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淨畏。
心意識畏。
現在捶打畏。
我見畏。
我我所畏。
惡知識畏。
利養畏。
非時語畏。
不見言見畏。
不聞言聞畏一念言念畏。
不識言識畏。
沙門垢畏。
欲界色界無色界畏。
一切諸道生死處畏。
地獄畏。
畜生畏。
餓鬼畏。
我今怖懼如是等畏。
來至於此阿練兒處。
不住在家愦鬧衆中。
若不修行不修念處則不相應。
脫是畏故來至此處。
過去無量菩薩摩诃薩。
一切皆住阿練兒處。
解脫諸畏得於無畏。
得無畏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未來菩薩亦複如是,住阿練兒處脫一切畏。
得於無畏無上正道。
現在菩薩摩诃薩亦複如是,住阿練兒處修行無畏。
得於無畏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脫一切畏。
是故我今欲得無畏脫一切畏。
住阿練兒處。
複次長者,出家菩薩住阿練兒處。
無怖無畏應如是學。
若有畏者皆由著我。
皆由執我。
我為初首。
皆由愛我。
起我見我想我持我妄想。
於我守護於我。
若住阿練兒處不舍執我。
是為失利。
長者,若住阿練兒處。
無有我想。
是住阿練兒處。
無有見著。
是住阿練兒處。
不住我我所。
是住阿練兒處。
長者當知。
無涅槃想。
是住阿練兒處。
況煩惱想。
長者,謂阿練兒處者,不依著於一切諸法。
不住諸法。
於諸法無礙。
不依色聲香味觸祝住一切法平等無垢。
住善調心。
棄一切畏住於無畏。
住脫一切結流大河。
住於聖種。
住於少欲。
住於知足易滿易養。
住充滿智。
住如聞修行。
住於解脫。
觀空無相無作門故。
住解脫知見。
斷系縛故。
住於邊際。
順因緣故。
住所住已辦。
究竟淨故。
長者,猶如空處藥木叢林不怖不畏。
如是長者,出家菩薩住阿練兒處。
應自生心猶如草木牆壁等想,猶如幻想。
是中誰畏誰怖。
是以應以無畏觀身。
此身非我非我所。
無衆生。
無壽命。
無人。
無丈夫。
無少年。
所言畏者,空名無實。
我今不應以無實生畏。
如彼空處藥木叢林無主無護。
應如是知一切法已,如是善住阿練兒處。
何以故?斷憂诤故名阿練兒。
無生無護名阿練兒。
複次長者,出家菩薩住阿練兒處。
應如是學。
漸順戒聚。
次修定聚。
住阿練兒處。
集於慧聚。
住阿練兒處。
習解脫聚。
住阿練兒處。
生解脫知見聚。
住阿練兒處。
敷助菩提法。
住阿練兒處。
集於十二頭陀功德。
住阿練兒處。
谛方便故。
住阿練兒處。
善知陰故。
住阿練兒處。
等法界故。
住阿練兒處。
削除諸入故。
住阿練兒處。
不忘菩提心故。
住阿練兒處。
觀空無畏故住阿練兒處。
不失一切諸善根故。
住阿練兒處。
佛所贊歎。
住阿練兒處。
菩薩所贊。
住阿練兒處。
諸聖所譽。
住阿練兒處。
欲解脫者之所依故。
住阿練兒處。
欲一切智者應住是處。
複次長者,出家菩薩住阿練兒處。
以少許事滿六波羅蜜。
何以故?住阿練兒處。
不惜身命。
是名出家菩薩住阿練兒處修習滿於檀波羅蜜。
長者,出家菩薩住頭陀戒。
身口意戒。
是名出家菩薩住阿練兒處修習滿於屍波羅蜜。
長者,雲何出家菩薩住阿練兒。
修習滿於忍波羅蜜。
於諸衆生無瞋恚心忍一切智。
長者,是名出家菩薩住阿練兒處修習滿於忍波羅蜜。
長者雲何出家菩薩住阿練兒處修習滿於進波羅蜜。
而是菩薩應如是學。
我不離是處。
要當得於無生法忍。
長者,是名出家菩薩住阿練兒處。
修習滿於進波羅蜜。
長者,雲何出家菩薩住阿練兒處。
修習滿於禅波羅蜜。
長者,出家菩薩住阿練兒處。
舍於禅定教化衆生修諸善根。
長者,是名出家菩薩住阿練兒處。
修習滿於禅波羅蜜。
長者,雲何出家菩薩住阿練兒處。
修習滿於般若波羅蜜。
長者,是出家菩薩住阿練兒處。
應如是學。
如我此身空處亦爾。
如我此身菩提亦爾。
如如無妄想。
如空無妄想。
長者,是名出家菩薩住阿練兒處。
修滿般若波羅蜜。
長者,出家菩薩住阿練兒處。
如是修滿六波羅蜜。
長者,出家菩薩成就四法。
知阿練兒處。
何等四。
淨戒多聞思惟相應如法修行。
是名出家菩薩知住阿練兒處。
複次長者,出家菩薩若結增上不應親彼。
住阿練兒處。
應摧伏結。
複次長者,出家菩薩住阿練兒處。
應修五通。
為化天龍夜叉乾闼婆故。
複次長者,出家菩薩應如佛教住阿練兒處。
是中我應滿於一切清淨之善。
善法所勳。
後至城邑聚落說法。
長者,是名出家菩薩如是四法住阿練兒處。
複次長者,出家菩薩從阿練兒處起。
受法讀誦。
詣於和上阿阇梨所。
上中下坐是我福田。
不應懈怠是我自業。
不嫉於彼應為彼使。
應如是觀。
如來應供正遍覺。
一切天世魔梵。
沙門婆羅門。
供養福田。
佛是一切衆生之父。
佛不生心求於給使。
我今欲學。
我亦當為一切衆生作於給使。
我不求他為我給使。
何以故?長者,若有比丘重於給使失法功德。
若以财攝彼當雲何。
欲使我作故以财攝我。
非為法故自失己信。
若财攝給使無大報利。
若向和上阿阇梨所。
知其心意應如所作。
莫令和上阿阇梨。
不信於我不敬愛我。
彼舍身命為贊誦法故。
稱滿其意為功德利。
舍於利養贊歎於法。
長者,若是菩薩。
於他人所受持讀誦一四句偈。
施戒忍進定慧相應集菩提道。
於是師所為法恭敬。
如上諸師受持文字章句偈頌。
於無量劫應為彼使。
不生谄僞一切供養。
長者當知。
不報其恩況不敬法。
長者,若信起善念。
念佛法僧。
念於無漏。
念寂調伏。
於無量劫給侍。
使令供養和上。
猶不報滿和上之恩。
長者應如是知。
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