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卷一百四(達摩笈多譯)

首頁
    不於眼中轉入。

    鼻不於舌中轉入。

    舌不於鼻中轉入。

    身不於意中轉入。

    意不於身中轉入。

    所以者何。

    一切諸法。

    其性各異。

    行自境界。

    頑癡無知。

    無有覺識。

    亦如草木牆壁瓦石。

    如鏡中像。

    如幻如化。

    不可證觸。

    一相無相。

    以是義故。

    一切諸法無有超轉。

    不出不入。

    無去無來。

    天子當知。

    若諸菩薩。

    如是解知彼一切法無超轉者,不複更有諸地分别。

    亦無入道。

    無有舍地。

    亦無退轉。

    於彼菩提超轉之中。

    無有失滅。

    何以故?若人見彼陰界諸入是真實者,彼無超轉。

    所以者何。

    以一切法性本淨故。

    天子。

    是名菩薩超越道地。

    天子。

    譬如幻師化作十重辇輿宮閣。

    即令化人居處其内。

    天子。

    於意雲何。

    彼人宮閣有定所不。

    善住意言:無也大士。

    文殊師利言:如是如是,天子。

    見菩薩地有超轉者,其事若此。

     △破二乘相品第七之一 爾時善住意天子。

    複問文殊師利言:大士。

    或時有人至大士所求出家者,大士爾時當雲何答。

    雲何為說出家度法。

    雲何授戒及教持戒。

    文殊師利言:天子。

    若其有人。

    來至我所求出家者,我當教彼如是言曰:諸善男子,汝今不應發出家心。

    汝若不發出家心者,我當教汝真出家法。

    所以者何。

    天子若求出家,則求欲界。

    亦求色界。

    求無色界。

    複求世間五欲之樂。

    及求未來果報諸事。

    若善男子有所求者,彼不證法。

    不證法故彼則見心。

    是故天子。

    若無所齲彼為證法。

    以證法故則不見心。

    不見心故則不出家。

    不出家故則無出家心。

    無出家心故彼則不發。

    以不發故則無有生。

    以無生故彼則盡苦。

    以盡苦故則畢竟荊畢竟盡故彼則無荊以無盡故則不可荊不可盡者,則是虛空。

    天子。

    我時於彼善男子所。

    作如是教。

    複次天子。

    若複有人。

    來詣我所求出家者,我複教彼如是言曰:諸善男子,汝今莫發出家之心。

    所以者何。

    彼心無生不可得發。

    汝莫為異而保此心。

    複次天子。

    若更有人。

    來詣我所求出家者,我複教彼如是言曰:諸善男子,汝今若不斷除須發。

    如是汝則真實出家。

     爾時善住意天子。

    複白文殊師利言:大士。

    以何義故作如斯說。

    文殊師利言:天子。

    世尊說法無所斷除。

    善住意複問言:何等不斷亦複不除。

    文殊師利言:天子色法不斷亦不除。

    受想行識。

    不斷亦不除。

    天子。

    若複有人作如是念。

    我除須發乃為出家。

    當知彼人則住我相。

    住我相故則不見平等。

    又見我故則見衆生。

    見衆生故則見須發。

    見須發故生剃除想。

    天子。

    彼若不見有我相者,則不見他相。

    無他相故則無我慢。

    無我慢故則無吾我。

    無吾我故則無分别。

    無分别故則無動遙無動搖故則無戲論。

    無戲論故則無取舍。

    無取舍故無作不作。

    無斷不斷。

    無離無合。

    無減無增。

    無集無散。

    無思無念。

    無說無言:如是則名安住真實。

    善住意言:大士。

    實義雲何。

    文殊師利言:天子。

    所言實者即是虛空。

    如是虛空得名為實。

    無起無荊無減無增。

    以是故言虛空為實。

    性空為實。

    如如為實。

    法界為實。

    實際為實。

    如是實者,則亦不實。

    何以故?以彼實中不可得故。

    名為不實。

     爾時文殊師利語善住意言:天子。

    若複有人。

    來詣我所求出家者,我當教彼如是言曰:諸善男子,汝今若能不取著彼袈裟衣者,吾則以汝為真出家。

    善住意言:大士。

    以何義故複如斯說。

    文殊師利言:天子。

    諸佛世尊無有取法。

    凡所宣說不為取著。

    善住意言:不取何等。

    文殊師利言:天子。

    謂不取色若常無常。

    乃至不取識若常無常。

    不取眼若常無常。

    乃至不取意若常無常。

    不取色乃至不取法。

    不取貪欲不取瞋恚。

    不取愚癡不取颠倒。

    天子。

    如是乃至一切諸法。

    皆悉不取而亦不舍。

    不合不離。

    天子。

    若取袈裟。

    當知彼即大有見相。

    天子。

    是故我說不以取著袈裟。

    而得清淨及得解脫。

    所以者何。

    天子。

    諸佛世尊,大菩提處無有袈裟。

    善住意言:大士。

    何法是袈裟。

    文殊師利言:天子。

    汝問何法為袈裟者,貪欲是袈裟。

    瞋恚是袈裟。

    愚癡是袈裟。

    因是袈裟諸見是袈裟。

    名色是袈裟。

    妄想是袈裟。

    執著是袈裟。

    取相是袈裟。

    語言是袈裟。

    如是乃至戲論一切諸法。

    皆是袈裟。

    若知諸法無善不善。

    無思無念。

    是名無袈裟。

    若無袈裟則無所有。

    若無所有則無垢濁。

    若無垢濁則無障礙。

    無障礙故亦無有作。

    是謂思量。

    善住意言:大士。

    所言思量思量者,以何義故名曰思量。

    文殊師利言:天子。

    彼思量者,於法平等無有增減。

    無作不作故言思量。

    天子。

    若能於法不作增減。

    如世尊說。

    不應複起想念分别。

    故言思量。

    善住意言:何等名為不作增減。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