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卷九十

首頁
    菩薩持清淨戒於聲聞乘名大破戒。

    菩薩摩诃薩。

    修行大乘。

    能於無量阿僧祇劫。

    堪忍受身不生厭患。

    是名菩薩持清淨戒。

    於聲聞乘名大破戒。

    以是義故。

    為菩薩乘說不盡護戒。

    為聲聞乘說盡護戒。

    為諸菩薩說開遮戒。

    為諸聲聞說唯遮戒為菩薩乘說深心戒。

    為聲聞乘說次第戒。

    雲何菩薩持不盡護戒。

    聲聞乘者持盡護戒。

    菩薩乘人雖持淨戒。

    於諸衆生應當随順。

    聲聞乘人不應随順。

    是故菩薩持不盡護戒。

    聲聞乘人持盡護戒。

    雲何名為菩薩持開遮戒。

    聲聞乘人持唯遮戒。

    若諸菩薩於大乘中發趣修行。

    日初分時有所犯戒。

    於日中分不離一切智心。

    如是菩薩戒身不壞。

    若日中分有所犯戒。

    於日後分不離一切智心。

    如是菩薩戒身不壞。

    若日後分有所犯戒。

    於夜初分不離一切智心。

    如是菩薩戒身不壞。

    若夜初分有所犯戒。

    於夜中分不離一切智心。

    如是菩薩戒身不壞。

    若夜中分有所犯戒。

    於夜後分不離一切智心。

    如是菩薩戒身不壞。

    若夜後分有所犯戒。

    於日初分不離一切智心。

    如是菩薩戒身不壞。

    以是義故。

    菩薩乘人持開遮戒。

    設有所犯不應失念妄生憂悔自惱其心。

    於聲聞乘有所犯者,便為破壞聲聞淨戒。

    何以故?聲聞持戒。

    斷除煩惱如救頭然。

    所有志樂但求涅槃。

    以是義故。

    名聲聞乘持唯遮戒。

     複次優波離。

    雲何菩薩持深入戒。

    聲聞乘人持次第戒。

    菩薩乘人。

    於恒沙劫受五欲樂遊戲自在。

    未曾舍離菩提之心。

    如是菩薩不名失戒。

    所以者何。

    菩薩善能守護安住菩提之心。

    乃至夢中一切結使。

    不為其患。

    而是菩薩所有煩惱漸漸當荊不應一生便盡諸結。

    聲聞乘者,成熟善根如救頭然。

    乃至一念不喜受生。

    以是義故。

    大乘之人。

    持深入戒。

    說有開遮。

    名不盡護。

    聲聞乘人持次第戒。

    名曰唯遮。

    名為盡護。

    何以故?優波離。

    求大乘者,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甚為難得。

    具大莊嚴乃能成就。

    是故菩薩雖於無量阿僧祇劫往來生死。

    終不生於厭離之心。

    以是義故。

    如來觀察為大乘人不應一向說厭離法。

    不應一向說於速證涅槃之法。

    應當為說慈喜相應甚深微妙無染之法。

    遠離憂悔無系著法。

    無障無礙性空之法。

    菩薩聞已,於生死中而無厭倦。

    決定圓滿無上菩提。

     爾時優波離白佛言:世尊,若有菩薩貪心相應而犯於戒。

    或有菩薩瞋心相應而犯於戒。

    或有菩薩癡心相應而犯於戒。

    世尊,如是菩薩於三犯中何者為重。

     爾時世尊告優波離言:若諸菩薩修行大乘如恒沙劫。

    貪心相應而犯戒者,其罪尚輕。

    若一瞋心而犯於戒。

    其罪甚重。

    何以故?因貪犯戒攝受衆生。

    因瞋犯戒棄舍衆生。

    優波離。

    所有諸結能攝衆生。

    菩薩於此不應生畏。

    所有諸結能舍衆生。

    菩薩於此應生怖畏。

    優波離。

    如佛所說,貪欲難舍為過微細。

    瞋恚易舍為過粗重。

    癡難舍離過複粗重。

    優波離。

    於煩惱中。

    若難舍離小犯之罪。

    是諸菩薩應當堪忍。

    若易舍離大犯之罪。

    如是煩惱。

    乃至夢中不應忍受。

    以是義故。

    大乘之人因貪犯戒。

    我說是人不名為犯。

    因瞋犯戒為大犯戒。

    名大過患。

    名大堕落。

    於佛法中是大留難。

    優波離。

    若諸菩薩於毗尼中無善方便。

    貪相應犯便生怖畏。

    瞋相應犯不生怖畏。

    若諸菩薩於毗尼中有善方便。

    貪相應犯不生怖畏。

    瞋相應犯生大怖畏。

     爾時文殊師利法王子在大衆中白佛言:世尊,一切諸法畢竟毗尼。

    何所調伏。

    佛告文殊師利。

    若諸凡夫了知諸法究竟毗尼。

    如來終不說於調伏。

    以不知故。

    如來為令覺了諸法畢竟毗尼。

    漸次為說諸毗尼法。

     爾時優波離白佛言:世尊,如來說此決定毗尼。

    文殊師利。

    於是法中未有所說,善哉世尊,願令文殊師利為少解說。

    佛告文殊師利。

    汝今當說究竟毗尼善巧之義。

    是優波離願樂欲聞。

    爾時文殊師利法王子語優波離言:一切諸法畢竟寂滅。

    心寂滅故。

    名究竟毗尼。

    一切諸法我不可得。

    無染著故。

    名不悔毗尼。

    一切諸法本性清淨。

    無颠倒故。

    名最勝毗尼。

    一切諸法如如實際離諸見故。

    名清淨毗尼。

    一切諸法不來不去。

    無分别故。

    名不思議毗尼。

    一切諸法無住無著。

    念念滅故。

    名淨諸趣毗尼。

    一切諸法住虛空際。

    離諸相故。

    名自性遠離毗尼。

    一切諸法無去來今。

    不可得故。

    名三世平等毗尼。

    一切諸法不可安立。

    心平等故。

    名永斷疑惑毗尼。

    優波離。

    是為法界究竟毗尼。

    諸佛世尊依此成道。

    若善男子,於是法中不善觀察,則為遠離如來淨戒。

    時優波離白佛言:世尊,文殊師利所說諸法不可思議。

     爾時世尊告優波離言:文殊師利所說之法。

    依不可思議無礙解脫。

    以是義故。

    凡所說法離諸心相。

    謂心解脫。

    增上慢人令得離於增上慢故。

     優波離白佛言:世尊,雲何聲聞及菩薩乘增上慢者,佛告優波離。

    若有比丘。

    作是思惟我斷貪欲。

    名增上慢。

    我斷瞋恚及以愚癡。

    名增上慢。

    貪欲法異。

    諸佛法異。

    名增上慢。

    瞋恚法異。

    諸佛法異。

    名增上慢。

    愚癡法異。

    諸佛法異。

    名增上慢。

    謂有所得名增上慢。

    謂有所證名增上慢。

    謂有解脫名增上慢。

    見諸法空名增上慢。

    見於無相名增上慢。

    見於無願名增上慢。

    見於無生名增上慢。

    見無所作名增上慢。

    見有諸法名增上慢。

    見法無常名增上慢。

    謂諸法空何用修習名增上慢。

    優波離。

    是名聲聞乘人增上慢者,雲何名為菩薩乘人增上慢者,若諸菩薩作是思惟。

    我當發心求一切智。

    名增上慢。

    我當修行六波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