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歎於他毀呰。
我等則為欺诳如來世尊,我從今日至未來際。
若不怖畏鬥诤之處。
去百由旬如疾風吹。
我等則為欺诳如來世尊,我從今日至未來際。
若於持戒多聞頭陀。
少欲知足一切功德。
身自炫曜。
我等則為欺诳如來。
世尊,我從今日至未來際。
所修善本不自矜伐所行罪業慚愧發露。
若不爾者,我等則為欺诳如來。
爾時世尊贊諸菩薩。
善哉善哉!善男子,善說如是覺悟之法。
善發如是廣大誓願。
能以如是決定之心。
安住其中。
一切業障皆悉消滅。
無量善根亦當增長。
佛複告彌勒菩薩摩诃薩言:彌勒。
若有菩薩為欲清淨諸業障者,當發如是廣大誓願。
爾時彌勒菩薩白佛言:世尊,頗有善男子善女人等護持此願。
當得圓滿不退轉耶。
佛告彌勒菩薩言:有善男子善女人等。
行菩薩道護持此願。
甯舍身命終不缺減令其退轉爾時彌勒菩薩。
複白佛言:世尊,若有菩薩。
於後末世五百歲中法欲滅時。
成就幾法。
安隐無惱而得解脫。
佛告彌勒菩薩言:彌勒。
若有菩薩於後末世五百歲中法欲滅時。
當成就四法。
安隐無惱而得解脫。
何等為四。
所謂於諸衆生不求其過。
見諸菩薩有所違犯終不舉露。
於諸親友及施主家。
不生執著。
永斷一切粗獷之言:彌勒。
是為菩薩於後末世五百歲中法欲滅時成就四法安隐無惱而得解脫。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
而說偈言:
不求他過失,亦不舉人罪。
離粗語慳吝,是人當解脫。
彌勒。
複有菩薩於後末世五百歲中法欲滅時。
當成就四法。
安隐無惱而得解脫。
何等為四。
所謂不應親近懈怠之人。
舍離一切愦鬧之衆。
獨處閑靜常勤精進。
以善方便調伏其身。
彌勒。
是為菩薩於後末世五百歲中法欲滅時成就四法安隐無惱而得解脫。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
而說偈言:
當舍於懈怠,遠離諸愦鬧。
寂靜常知足,是人當解脫。
爾時世尊說此偈已,告彌勒菩薩言:彌勒。
是故菩薩於後末世五百歲時。
欲自無惱而解脫者,除滅一切諸業障者,應當舍離愦鬧之處。
住阿蘭若寂靜林中。
於不應修而修行者,及諸懶堕懈怠之屬。
皆當遠離。
但自觀身不求他過。
樂於恬默。
勤行般若波羅蜜多相應之行。
若欲於彼諸衆生等。
深生憐愍多所饒益。
應以無希望心清淨說法。
複次彌勒。
若菩薩以無希望心行法施時。
不著名聞利養果報。
以饒益事而為上首。
常為衆生廣宣正法。
當得成就二十種利。
雲何名為二十種利。
所謂正念成就。
智慧具足。
有堅持力。
住清淨行。
生覺悟心。
得出世智。
不為衆魔之所得便。
少於貪欲。
無有瞋恚。
亦不愚癡。
諸佛世尊之所憶念。
非人守護。
無量諸天加其威德。
眷屬親友無能沮壞。
有所言說人必信受。
不為冤家伺求其便。
得無所畏。
多諸快樂。
為諸智人之所稱歎。
善能說法衆人敬仰。
彌勒。
是為菩薩當得成就二十種利。
不著名聞利養果報。
行饒益事而為上首。
常為衆生以無希望心清淨說法。
複次彌勒。
若菩薩以無希望心行法施時。
不著名聞利養果報。
以饒益事而為上首。
常為衆生廣宣正法。
又能成就二十種利。
雲何名為二十種利。
所謂未生辯才而能得生。
已生辯才終不忘失。
常勤修習得陀羅尼。
以少功用善能利益無量衆生。
以少功用令諸衆生起增上心恭敬尊重。
得身口意清淨律儀。
超過一切惡道怖畏。
於命終時心得歡喜。
顯揚正法摧伏異論。
一切豪貴威德尊嚴。
猶自不能有所窺望。
何況下劣少福衆生。
諸根成就無能映蔽。
具足攝受殊勝意樂。
得奢摩他毗婆舍那。
難行之行皆得圓滿。
發起精進普護正法。
速疾能超不退轉地。
一切行中随順而祝彌勒。
是為菩薩當得成就二十種利。
不著名聞利養果報。
行饒益事而為上首。
常為衆生以無希望心清淨說法。
佛告彌勒。
汝觀未來後五百歲。
有諸菩薩甚為無智。
行法施時。
若有利養生歡喜心。
若無利養不生歡喜。
彼諸菩薩為人說法。
作如是心。
雲何常令親友檀越歸屬於我。
複更念言:雲何當令在家出家諸菩薩等。
而於我所生淨信心。
恭敬供養衣服飯食卧具湯藥。
如是菩薩。
以财利故為人說法若無利養心生疲厭。
彌勒。
譬如有人志樂清淨。
或為死蛇死狗死人等屍。
膿血爛壞系著其頸。
是人憂惱深生厭患。
以違逆故迷悶不安。
彌勒。
當知於後末世五百歲中。
說法之人亦複如是,於諸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