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住意天子會第三十六之三破菩薩相品第六
爾時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說,菩薩摩诃薩初發心者,以何義故名初發心。
佛告文殊師利。
若有菩薩。
等觀三界一切想生。
如是得言最初發心。
文殊師利。
是名菩薩初發心也。
文殊師利複白佛言:世尊,如我所解佛說義者,若有菩薩。
貪欲心生是初發心。
瞋恚心生是初發心。
愚癡心生是初發心。
世尊,所說将無謂是為初發心。
爾時善住意天子問文殊師利言:大士。
若諸菩薩。
起貪恚癡名初發心者,所有一切具縛凡夫。
皆即名為發心菩薩。
所以者何。
彼諸凡夫從昔至今。
常發如是貪恚癡等三毒心故。
文殊師利語善住意言:天子。
汝言一切凡夫從昔已來常能發是三毒心者,是義不然。
何以故?一切凡夫心力羸劣。
不能發起是貪恚癡。
唯有諸佛世尊,一切阿羅漢辟支佛。
不退轉地諸菩薩等。
乃能發是貪恚癡耳。
是故凡夫不能得發。
善住意言:大士。
仁今何故作如斯說。
令此會衆不識不知陷諸疑網。
深可怖畏。
爾時文殊師利語善住意言:天子。
於意雲何。
如彼飛鳥往來空中。
彼鳥足迹在虛空中。
有發行乎無發行也。
善住意言:非無發行。
文殊師利言:如是如是,天子。
以是義故。
我作此說。
若有能發貪欲恚癡。
唯彼諸佛聲聞緣覺不退菩薩。
乃能發耳。
天子當知。
無有依處是名為發。
無有取著是名為發。
既無依處。
又無取著。
是即無句斯謂為發。
是無分别句斯謂為發。
是不可生句斯謂為發。
是不實句斯謂為發。
是非物句斯謂為發。
是不來句斯謂為發。
是不去句斯謂為發。
是無生句斯謂為發。
是無攀緣句斯謂為發。
是無證句斯謂為發。
是不诤句斯謂為發。
是不思句斯謂為發。
是不壞句斯謂為發。
是無言句斯謂為發。
是不破句斯謂為發。
是無字句斯謂為發。
是無執句斯謂為發。
是無住句斯謂為發。
是不取句斯謂為發。
是不舍句斯謂為發。
是不拔句斯謂為發。
天子當知。
是為菩薩初發心也。
天子。
發心菩薩。
若於如是一切諸法。
不愛著。
不思想。
不見不知。
不聞不識。
不取不舍。
不生不滅。
是則名為真發心也。
天子。
是菩薩摩诃薩。
若能依止如是法界。
如是平等。
如是實際。
如是方便,則彼貪欲瞋恚愚癡等發。
又若決能如是依止,則彼眼耳及意等發,則彼色取乃至識取等發。
如是則一切諸見發。
無明有愛發。
乃至十二因緣有分發。
五欲衆事發。
愛著三界發。
我見發。
我所見發。
我見為根本。
六十二見發。
佛想發。
法想發。
僧想發。
自想發。
他想發。
地想發。
水想發。
火想發。
風想發。
空想發。
識想發。
四颠倒發。
四識住發。
五蓋發。
八邪發。
九惱發。
十惡業道發。
天子當知。
我今舉要言之。
一切分别。
一切分别處。
一切語言:一切諸相。
一切進趣。
一切希求。
一切取著。
一切思想。
一切意念。
一切障礙。
菩薩皆當發。
汝應如實知。
天子。
以是義故。
汝今若能於此諸法。
不愛著不思想者,是則名為真實發也。
爾時世尊贊文殊師利言:善哉善哉!文殊師利。
汝今乃能為諸菩薩。
具宣如是初發心義。
文殊師利。
汝於往昔。
已曾供養無量無邊過恒沙數諸佛世尊,能說斯耳。
爾時尊者舍利弗白佛言:世尊,今此文殊師利。
所說菩薩最初發心。
及獲無生法忍。
先後二事平等無差耶。
佛告舍利弗。
如是如是,如汝所說,舍利弗。
昔然燈世尊,授我記言摩那婆。
汝於未來過阿僧祇劫。
當得成佛号釋迦牟尼如來應供正遍覺。
舍利弗。
我於彼時。
亦不離此心得無生忍。
如是舍利弗。
汝當知彼一切菩薩初發心義。
如文殊師利所言:無有異也。
爾時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說義者,皆是初發。
何以故?如世尊說。
一切初發皆是不發。
其不發者,即是菩薩最初發心。
說是法時。
二萬三千菩薩。
證無生忍。
五千比丘。
於諸法中漏盡解脫。
六十億諸天子。
遠塵離垢得法眼淨。
爾時尊者大迦葉白佛言:世尊,今此文殊師利。
乃更為斯能作難作。
宣說如是甚深法門。
令諸衆生多所利益。
文殊師利謂迦葉言:大德迦葉。
我實不為難作之事。
所以者何。
一切諸法皆無所作。
亦複無有已作今作當作。
唯大迦葉。
我於諸法。
非作不作。
其義亦爾。
又大迦葉。
我於衆生。
無有度脫。
亦無系縛。
所以者何。
一切諸法無所有故。
迦葉雲何於世尊前。
發如是言能作難作。
又大迦葉。
我無所作。
慎勿言我能作難作。
又大迦葉。
我實不作。
非獨我不作。
如來亦不作。
辟支佛亦不作。
阿羅漢亦不作。
又大迦葉有何等人。
能作難作。
若欲正言能作難作。
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