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卷九十二

首頁
     蒙愦失正念,諷誦不通利。

    說法多廢忘,是樂睡眠過。

    由癡起迷惑,住於煩惱中。

    其心不安樂,是樂睡眠過。

     功德皆損減,常生憂悔心。

    增長諸煩惱,是樂睡眠過。

    遠離諸善友,亦不求正法。

    常行非法中,是樂睡眠過。

     不欣求法樂,損減諸功德。

    遠離於白法,是樂睡眠過。

    彼人心怯弱,恒少於歡喜。

    支分多羸瘦,是樂睡眠過。

     自知身懈怠,嫉妒精進者,樂說其過惡,是樂睡眠過。

    智者了其過,常離於睡眠。

    愚人增見網,無利損功德。

     智者常精進,勤修清淨道。

    離苦得安樂,諸佛所稱歎。

    世間諸伎藝,及出世工巧。

    皆由精進力,智者應修習。

     若人趣菩提,了知睡眠過。

    安住精進力,覺悟生慚愧。

    是故諸智者,常生精進心。

    舍離於睡眠,守護菩提種。

     爾時彌勒菩薩。

    而白佛言:希有世尊,樂著睡眠乃有如是無量過失。

    若有聞者,不生憂悔厭離之心。

    發起精進。

    當知是人甚大愚癡。

    若有菩薩。

    為欲志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聞說如是真實句義功德利益於諸善法而生懈擔不起精進住菩提分。

    無有是處。

    爾時彌勒菩薩。

    白佛言:世尊,雲何名為衆務中過。

    若觀察時。

    令諸菩薩不營衆務勤修佛道。

    佛言彌勒。

    初業菩薩。

    應當觀察樂營衆務二十種過。

    若觀察時。

    能令菩薩不營衆務勤修佛道。

    彌勒。

    雲何名為二十種過。

    一我耽著世間下劣之業。

    二者為諸讀誦修行比丘之所輕賤。

    三者亦為勤修禅定比丘之所呵責。

    四者心常發起無始生死流轉之業。

    五者虛食居士及婆羅門淨心信施。

    六者於諸财物心懷取著。

    七者常樂廣營世間事務。

    八者念其家業常懷憂歎。

    九者其性佷戾發言粗獷。

    十者心常憶念勤修家業。

    十一者愛著諸味增長貪欲。

    十二者無利養處不生歡喜。

    十三者多生惱害障礙之業。

    十四者常樂親近諸優婆塞及優婆夷。

    十五者但念衣食而度晝夜。

    十六者數問世間所作事業。

    十七者常樂發起非法語言:十八者恃營衆務而起憍慢。

    十九者但求人過不自觀察。

    二十者於說法者心懷輕賤。

    彌勒。

    是為菩薩樂營衆務二十種過。

    爾時世尊,重說偈言: 安住下劣業,遠離殊勝行。

    退失大利益,是名衆務過。

    樂讀誦比丘,及修禅定者,一切皆呵責,是名衆務過。

     常行生死業,舍離解脫因。

    虛受於信施,是名衆務過。

    樂受諸财寶,不得生憂惱。

    住於下劣行,是名衆務過。

     是人多愛染,往來淫女家。

    如鳥入樊龍,是名衆務過。

    常憂歎家業,恒懷熱惱心。

    出言人不信,是名衆務過。

     不受尊者教,違拒而輕賤。

    毀犯清淨戒,是名衆務過。

    其心多憶想,勤營於世業。

    不能修智斷,是名衆務過。

     貪心恒熾盛,樂著於諸味。

    曾無知足心,是名衆務過。

    得利生歡喜,無利便憂惱。

    貪吝無仁心,是名衆務過。

     惱害無慈愍,增長諸惡業。

    愛蔓相纏縛,是名衆務過。

    遠離於師長,親近惡知識。

    擯斥持戒人,是名衆務過。

     晝夜無馀想,唯念求衣食。

    不樂諸功德,是名衆務過。

    常問世間智,不樂出世言:耽愛於邪說,是名衆務過。

     自恃知衆務,輕慢諸比丘,猶如狂醉人,是名衆務過。

    常伺求他短,不自見其過。

    輕毀有德人,是名衆務過。

     如是愚癡者,無有善方便。

    輕慢說法者,是名衆務過。

    如是下劣業,具足諸過失。

    何有智慧人,愛樂而修習。

     清淨殊勝業,具足諸功德。

    是故有智人,愛樂常修習。

    若樂下劣業,智者當呵責。

    如人舍多财,貪求於少分。

     是故明智人,當舍下劣業。

    應求勝上法,諸佛常稱歎。

     爾時彌勒菩薩。

    而白佛言:希有世尊,彼諸菩薩舍離殊勝精進之業。

    而乃發起下劣之事。

    當知是人。

    甚為少智覺慧微淺。

    佛告彌勒菩薩言:彌勒。

    我今實言告汝。

    若有菩薩不修諸行。

    不斷煩惱。

    不習禅誦。

    不求多聞。

    我說是人非出家者,彌勒。

    若有勤修智斷行者,智出生者,智成就者,不作世業營衆務者,我說是人。

    住如來教。

    若有菩薩。

    樂作世業營於衆務。

    為所不應。

    我說是人住於生死。

    是故菩薩不應親近。

    彌勒。

    若有菩薩。

    多營衆務造七寶塔。

    遍滿三千大千世界。

    如是菩薩。

    不能令我而生歡喜。

    亦非供養恭敬於我。

    彌勒。

    若有菩薩。

    於波羅蜜相應之法。

    乃至受持一四句偈。

    讀誦修行為人演說。

    是人乃為供養於我。

    何以故?諸佛菩提從多聞生。

    不從衆務而得生也。

    彌勒。

    若有菩薩勤營衆務。

    令彼讀誦修行演說諸菩薩等營於衆務。

    當知是人。

    增長業障無諸福利。

    何以故?如是所說三種福業。

    一切皆從智慧而生。

    是故彌勒。

    營事菩薩。

    於彼讀誦修行演說諸菩薩所。

    不應障礙為作留難。

    讀誦修行演說菩薩。

    於修禅定諸菩薩所。

    不應障礙為作留難。

    彌勒。

    若一閻浮提營事菩薩。

    於一讀誦修行演說菩薩之所。

    應當親近供養承事。

    若一閻浮提讀誦修行演說諸菩薩等。

    於一勤修禅定菩薩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