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勝志樂會第二十五之二
爾時彌勒菩薩摩诃薩。
白佛言:世尊,初業菩薩既出家已,未得慧力而欲得者,當舍何法。
當修何法。
未生慧力能令出生已生慧力能令增長。
佛告彌勒菩薩言:彌勒。
初業菩薩既出家已,欲令慧力而得增長。
當於利養知其過失。
應須舍離。
若好愦鬧世俗言話。
耽著睡眠廣營衆務。
樂諸戲論。
如是過失皆應遠離。
是故應舍利養。
修於少欲。
舍諸愦鬧樂於寂靜。
舍諸世話觀於實義。
初夜後夜遠離睡眠。
觀察思惟随行修習。
舍於衆務及諸戲論。
修出世道慈念衆生。
彌勒。
初業菩薩既出家已,未得慧力而欲得者,是法應舍。
是法應修。
何以故?彌勒。
彼諸菩薩既出家已,未得慧力而欲得者,不舍利養。
不修少欲。
未生慧力當令出生。
已生慧力能令增長。
無有是處。
不舍愦鬧。
不住寂靜。
未生慧力當令出生。
已生慧力能令增長。
亦無是處。
不舍世話。
不觀實義。
未生慧力當令出生。
已生慧力能令增長。
無有是處。
初夜後夜。
耽著睡眠曾不覺悟。
系念思惟不舍衆務。
好諸戲論。
於出世道不能修行。
於諸衆生不生慈念。
未生慧力當令出生。
已生慧力能令增長。
亦無是處。
彌勒。
是故菩薩。
未得慧力而欲得者,應舍諸法。
當須舍離。
應修諸法。
當須修習。
何以故?菩薩智慧從因緣生。
若無因緣終不能生。
因緣和合爾乃得生。
爾時彌勒菩薩。
白佛言:世尊,雲何名為利養中過。
若觀察時。
能令菩薩樂於少欲不生熱惱。
佛言彌勒。
初業菩薩當觀利養。
生貪欲故。
當觀利養。
壞失正念生瞋恚故。
當觀利養。
念其得失生愚癡故。
當觀利養。
能生高下嫉妒心故當觀利養。
於親友家慳吝耽著生诳惑故。
當觀利養。
成就愛味生谄曲故。
當觀利養。
舍四聖種無慚愧故。
當觀利養。
一切諸佛所不許可。
數習憍逸生高慢故。
當觀利養。
於勝福田起於輕慢為魔黨故。
當觀利養。
衆惡根本諸善壞故。
當觀利養。
多所貪著猶霜雹故。
當觀利養。
於親友家瞻候顔色生憂惱故。
當觀利養。
愛物損壞憂心亂故。
當觀利養。
於四念處多所忘失白法羸故。
當觀利養。
於四正勤多有退失。
能令一切他論勝故。
當觀利養。
自言已得神通智慧違背生故。
當觀利養。
先得後失怨憎生故。
當觀利養。
互相瞋嫌說其過惡多覺觀故。
當觀利養。
為於活命營諸世業。
計度思惟安樂減故。
當觀利養。
乃至禅定解脫三昧三摩缽底。
心如淫女能退失故。
當觀利養。
舍離智斷。
堕於地獄。
餓鬼畜生。
閻摩羅界。
諸惡道故。
當觀利養。
與提婆達多烏陀洛迦同。
於法住堕惡道故。
彌勒。
初業菩薩。
如是觀察利養過失。
樂於少欲。
不生熱惱。
何以故?彌勒。
少欲菩薩。
於一切過皆悉不生。
堪為諸佛清淨法器。
而不系屬在家出家。
住於真實最勝意樂。
不為卑下亦不驚怖。
離諸惡道堕落畏故。
無能映蔽舍耽味故。
衆魔境界得解脫故。
一切諸佛之所稱贊。
諸天及人亦當愛羨。
於諸禅定而不染著。
住邊際故。
其心質直無有谄曲。
於五欲中亦不放逸。
見其過故。
如說修行能住聖種。
同梵行者亦當愛樂。
彌勒。
若有菩薩智慧聰敏。
於此功德能如是知。
以勝意樂當舍利養。
以勝意樂住於少欲。
為斷貪愛而發起故。
爾時彌勒菩薩。
白佛言:世尊,雲何名為愦鬧中過。
若觀察時。
菩薩獨處閑靜不生熱惱。
佛言彌勒。
初業菩薩應當觀察。
愦鬧過失有二十種。
若觀察時。
能令菩薩獨處閑靜不生熱惱。
彌勒。
雲何名為樂於愦鬧二十種過。
一者不護身業。
二者不護語業。
三者不護意業。
四者多饒貪欲。
五者增長愚癡。
六者耽著世話。
七者離出世語。
八者於非法中尊重修習。
九者舍離正法。
十者天魔波旬而得其便。
十一者於不放逸未曾修習。
十二者於放逸行常懷染著。
十三者多諸覺觀。
十四者損減多聞。
十五者不得禅定。
十六者無有智慧。
十七者速疾而得非諸梵行。
十八者不愛於佛。
十九者不愛於法。
二十者不愛於僧。
彌勒。
是為菩薩觀於愦鬧二十種過。
爾時世尊,重說偈言:
舍離諸貪瞋,不住於愦鬧。
若有專住彼,是過不應作。
憍慢及覺觀,皆由愦鬧生。
壞行無戒人,稱歎於愦鬧。
愚人樂世論,退失第一義。
放逸多覺觀,是過不應作。
比丘舍多聞,言論不如理。
損減諸禅定,常思惟世間。
耽著思惟者,何得於寂靜。
其心常散逸,永離於正觀。
速得非梵行,諠雜無儀撿。
亦不曾愛佛,及愛於聖衆。
棄舍離欲法,耽著非法言:我常舍千身,支分及頭目。
為求無上道,聞法無厭足。
是諸非法人,少聞便厭舍。
我昔作國王,為求四句偈。
妻子及财寶,悉皆能施與。
何有於智者,而不勤聽法。
我嘗舍一切,非法之戲論。
為於百千劫,難得解脫故。
汝等應欣樂,志求微妙法。
若樂於解脫,最勝功德者,世間諸事業,皆所不應問。
衣食無勝利,亦不證涅槃。
當稱歎最勝,善來諸比丘,應敷座令坐,互說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