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卷八十六

首頁
    時。

    等須彌如來告言:大王。

    出家無患我常勸贊。

    樂著居家非我所許。

    汝於王位猶有愛者,我當教汝如法而祝爾時淨莊嚴王告千子言:汝等誰能紹繼王業。

    諸子鹹言:我等亦樂出家。

    願垂聽許。

    父王告言:汝等若悉出家。

    此四天下國土人民誰當養育。

    若汝等大悲堅固。

    應為作王普令衆生安住善法。

    時千子中有一王子。

    名念大悲。

    即以偈頌。

    答父王言: 父王於佛法,所得諸功德。

    我悲受王位,亦當如是學。

    我常修梵行,盡形持八戒。

    我當不飲酒,不塗飾香花。

     身去莊嚴具,不卧金床座。

    足不蹑金屣,首不飾寶冠。

    不著天妙衣,不觀諸妓樂。

    不玩奇鳥獸,不從宮女人。

     周巡四天下,宣行十善道。

    呵責家過患,贊歎出家法。

    舍自在憍慢,親近佛法僧。

    不退菩提心,常厭於三界。

     以施愛利益,同事攝衆生。

    普令於大乘,悉當得成熟。

    晝夜六時分,當往於佛所。

    為聽聞法故,供養彼如來。

     爾時等須彌如來。

    贊念大悲王子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見平等法故。

    住於大悲出家正信。

    於在家菩薩最為殊勝。

    與出家功德等無有異。

    爾時淨莊嚴王。

    即立念大悲紹於王位。

    與九百九十九王子。

    從佛出家。

    既出家已,等須彌如來。

    為說如是神變之法。

    於後不久獲五神通。

    得念總持多聞智慧。

    時念大悲。

    於十五日受灌頂位。

    亦以是法。

    為四天下一切衆生。

    宣示教化。

    九十二俱胝衆生。

    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悉於等須彌如來法中。

    出家修道。

    住於大乘得不退轉。

    舍利弗。

    汝觀是法無量功德。

    成熟一切善根衆生。

    舍利弗。

    彼淨莊嚴王者,豈異人乎。

    今商主天子是也。

    法速疾菩薩者今文殊師利是也。

    彼千子者此賢劫中千佛是也。

    念大悲王子者我身是也。

    舍利弗。

    是諸菩薩深心正行不放逸故。

    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說此往昔修行法時。

    三萬二千天人。

    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爾時舍利弗。

    語文殊師利言:仁與商主天子。

    久修梵行。

    多供養佛種諸善根。

    文殊師利言:大德。

    夫梵行者名八聖道。

    是有為法。

    我即無為。

    是故我不久修梵行。

    夫梵行者名有所行。

    我無所行。

    是故我不久修梵行。

    又梵行者名為二相。

    我無二相。

    是故我不久修梵行。

    又梵行者名滅煩惱。

    我無煩惱亦無所滅。

    是故我不久修梵行。

    馳騁五欲。

    說於梵行。

    我於五欲本無所行。

    是故我不久修梵行。

    超過魔道名為梵行。

    我常安住諸魔道中。

    是故我不久修梵行。

    成就善法名為梵行。

    我於善惡都無所得。

    是故我不久修梵行。

    聲聞緣覺所住正位。

    名為梵行。

    我無所證。

    是故我不久修梵行。

    修涅槃道名為梵行。

    我於涅槃無所願求。

    是故我不久修梵行。

    複次舍利子,汝所說我多供養佛。

    汝謂如來可供養耶。

    所以者何。

    如來非色亦不可見。

    雲何而得供養如來。

    如來非受息一切受。

    如來非想離一切結。

    如來非行畢竟無作。

    如來非識出過心意。

    雲何可得供養如來。

    複次如來行於性空。

    非眼色界。

    住無相際非耳聲界。

    離於二相非鼻香界。

    無可知相非舌味界。

    無障礙相非身觸界。

    入於平等非意法界。

    雲何可得供養如來。

    又如來者名為法界。

    名曰如如入於實際。

    住於大空。

    不動本性。

    斷諸戲論。

    無所攀緣。

    不住於識。

    不依三界。

    亦不住於今世後世。

    常寂極寂。

    離身口意。

    無形無相。

    無毀無譽。

    無漏無失,猶如虛空遍一切處。

    雲何可得供養如來。

    複次舍利弗。

    如汝所說種諸善根。

    此善根者非身見根。

    非貪瞋根。

    非颠倒根。

    非五蘊六入七識住根。

    非八邪九惱十不善根。

    彼善根者,非戒學根。

    非心學根。

    非慧學根。

    非正趣道根非明解脫根。

    非四谛六通根。

    非九次第定。

    十無學根。

    非五根五力。

    七菩提分。

    八聖道根。

    又善根者,非結使根。

    非障礙根。

    非惡作根。

    非生滅見根。

    非斷常見根。

    非我見人見衆生見壽者見根。

    非蘊魔煩惱魔死魔天魔根。

    彼善根者,非妄念根。

    非無明根。

    非行識名色六入觸受愛取有生老死憂惱根。

    彼善根者,非欲界色界無色界根。

    非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禅定智慧根。

    非慈悲喜舍根。

    非聲聞緣覺所證之根。

    菩薩善根者,所謂心無所住一切智根。

    無自作他作根。

    忍辱調伏根。

    莊嚴身口意根。

    大慈大悲根。

    成熟一切衆生根。

    攝受一切法根。

    成就一切佛法根。

    不斷三寶種根。

    舍一切所有不求果報根。

    積集衆善不求釋梵根。

    發大精進不樂小乘根。

    修習禅定不味著根。

    以無所舍行智慧根。

    遍入諸行修方便根。

    具足十力四無畏根。

    得陀羅尼無礙辯根。

    獲神通力淨佛土根。

    趣菩提樹轉法輪根。

    時文殊師利。

    說此三種決定義已,一切大衆鹹稱善哉!以種種花。

    散於世尊及文殊師利上。

    作如是言:若佛刹中無文殊師利。

    佛不出世。

    非文殊師利。

    不能成熟一切衆生廣大善根。

    若有得聞文殊師利所說法門。

    不驚不怪。

    遠離一切魔業障礙。

    於此大乘得清淨光明。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