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卷九十四(羅什譯)

首頁
    處。

    此諸衆生。

    即是斷滅非有相續。

    自作自受。

    他作他受。

    計有我者即有我所。

    有我所者即是有我。

    如是攝取我見身見。

    若結若使。

    若我我所。

    我受貪恚癡本。

    若總身口意業。

    若福業若罪業。

    若欲界業。

    若色無色界業。

    是名集聖谛。

    雲何滅聖谛。

    若貪恚癡荊我我所荊受取有荊是名滅聖谛。

    雲何道聖谛。

    若見苦集荊思惟一切有為過患。

    見涅槃寂靜。

    所作已辦。

    住如是法時。

    正見。

    正思惟。

    正語。

    正業。

    正命。

    正精進。

    正念。

    正定。

    是名道聖谛。

    如是知四聖谛。

    是菩薩分别思惟四聖谛時。

    見有為法。

    是苦是無常是空是無我。

    見無為法。

    能為覆護。

    是舍是依。

    雖作是觀不證涅槃。

    如是知四聖谛。

    是菩薩聞如是法已,受持修學廣分别已,即知十二因緣。

    所謂無明緣行。

    行緣識。

    識緣名色。

    名色緣六入。

    六入緣觸。

    觸緣受。

    受緣愛。

    愛緣齲取緣有。

    有緣生。

    生緣老死。

    是名十二因緣。

    若不知不見四聖谛十二因緣。

    是名無明。

    若有身口意業。

    若福業。

    若罪業。

    若欲界系。

    色無色界系。

    是名行。

    若有心意識。

    是名識。

    若有受想思觸思惟。

    是名名。

    若有四大。

    四大所造色。

    從歌羅羅乃至化生。

    若作色非作色。

    是名色。

    名色合故名名色。

    若眼耳鼻舌身意。

    是名六入。

    若眼緣色生眼識。

    三法和合故生觸。

    是名觸。

    若有苦受樂受不苦不樂受。

    是名受。

    若有愛染。

    是名愛。

    若有愛見戒齲是名齲若有色受想行識。

    是名有。

    若此有發起。

    是名生。

    若此有衰變。

    是名老。

    若此有滅壞。

    是名死。

    菩薩如是,分别思惟十二因緣。

    見聞覺知。

    地非是我。

    不生愛著。

    我非地不生愛著。

    亦非悕望。

    水火風空識亦如是,見聞覺知。

    涅槃非我。

    不生愛著。

    我非涅槃不生愛著。

    亦非悕望。

    是菩薩見諸法從因緣起。

    知三解脫門。

    廣修學見諸法空無相無作。

    是菩薩見諸法從因緣起。

    知寂滅樂。

    精勤修學廣分别已,則無明滅。

    無明滅則行滅。

    行滅則識滅。

    識滅則名色滅。

    名色滅則六入滅。

    六入滅則觸滅。

    觸滅則受滅。

    受滅則愛滅。

    愛滅則取滅。

    取滅則有滅。

    有滅則生滅。

    生滅則老死滅。

    如是菩薩。

    雖觀十二因緣起滅。

    而不證於滅。

    菩薩如是知十二因緣。

    是菩薩聞是法已,一心受持修學。

    廣分别已即知三世。

    所謂過去未來現在。

    雲何過去世。

    若法生已滅。

    是名過去世。

    雲何未來世。

    若法未生未起。

    是名未來世。

    雲何現在世。

    若法生已未滅。

    是名現在世。

    是菩薩念過去世諸不善根。

    輕毀可惡背舍離之。

    未來不善根當受不善果報。

    不喜不愛不可適意。

    現在不善根。

    當令不起。

    是菩薩能攝護身口意業。

    及六情根。

    常起善業無有中間。

    於過去善根。

    是菩薩菩提心。

    專念菩提。

    悕望菩提。

    欲得菩提。

    以深重愛。

    樂願一切衆生得度得解脫。

    為得一切智。

    具足一切佛法故。

    未來世現在世亦如是,常不離是心。

    終不懈怠失念放逸。

    若過去世陰界入等。

    即是滅荊不實不在。

    無我無我所。

    若未來世陰界入等。

    是未生未起。

    無我無我所。

    若現在陰界入。

    是念念不祝何以故?世法無有一念住者,若有一念。

    是一念中亦有生住滅。

    是生住滅亦複不祝如生住滅中有内外陰界入。

    是内外陰界入亦有生住滅。

    若如是不住者,即是非我非我所。

    若過去世滅荊不實不在。

    非我非我所。

    若未來世未生未起。

    非我非我所。

    若現在念念不祝是非我非我所。

    若見三世。

    非我非我所。

    是名實智慧者,不見我我所。

    是我我所。

    是即於諸有行。

    無我無我所行。

    離欲想行。

    斷想行滅想。

    雖作是行不證涅槃。

    是名知三世。

    是菩薩聞是法已受持修學。

    廣分别已即知三乘。

    所謂天乘梵乘聖乘。

    雲何天乘。

    初禅二禅三禅四禅。

    是名天乘。

    雲何梵乘。

    慈悲喜舍是名梵乘。

    雲何聖乘。

    正見。

    正思惟。

    正語。

    正業。

    正命。

    正精進。

    正念。

    正定。

    是名聖乘。

    是菩薩時時修集天乘梵乘聖乘。

    教化衆生令住三乘。

    是時自身不證解脫。

    是名知三乘。

    複次知三乘。

    所謂聲聞乘。

    緣覺乘。

    大乘。

    雲何聲聞乘軟根解脫。

    於一念中離三有窟宅。

    樂欲出世欲得涅槃。

    見寂滅處。

    勤加精進如救頭然。

    若其未解四聖谛者,欲以智箭射四谛的。

    欲證欲解以深欲精進。

    是名聲聞乘。

    雲何辟支佛乘中根解脫。

    欲得寂靜獨在一處。

    而自利益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