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臂菩薩會第二十六之二
善臂。
雲何菩薩摩诃薩。
具足行禅波羅蜜。
菩薩。
若眼見色不取其相。
或時眼根為外緣所牽。
應正行守護不令随緣。
不留心於無明貪著世間。
護持是戒。
爾時具足得眼根戒。
耳聞聲。
鼻嗅香。
舌嘗味。
身覺觸。
意知法。
亦如是,是菩薩若行住坐卧。
若說法若默然。
終不遠離寂定之心。
善護手足無有散亂。
常懷慚愧善護口業。
安詳直視。
心常寂靜不喜戲笑。
善禦身口意業。
令其寂靜。
若屏猥處及現露處。
無有異心。
於所須物衣服飲食卧具醫藥心常知足。
易養易滿易可使令。
善行寂靜遠離愦鬧。
於利衰毀譽稱譏苦樂。
心無有異。
不高不下。
命及非命亦無異心。
無瞋無愛。
等視冤家猶如赤子。
於忍不忍心常平等。
聖聲凡聲寂聲亂聲。
亦複如是,憎愛色中心不高下。
離染瞋恚愛不愛者,聲香味觸法亦複如是,是菩薩觀欲如骨巢。
邪憶想故。
發起此心。
觀欲如肉團多怨憎故。
觀欲如炬火。
染著苦法遠離樂故。
觀欲如樹上果。
多人愛著故。
觀欲如假借。
不得自在故。
觀欲如夢。
念念滅故。
觀欲如癰。
於苦倒中生樂想故。
觀欲如鈎。
行諸惡法堕惡道故。
觀欲如灰河。
增益欲染不知足故。
是故菩薩如是觀已,離欲惡不善法。
有覺有觀。
離生喜樂。
成初禅行。
離覺觀。
内淨信心在一處。
無覺無觀。
定生喜樂。
成二禅行。
離喜行舍念。
正智一心身行樂。
諸聖人能行能舍。
成三禅行。
舍苦樂意。
先滅憂喜。
行舍念淨。
成四禅行。
於一切衆生思惟樂想。
成就無量無邊慈心。
於衆生中思惟苦想。
成就無量無邊悲心。
於衆生中思惟喜想。
成就無量無邊喜心。
於衆生中舍苦樂想。
成就無量無邊舍心。
是菩薩不思惟色想。
成就空處寂靜行。
不思惟空想。
成就識處寂靜行。
不思惟識想。
成就無所有處寂靜行。
不思惟無所有處想。
成就非有想非無想處寂靜行。
是菩薩於入息出息。
若随若祝長時知長。
短時知短。
成就入息出息寂靜行。
是菩薩思惟觀身不淨想。
成就不淨寂靜行。
是菩薩思惟無常想生老病過。
成就無常想寂靜行。
思惟食中起無量過患想。
成就食不淨想寂淨行。
於諸世界城邑聚落種種嚴飾中。
思惟分别必歸壞敗想。
成就世間不可樂寂靜行。
是菩薩内有色想。
外觀色少。
若好若鬼取其相貌。
成就初勝處行。
是菩薩内有色想。
外觀色多。
若好若鬼取其相貌。
成就二勝處行。
是菩薩若死若燒風吹日曝。
成為灰土。
為水所漂。
若碎滅磨滅。
若斷三有。
是名内無色想觀外色少。
若好若鬼取其相貌。
成就第三勝處行。
是菩薩内無色想外觀色多。
若好若鬼取其相貌。
成就第四勝處行。
是菩薩内無色相。
外觀色青無量無邊。
愛樂取相。
成就第五勝處行。
是菩薩内無色想。
外觀色赤無量無邊。
愛樂取相。
成就第六勝處行。
是菩薩内無色相。
外觀色黃無量無邊。
愛樂取相。
成就第七勝處行。
是菩薩内無色相。
外觀色白無量無邊。
愛樂取相。
成就第八勝處行。
是菩薩入是無量無邊地一切處。
不念異相。
成就初一切處行。
是菩薩入無量無邊水火風青黃赤白虛空識一切處。
不念異相。
成就十一切入處行。
是菩薩入苦法時。
心緣一切善根。
所謂大慈大悲。
攝持正法。
不斷三寶。
莊嚴佛身。
清淨梵音。
本昔誓願教化衆生。
淨佛世界。
坐菩提樹。
轉妙法輪。
除斷一切衆生結使。
其心所緣境界如是,是菩薩入禅定時。
離四識住處。
不依地大水大火大風大空大識大。
亦不依止今世後世。
入如是定都無所依。
是菩薩入禅其心愛樂。
為欲入於無上解脫定故。
是菩薩修行禅定。
願令一切衆生得度得解脫故。
為得一切智具足一切佛法故。
若思惟若思惟已,願令一切衆生得度得解脫故。
為得一切智具足一切佛法故。
於此禅定若無力能學。
是菩薩應如是思惟。
我今應時時漸漸。
勤加精進遠離亂心。
時時漸漸。
勤加精進學一心。
令此一心增廣具足。
乃至生有。
終不懈怠不生愁憂。
是菩薩發起菩提心。
念菩提心。
修菩提心。
悕望菩提。
願求菩提。
是名菩薩摩诃薩無量無邊善根禅定。
欲令一切世間在在處處所有衆生。
發起無漏禅定。
發起無學禅定。
生無漏禅定。
生無學禅定。
菩薩摩诃薩行是禅定。
不以為難。
以為喜樂。
速疾具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