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笑。
是名菩薩摩诃薩行於方便。
以何緣故。
菩薩生時身體清淨先無垢穢。
釋提桓因及梵天王洗浴菩薩。
善男子,菩薩欲令釋梵諸天興供養故。
亦以世法如初生嬰兒應洗浴故。
是故菩薩雖身無垢。
而令釋梵洗裕是名菩薩摩诃薩行於方便。
以何緣故。
菩薩在空閑處。
時不即至道場而還入宮。
善男子,欲令諸根具足故。
示處宮殿五欲自娛。
然後舍四天下。
而行出家。
複為欲化馀人令舍五欲。
剃除須發法服出家。
故作是示現。
是故菩薩複還入家。
不於空閑之處即詣道常是名菩薩摩诃薩行於方便。
以何緣故。
菩薩適生七日。
摩耶夫人尋便命終。
善男子,此是摩耶夫人命根盡故。
非菩薩咎也。
菩薩先在兜術天時。
以天眼觀摩耶夫人命根。
滿十月已馀有七日在。
爾時菩薩。
便從兜術天來。
菩薩以方便。
知摩耶夫人命根欲荊故來下生非菩薩咎。
是名菩薩摩诃薩行於方便。
以何緣故。
菩薩善學書論博弈射禦軍策計謀種種伎藝。
善男子,學世法故。
菩薩於三千大千世界中。
無有一事而不知者,若偈。
若辭辯。
若應辯。
若咒術。
若戲笑。
若歌舞作樂。
若工巧。
菩薩生時。
已一切善知。
是名菩薩摩诃薩行於方便。
以何緣故。
菩薩納妃采女眷屬。
善男子,菩薩不以欲故。
何以故?菩薩是離欲丈夫。
爾時菩薩。
若不示現妻婦男女者,衆生當謂菩薩非是男子。
衆生若作是疑得無量罪。
欲斷彼疑故取釋種女。
示現有羅睺羅。
若人謂羅睺羅是父母和合生者,莫造斯觀。
而羅睺羅天上命終。
來下入胎。
非是父母和合故生。
又羅睺羅有本願故。
若有一生補處菩薩。
我當為作子。
瞿夷本於然燈佛時。
作如是言:從今已後願為此梵志。
乃至一生補處。
常為我夫。
我為其妻。
爾時菩薩。
即受七枝優缽羅花已,作如是言:我雖不受。
今當滿此善女人願。
作是願已,不離七花善根。
是故菩薩納以為妃。
複次一生菩薩成就示現處於宮殿采女之中。
爾時菩薩成就妙色。
諸天供養成就出家。
釋種女悉見如是衆事具足。
其心專一作如是願發菩提心。
願我具足如是衆事。
是故菩薩。
為令瞿夷發此心故。
納以為妻。
複次有大心衆生處在居家。
五欲财寶。
僮仆眷屬。
種種受已,菩薩為彼衆生。
令舍居家五欲财寶僮仆眷屬而行出家。
故示是事。
是故菩薩示處居家。
五欲财寶僮仆眷屬。
舍而出家。
衆生見已如是思惟。
菩薩所受五欲最妙無上。
尚能舍之出家。
何況我等而不出家。
複次菩薩所有妻婦男女。
皆是本行菩薩道時。
以諸善法所可化者,此諸衆生亦作是願。
若以此菩薩乃至一生。
常當為作妻子眷屬。
亦欲增益如是諸人白淨法故。
是故菩薩處妻子眷屬。
複次菩薩處宮殿者,為欲教化四萬二千采女。
令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亦令馀人不堕惡道。
是故菩薩處在宮殿妻子眷屬。
複次一切女人盡為欲火所燒。
若見菩薩即離淫欲。
複次菩薩變作諸身。
顔貌脩短與本無異。
彼諸女人與化菩薩共相娛樂。
各各自謂與實菩薩共相娛樂。
彼時菩薩常在禅定修安樂行。
如化菩薩受於五欲無有欲想。
真實菩薩亦複如是,從然燈佛來。
乃至一生已離淫欲。
是名菩薩摩诃薩行於方便。
車匿揵陟本願亦複如是,
以何緣故。
菩薩在閻浮提樹下思惟。
善男子,為欲教化七億諸天故。
複次菩薩欲令父母知菩薩必定剃除須發法服出家。
複次菩薩欲示現增益智慧。
閻浮樹随蔭菩薩。
欲令衆生增益善根故。
是故菩薩。
在閻浮樹下坐禅思惟。
是名菩薩摩诃薩行於方便。
以何緣故。
菩薩不以五欲自樂而出城遊觀。
善男子,欲示現見老病死人故。
令諸眷屬知菩薩畏老病死故出家學道。
非為貢高損減眷屬故出家。
欲利益眷屬故出家。
菩薩見在家過患。
是故出家。
而此菩薩為示一切衆生老病死苦。
是故菩薩不樂五欲出城遊觀。
是名菩薩摩诃薩行於方便。
以何緣故。
菩薩夜半出家。
善男子,欲示現利益衆生善根。
菩薩随所住處增益衆生善根。
善男子,亦為白淨法故舍離五欲。
不告眷屬而便出家。
離諸歡樂終不離於白淨之法。
是故菩薩夜半出家。
是名菩薩摩诃薩行於方便。
以何緣故。
菩薩以睡眠覆蓋宮人伎女然後出家。
善男子,欲令出家之過悉在諸天。
故有眷屬諸親。
或見菩薩出家。
便生瞋憤之心。
若菩薩如是思惟。
是人有惡心。
於我便當長夜受苦堕三惡道。
彼眷屬諸親作如是知。
此是諸天以睡眠覆故。
開門引道昇空而去。
非菩薩過也。
爾時諸人增益信心。
於諸天所生不信心。
是故菩薩見如是過。
以睡眠覆蓋宮人伎女。
然後出家。
是名菩薩摩诃薩行於方便。
以何緣故。
菩薩遣車匿白馬。
及寶衣嬰珞而送還家。
善男子,欲令眷屬知菩薩不貪在家名衣上服及諸寶嬰。
複次菩薩如是觀。
我今作如是學。
亦令諸人學我舍諸所有於佛法出家。
諸人如是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