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常不堅固,何有智者為茲願。
爾時天帝聞此頌已,複白菩薩。
若如所言為求何願。
於是菩薩。
以偈答曰:我本不貪世間樂,但求不生不滅身。
勤修方便濟群生,願同登彼菩提路。
爾時天帝聞是頌已,心生安樂。
必知菩薩不求釋位。
歡喜踴躍。
以偈歎曰:汝言弘濟為群生,此心廣大無與等。
願破魔軍證甘露,由斯恒轉勝法輪。
爾時天帝說是偈已,恭敬旋繞禮菩薩足。
忽然不現。
爾時善順菩薩。
於其晨朝。
入舍衛城遊化往來。
得劫初時閻浮金鈴。
其鈴價直過閻浮提。
爾時菩薩持此金鈴。
於四衢中高聲唱言:此舍衛城誰最貧窮。
當以此鈴而施與之。
時有最勝耆舊長者,聞是語已奔走而來。
白菩薩言:我於此城最為貧窮。
可持此鈴而施於我。
爾時菩薩語長者言:汝非貧者,所以者何。
於此城中。
有善男子貧中最貧。
應以此鈴而施與之。
長者問言:誰為此人。
菩薩答言:波斯匿王於此城中最為貧者,時彼長者,謂菩薩言:莫作是說。
何以故?波斯匿王。
富貴多财庫藏盈溢。
珍奇賄貨用無窮荊雲何乃言貧中最貧。
爾時菩薩。
於大衆中。
以偈答言:
設有伏藏千億馀,以貪愛心無厭足。
猶如大海吞衆流,如斯愚人最為貧。
由此複令貪增長,展轉滋蔓相續生。
於現在世及未來,彼無智者常貧匮。
爾時善順菩薩說此偈已,與諸大衆。
即便往詣波斯匿王。
於時彼王。
方與長者五百馀人。
算數校計庫藏财寶。
菩薩爾時前白王言:我於此城往來遊化。
得劫初時閻浮金鈴。
其鈴價直過閻浮提。
我於彼時竊作是念。
於此城中有最貧者,當持此鈴而施與之。
複更思惟。
城中最貧莫過王者,今赍此鈴願以相奉。
王既貧窮為我受之。
爾時菩薩。
作是言已,重說偈言:
若人多貪求,積财無厭足。
如是狂亂人,名為最貧者,王恒多賦稅,橫罰無過人。
愛著於國城,不觀來世業。
於世得自在,不能蔭群生。
見諸貧苦人,曾無憐愍念。
耽染於女人,不懼於惡道。
邪亂未常覺,豈非貧窮者,
若人知淨信,歸依佛法僧。
於身及命财,常念不堅固。
知不堅固已,於彼不迷惑。
能於身命财,永得常堅固。
若能勤念住,樂於不放逸。
彼人名富貴,善财常安樂。
如火焚燒時,不厭於林樹。
王今亦如是,貪愛無厭足。
水不厭於雲,海不厭於水。
王今亦如是,何有厭足時。
日月常巡曆,不厭於四方。
王今亦如是,終命無休息。
如火焚燒時,不厭於草木。
智人亦如是,未嘗不行善。
如水不厭雲,如海不厭水。
智人亦如是,不厭善增長。
王位雖自在,畢竟歸無常。
一切皆不淨,智者應舍離。
爾時波斯匿王聞斯語已,内懷慚愧。
謂菩薩曰:善哉仁者,汝雖善勸我猶未信。
今汝斯言:為汝自說為有證乎。
菩薩答言:汝不聞耶。
如來應正等覺。
具一切智今者現與無量大人乾闼婆阿修羅等。
在於舍衛大城祇樹給孤獨園。
當證大王是貧窮人。
王言仁者,若如汝說。
我願相與往見如來。
聽聞教誨歸依供養。
菩薩答言:大王當知。
如來境界非諸凡愚之所能測。
破煩惱慢哀愍衆生。
已於聖智能知此世及於來世。
若有善根勝意樂者,雖在極遠佛常加護。
若知我心。
欲令大王於我生信。
必當來此為我作證。
爾時菩薩。
即於王前偏袒一肩。
右膝著地合掌恭敬。
即以偈頌。
請如來曰:
如來真實智,悲愍諸群生。
願知我深心,垂哀為作證。
爾時菩薩說偈請已,於彼大地忽然震裂。
五百聲聞十千菩薩。
梵釋諸天及於龍鬼。
無量衆生圍繞如來。
從地踴出。
善順菩薩。
合掌恭敬。
前白佛言:世尊,我先於此舍衛城中。
遊化往來。
得劫初時閻浮金鈴。
其鈴價直過閻浮提。
我於爾時便作是念。
若有衆生於舍衛城最貧窮者,當以此鈴而施與之。
複自思惟。
波斯匿王於此城中最為貧者,何以故?恃於王位。
於諸衆生未嘗憐愍。
殘剝欺奪橫加侵損。
貪愛覆蔽不知厭足。
我以此王為最貧者,欲将金鈴而施與之。
王問我言:謂我貧窮誰為證者,我又答雲:如來大師應正等覺。
舍離煩惱瞋垢無馀。
於諸衆生悉皆平等。
當為作證。
唯願世尊,示教利喜。
爾時世尊,為欲調伏波斯匿王。
而告之曰:大王當知。
或有於法。
善順貧窮王為富貴。
或有於法。
王為貧窮善順富貴。
所以者何。
身登王位於世自在。
金銀摩尼車磲珊瑚。
庫藏盈滿。
當於此時善順貧窮。
王為富貴。
勤修梵行。
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