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無利養處。
不順其心無有滋味。
便生厭倦棄舍而去。
彼諸法師作如是念。
我於此中說法無益。
何以故?是諸人等。
於我所須衣服飲食卧具醫藥。
不生憂念何緣於此徒自疲勞。
彌勒。
是諸法師。
自求供養給侍尊重。
攝受同住及於近祝不為於法及利益事。
而攝受之。
是諸法師自求飲食衣服卧具。
詐現異相。
入於王城國邑聚落。
而實不為利益成熟於諸衆生。
彌勒。
我不說言:有希求者為法施清淨。
何以故?若心有希求則法無平等。
我不說言:貪污心者能成熟衆生。
何以故?自未成熟能成熟他無有是處。
彌勒。
我不說言:尊重供養安樂其身。
貪著攝受不淨物者,為利益事。
何以故?為求自身安隐豐樂。
攝受衆會。
不能令其安住正信。
彌勒。
我不說言:矯詐之人住阿蘭若。
薄福德者而為少欲。
貪勝味者名易滿足。
多求美膳以為乞食。
彌勒。
我不說言:乞求種種上妙衣服。
謂如是等持糞掃衣。
彌勒。
我不說言:在家出家無識知者為離愦鬧。
彌勒。
我不說言:谄曲之人值佛興世求他短者,為如理修行。
多損害者名戒蘊清淨。
增上慢者為多聞第一。
彌勒。
我不說言:好朋黨者名住律儀。
心貢高者名尊敬法師。
绮語輕弄為善說法。
與俗交雜。
能於僧衆離諸過失。
彌勒。
我不說言:簡勝福田為施不望報。
求恩報者為善攝諸事。
求恭敬利養為志樂清淨。
多妄計者以為出家。
彌勒。
我不說言:分别彼我名樂持戒。
不尊敬者名為聽法。
樂著世典咒詛言論。
以為受法。
彌勒。
我不說言:於諸空性無勝解者,能出離生死。
多執著者為離諸行。
彌勒。
我不說言:於菩提分住有所得。
名為證智。
彌勒。
我不說言:無勢力者忍辱成就。
無堯觸者被忍辱甲。
少煩惱者名律儀清淨。
邪方便者為如說修行。
彌勒。
我不說言:愛言說者為一心祝好營世務於法無損。
志樂清淨堕諸惡趣。
修習智慧為愦鬧行。
彌勒。
我不說言:方便相應名為谄曲。
不求利養而為妄語。
無執著者诽謗正法。
護正法者而惜身命。
所行下劣為無勝慢。
如是彌勒。
於後末世五百歲中。
當有菩薩。
鈍根小智谄曲虛诳。
住於賊行。
汝應護之。
爾時彌勒菩薩。
白佛言世尊,最後末世五百歲中。
唯此六十諸菩薩等。
業障所纏。
為複更有馀菩薩耶。
佛告彌勒菩薩言:彌勒。
於後末世五百歲中。
有諸菩薩。
多為業障之所纏覆。
是諸業障。
或有消滅。
或複增長。
彌勒。
於此五百諸菩薩中。
有二十菩薩。
業障微少。
後五百歲還來生此。
城邑聚落廛闬山野。
種姓尊豪有大威德。
聰明智慧善巧方便。
心意調柔常懷慈愍。
多所饒益。
顔貌端嚴辯才清妙。
數術工巧皆能善知。
自隐其德安住頭陀功德之行。
在在所生舍家為道。
已於無量阿僧祇俱胝劫中。
積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護持正法不惜身命。
住阿蘭若空閑林中。
常勤精進不求利養。
善入一切衆生心行。
咒術言論悉能了知。
於諸義理少聞多解。
辯才智慧皆悉具足。
彼諸菩薩於是法中。
精勤修習得陀羅尼無礙辯才。
於四衆中宣說正法。
以佛威德加被力故。
於佛所說修多羅。
祇夜。
受記。
伽陀。
優陀那。
尼陀那。
阿波陀那。
伊帝越多伽。
阇多伽。
毗佛略。
阿浮陀達摩。
優波提舍。
皆得辯才無礙自在。
彌勒。
彼諸二十善巧菩薩。
從於和上阿阇梨所。
得聞無量百千契經。
皆能受持。
當說是言:我此法門。
從某和上阿阇梨所。
親自聽受無有疑惑。
彌勒。
於彼時中。
當有在家出家諸菩薩等。
無有智慧善巧方便。
於此受持正法菩薩所說之法。
卻生譏笑輕毀謗言:如是之法。
皆由汝等善巧言詞。
随意制造。
實非如來之所宣說。
我等於中。
不能信樂發希有心。
彌勒。
當爾之時,無量衆生於是法師皆生诽謗。
舍之而去。
互相謂言:是諸比丘無有軌範。
多諸邪說。
不依契經。
不依戒律,猶如倡伎戲弄之法。
汝等於中。
莫生信樂發希有心。
非正法也。
彌勒。
彼諸愚人為魔所持。
於是法中不能解了。
謂非如來之所演說。
於是持法諸比丘所。
生於诽謗。
作壞法業。
以是因緣。
當堕惡道。
是故彌勒。
若諸智慧善巧菩薩。
欲護正法當隐其德。
於多分别諸衆生所。
應須護念。
莫令於汝生不善心。
爾時彌勒菩薩。
而白佛言:希有世尊,於後末世五百歲中。
有諸菩薩甚為無智。
於大衆中诽謗正法及持法者,複於其中。
當於辯才及陀羅尼。
而於是法不能信受。
世尊,譬如有人渴乏須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