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卷九十

首頁
    者為二。

    一者法施。

    二者财施出家菩薩應修四施。

    何等為四。

    一者筆施二者墨施。

    三者經本施。

    四者說法施。

    無生法忍菩薩。

    應住三施。

    何等為三。

    所謂王位布施。

    妻子布施。

    頭目支分悉皆布施。

    如是施者名為大施。

    名極妙施。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是諸菩薩於貪瞋癡不怖畏耶。

    佛言:舍利弗。

    一切菩薩有二犯戒。

    何等為二。

    一者瞋相應犯。

    二者癡相應犯。

    如是二犯名大破戒。

    舍利弗。

    因貪犯者,為過微細難可舍離。

    因瞋犯者,為過粗重易可舍離。

    因癡犯者,為過深重複難舍離。

    所以者何。

    貪結能為諸有種子。

    生死蔓莚連持不絕。

    以是義故微細難斷。

    因瞋犯者,堕於惡趣可速除斷。

    因癡犯者,當堕八種大地獄中難可解脫。

     複次舍利弗。

    若有菩薩犯波羅夷者,應對清淨十比丘前以質直心殷重忏悔。

    犯僧殘者,對五淨僧殷重忏悔。

    若為女人染心所觸。

    及因相顧而生愛著。

    應對一二清淨僧前殷重忏悔。

    舍利弗。

    若諸菩薩成就五無間罪。

    犯波羅夷。

    或犯僧殘戒。

    犯塔犯僧。

    及犯馀罪。

    菩薩應當於三十五佛前晝夜獨處殷重忏悔。

    應自稱雲我某甲。

    歸依佛。

    歸依法。

    歸依僧。

     南無釋迦牟尼佛,南無金剛不壞佛,南無寶光佛,南無龍尊王佛,南無精進軍佛,南無精進喜佛,南無寶火佛,南無寶月光佛,南無現無愚佛,南無寶月佛,南無無垢佛,南無離垢佛,南無勇施佛,南無清淨佛,南無清淨施佛,南無娑留那佛,南無水天佛,南無堅德佛,南無栴檀功德佛,南無無量掬光佛,南無光德佛,南無無憂德佛,南無那羅延佛,南無功德花佛,南無蓮花光遊戲神通佛,南無财功德佛,南無德念佛,南無善名稱功德佛,南無紅炎帝幢王佛,南無善遊步功德佛,南無鬥戰勝佛,南無善遊步佛,南無周匝莊嚴功德佛,南無寶花遊步佛,南無寶蓮花善住娑羅樹王佛。

     如是等一切世界諸佛世尊常住在世。

    是諸世尊當慈念我。

    若我此生。

    若我前生。

    從無始生死已來所作衆罪。

    若自作若教他作。

    見作随喜。

    若塔若僧。

    若四方僧物。

    若自齲若教他齲見取随喜。

    五無間罪。

    若自作若教他作。

    見作随喜。

    十不善道。

    若自作若教他作。

    見作随喜。

    所作罪障。

    或有覆藏。

    或不覆藏。

    應堕地獄餓鬼畜生。

    諸馀惡趣邊地下賤及蔑戾車。

    如是等處所作罪障今皆忏悔。

     今諸佛世尊,當證知我。

    當憶念我。

    我複於諸佛世尊前作如是言:若我此生。

    若於馀生曾行布施。

    或守淨戒。

    乃至施與畜生一抟之食。

    或修淨行。

    所有善根成就衆生。

    所有善根修行菩提。

    所有善根及無上智。

    所有善根一切合集。

    校計籌量。

    皆悉回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如過去未來現在諸佛所作回向。

    我亦如是回向。

     衆罪皆忏悔,諸福盡随喜。

    及請佛功德,願成無上智。

    去來現在佛,於衆生最勝。

    無量功德海,我今歸命禮。

     如是舍利弗。

    菩薩應當一心觀此三十五佛而為上首。

    複應頂禮一切如來。

    應作如是清淨忏悔。

    菩薩若能滅除此罪。

    爾時諸佛即現其身。

    為度一切諸衆生故。

    示現如是種種之相。

    而於法界亦無所動。

    随諸衆生種種樂欲。

    悉令圓滿皆得解脫。

    複次舍利弗。

    菩薩若入大悲三昧,則能示現地獄畜生閻魔羅界成熟衆生。

    菩薩若入大莊嚴三昧,則能示現長者之身成熟衆生。

    若入殊勝三昧,則能示現轉輪王身成熟衆生。

    若入熾然威光三昧,則能示現帝釋梵王殊妙色身成熟衆生。

    菩薩若入一向三昧,則能示現聲聞之身成熟衆生。

    菩薩若入清淨三昧,則能示現辟支佛身成熟衆生。

    菩薩若入寂靜三昧,則能示現諸佛色身成熟衆生。

    菩薩如是入一切法自在三昧。

    随其志樂現種種身成熟衆生。

    或現帝釋身。

    或現梵王身。

    或現轉輪聖王身。

    皆為成熟諸衆生故。

    而於法界亦無所動。

    何以故?菩薩雖複随順衆生種種示現。

    不見身相及生相無所得故。

    舍利弗。

    於意雲何。

    如師子王大哮吼時。

    諸小野幹能堪任不。

    舍利弗言:不也世尊,又舍利弗。

    如大香象其所負重驢堪任不。

    不也世尊,又如帝釋及梵天王威德自在。

    貧賤之人能堪任不。

    不也世尊,又如大力金翅鳥王翺翔運動。

    諸馀小鳥能堪任不。

    不也世尊,佛言:舍利弗。

    是諸菩薩所有善根勇猛之力。

    依出離智。

    淨諸罪垢。

    遠離憂悔。

    得見諸佛及得三昧。

    亦複如是,如斯罪障。

    非諸凡夫聲聞緣覺所能除滅。

    菩薩若能稱彼佛名。

    晝夜常行是三種法。

    能滅諸罪遠離憂悔得諸三昧。

     爾時優波離。

    從禅定起。

    往詣佛所頂禮佛足。

    右繞三匝卻住一面。

    白佛言:世尊,我於靜處獨坐思惟。

    作如是念。

    世尊,所說波羅提木叉清淨戒學為聲聞緣覺菩薩乘者,作是說言:甯舍身命終不舍戒。

    世尊,若佛在世。

    若滅度後。

    雲何名為聲聞緣覺波羅提木叉。

    雲何名為菩薩乘者波羅提木叉。

    世尊說我於持律中最為第一。

    我當雲何能了毗尼善巧之義。

    若我從佛親聞受持逮無所畏。

    然後乃能為他廣說。

    今此大衆諸來菩薩。

    及比丘僧悉皆集會。

    善哉世尊,唯願廣說決定毗尼斷除疑悔。

     爾時世尊告優波離。

    汝今當知。

    聲聞菩薩學清淨戒。

    所發心所修行異。

    優波離。

    有聲聞乘持清淨戒。

    於菩薩乘名大破戒。

    有菩薩乘持清淨戒。

    於聲聞乘名大破戒。

    雲何名為聲聞乘人雖持淨戒於菩薩乘名大破戒。

    優波離。

    聲聞乘人。

    乃至不應起於一念更受後身。

    是名聲聞持清淨戒。

    然於菩薩名大破戒。

    雲何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