假施設世俗言說。
如是以眼入入得陀羅尼。
得陀羅尼已便得辯才。
當知耳鼻舌身意色聲香味觸法亦皆如是,於彼界入得陀羅尼眼。
眼體不可得界體不可得。
何以故?眼離眼性故。
界離界性故。
以法體不可得。
彼即非物。
以非物故即非成就。
非成就者不生不滅。
以不生滅故。
彼即非過去非現在非未來。
但名但用但假但世俗但言說但施設。
彼名離名自性。
乃至施設亦離施設自性。
若法無自性不可得者,即是非物。
以非物故即非成就。
非成就者即非生滅。
以不生滅故。
彼即非過去非現在非未來。
若於三世所不攝者,彼名即非相亦非想。
非用非假。
非有為非可說。
非來非去。
非可為他說非可顯示。
非可知非可識。
非黑非白。
非窟宅離窟宅故。
非至非可至故。
非得非可得故。
非證非可證故。
非凡夫亦非凡夫地。
非聲聞亦非聲聞地。
非緣覺亦非緣覺地。
非菩薩亦非菩薩地。
非佛亦非佛地。
非地亦非非地。
此即是真如不異如非非如。
寂滅無相但用但假。
謂如來者但世俗故說名如來。
非第一義有如來也。
何以故?彼法不可得故無如來。
於彼界入。
應當入如是眼耳鼻舌身意界法界意識界。
如是一切馀界亦應知。
應當如是廣入法界。
世尊,彼法界說言陰時。
而不壞彼法界本性。
說言入時說言界時。
說言四谛時。
說言十二因緣時。
亦不壞本法界體性。
彼法界随所說處。
一切諸法建立名字。
皆不壞彼法界體性。
世尊,譬如地界随其所在作異名字。
而不壞彼本地界性。
世尊,如是法界随其所在作異名字。
亦複不壞法界本性。
如是水火風界亦複如是,世尊,譬如虛空随其所在差别異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