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卷一百三(達摩笈多譯)

首頁
    至一切大威德天。

    及諸天龍夜叉乾闼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人非人等。

    大小諸王皆悉充滿。

    爾時文殊師利從座而起。

    整理衣服。

    偏袒右髆。

    右膝著地。

    合掌向佛白言世尊,我於今者,欲少谘問如來應供正遍覺所有心疑。

    未審世尊,見垂聽不。

    佛告文殊師利。

    如來應供正遍覺。

    恣汝所問。

    當為汝釋決汝所疑。

    令汝心喜。

    文殊師利言:唯然世尊,願為宣說我當聽受。

    文殊師利言:世尊,雲何名為菩薩摩诃薩。

    言菩薩者義何謂也。

     佛告文殊師利。

    汝問雲何為菩薩。

    菩薩有何義者,以能覺了一切法故。

    名為菩薩摩诃薩也。

    文殊師利。

    彼一切法菩薩覺者,所謂言說。

    文殊師利。

    菩薩雲何覺一切法。

    所謂覺眼覺耳覺鼻覺舌覺身覺意。

    文殊師利。

    雲何菩薩。

    覺眼覺耳。

    乃至覺意。

    文殊師利。

    所謂菩薩覺彼眼法本性空故。

    如是覺已,終不生念我能覺知。

    如是覺耳乃至覺意。

    皆本性空。

    如是覺已,亦不生念我能覺知。

    菩薩如是覺眼等已,複覺彼色本性自空。

    如是覺已,亦不分别我能覺知。

    如是覺聲乃至覺法。

    皆本性空。

    亦不分别我能覺知。

    是為菩薩覺一切法也。

    複次文殊師利。

    雲何菩薩覺彼五陰。

    所謂菩薩觀見陰體本性自空。

    如斯覺故觀無相。

    如斯覺故觀無願。

    如斯覺故觀無欲。

    如斯覺故觀寂靜。

    如斯覺故觀遠離。

    如斯覺故觀無所有。

    如斯覺故觀無實。

    如斯覺故觀無動。

    如斯覺故觀無生。

    如斯覺故觀無來。

    如斯覺故觀無去。

    如斯覺故觀無真。

    如斯覺故觀無主。

    如斯覺故觀無證。

    如斯覺故觀無知。

    如斯覺故觀無見。

    如斯覺故觀無人。

    如斯覺故觀無想。

    如斯覺故觀不可說。

    如斯覺故。

    覺但有名。

    如斯覺故觀無我。

    如斯覺故觀分别起。

    如斯覺故觀從緣生。

    如斯覺故觀如幻。

    如斯覺故觀如化。

    如斯覺故觀如夢。

    如斯覺故觀如鏡像。

    如斯覺故觀如聲響。

    如斯覺故觀如芭蕉。

    如斯覺故觀不久祝如斯覺故觀不牢固。

    如斯覺故觀虛妄。

    如斯覺故觀無物。

    如斯覺故。

    是為菩薩覺一切。

     法複次文殊師利。

    雲何菩薩摩诃薩覺貪恚癡。

    所謂覺彼貪欲因分别起故。

    覺彼瞋恚因分别起故。

    覺彼愚癡因分别起故。

    而亦覺彼分别。

    空無所有。

    無物無戲論。

    不可說不可證故。

    是為菩薩覺一切法。

     複次文殊師利。

    雲何菩薩摩诃薩覺於三界。

    所謂覺彼欲界無我人故。

    覺彼色界無所作故。

    覺無色界空無有故。

    覺彼三界皆遠離故。

    是為菩薩覺一切法。

     複次文殊師利。

    雲何菩薩摩诃薩覺衆生行。

    所謂覺是衆生貪欲行故。

    覺是衆生瞋恚行故。

    覺是衆生愚癡行故。

    覺是衆生等分行故。

    如是覺已,如是證知。

    如是為說。

    如是教化衆生。

    如是令得解脫。

    是為菩薩覺一切法。

     複次文殊師利。

    雲何菩薩摩诃薩覺一切衆生。

    所謂覺一切衆生但有其名。

    離彼名已無别衆生。

    是故一切衆生即一衆生。

    彼一衆生即一切衆生。

    如是衆生即非衆生。

    若能如是無分别者,是為菩薩摩诃薩覺一切法。

    又複雲何。

    覺一切法。

    能如是覺菩薩道故。

    是為菩薩摩诃薩覺一切法。

    爾時世尊,重明此義。

    以偈頌曰: 覺眼及與耳,自體常空寂。

    不言我能覺,是名為菩薩。

    觀鼻及與舌,本性無所有。

    不分别我覺,是名為菩薩。

     智慧觀察身,亦覺意自然。

    覺已為他說,是名為菩薩。

    色聲香味觸,意所樂諸塵。

    覺知本性空,是名為菩薩。

     覺色及受想,諸行與識心。

    一切斯同幻,是名為菩薩。

    五陰聚如夢,覺彼無一相。

    不分别我知,是名為菩薩。

     不生亦不出,無作複無言:如是說唯名,彼名亦非物。

    覺貪欲瞋恚,斯由分别起。

    彼分别無體,畢竟終自空。

     癡亦分别生,分别因緣生。

    緣此生諸見,諸見不可得。

    覺察三界空,一切無真實。

    於彼不可動,故名為菩薩。

     欲界不成就,皆緣分别起。

    色有無色有,一切不牢固。

    衆生之所行,智者悉明了。

    貪欲與瞋恚,及彼愚癡等。

     一切諸衆生,即彼一衆生。

    智者無所覺,不念彼衆生。

    諸法之所起,悉因颠倒生。

    覺彼颠倒者,知颠倒真相。

     智慧甚微妙,不取諸音聲。

    覺已無所著,故名為菩薩。

    能舍己肉身,終亦無依止。

    如是覺真實,乃名為菩薩。

     至持戒彼岸,亦不念彼岸。

    覺戒行法如,無生亦無荊慈心遍衆生,不得衆生相。

    覺彼衆生際,但以假言宣。

     勇猛大精進,深心厭有為。

    見三界空虛,證無上等覺。

    常入微妙禅,無著無所依。

    無住無攀緣,智者定如是, 能以利智刀,斷除諸見縛。

    觀察法界性,無割亦無傷。

    若人真覺了,一切法如實。

     應時利衆生,乃名為菩薩。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