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卷一百七(東晉天竺居士竺難提譯)

首頁
    已,遠離一切所愛之物。

    持四聖種行。

    唯不聽父母不放而得出家。

    是名菩薩摩诃薩行於方便。

     以何緣故。

    菩薩以刀自下其發。

    善男子,於三千大千世界中。

    無有天龍鬼神乾闼婆人非人能當近菩薩威德者,何況能與剃發。

    複次菩薩示現欲令衆生深信菩薩欲出家故。

    自持刀下發。

    複次菩薩為淨飯王故。

    爾時淨飯王生於惡心。

    自恃豪族傲慢而言:誰剃我子發。

    我當誅戮。

    爾時淨飯王。

    聞菩薩自持刀下發。

    王聞是已惡心即滅。

    是名菩薩摩诃薩行於方便。

     善男子,汝今善聽。

    以何緣故。

    菩薩苦行六年。

    善男子,非是菩薩宿業馀報受此苦也。

    欲令衆生於一切惡業報中能生患心歸向菩薩。

    複次善男子,昔迦葉佛時。

    菩薩爾時作如是言:我不欲見此秃頭道人。

    何有秃人能得菩提。

    菩提之道甚深難得。

    如此之輩亦是菩薩示行方便。

    此所說者當知其義。

    以何緣故。

    菩薩作是粗惡之言:善男子,爾時迦葉佛出於世時。

    有婆羅門子名曰樹提。

    有親友五人皆是大婆羅門子。

    先學大乘。

    彼時五人久來親近惡知識故。

    失菩提心。

    善男子,彼時五人於迦葉佛時。

    奉事外道不信佛法。

    解外道語不解佛語。

    解外道法不解佛法。

    彼時五人事外道師。

    彼師自言:我是佛世尊是一切智。

    我亦有菩提道。

    爾時樹提梵志行於方便。

    欲誘引五人還成寶器故。

    欲轉彼五人外道邪心。

    以方便故至瓦師所。

    作如是言:我今欲見秃頭道人。

    何有秃人能得菩提。

    菩提之道甚深難得。

    善男子,說是語已複經少時。

    樹提梵志與彼五人在一屏處。

    爾時瓦師便至其所。

    至其所已,即向樹提梵志。

    贊迦葉佛如來應正遍知。

    複向樹提作如是言:汝可與我共至佛所。

    善男子,爾時樹提梵志如是思惟。

    此五人者善根未熟。

    若我當贊迦葉佛非外道師者,而此五人心當生疑。

    若至佛所無有是處。

    爾時樹提自護本願故。

    般若波羅蜜報行方便故。

    作如是言:我不欲見此秃頭道人。

    何有秃人能得菩提。

    菩提之道甚深難得。

    雲何般若波羅蜜報菩薩行。

    般若波羅蜜。

    無有菩提想。

    無有佛想。

    爾時不見佛。

    不見菩提。

    亦不於内見菩提。

    亦不於外見菩提。

    亦不於内外見菩提。

    如是悉知菩提空無有法。

    爾時樹提知一切法無所有故行於方便。

    作如是言:我不欲見秃頭道人。

    何有秃人能得菩提。

    菩提之道甚深難得。

    善男子,複於異時。

    樹提梵志與彼五人至河水邊。

    爾時瓦師承佛神力。

    為化五人故複至其所。

    向樹提梵志作如是言:汝可共我至於佛所。

    禮拜供養恭敬尊重贊歎。

    諸佛世尊出世甚難。

    彼樹提梵志。

    聞瓦師歎故不肯去。

    彼時瓦師尋前以手捉梵志發。

    強牽将去向於佛所。

    彼時五人傾心随逐。

    樹提梵志遂至佛所。

    時國常法。

    若捉他發。

    設其告官。

    捉者應死。

    爾時五人生邪見。

    見樹提梵志。

    他捉其發心傾随逐。

    彼如來法有何功德。

    乃令瓦師不計死罪。

    捉樹提發将至佛所。

    禮拜供養恭敬尊重贊歎。

    爾時五人其心傾向至迦葉佛所。

    既得見佛。

    本願還發生信敬心。

    生信敬心已,即於佛前呵責樹提。

    如是世尊,有如是威德。

    如本聞已,何得心不信敬。

    善男子,爾時五人見迦葉佛威德。

    又聞辯才。

    還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爾時迦葉佛見五人已得專心。

    為說菩薩藏不退轉輪陀羅尼金剛句。

    無生法忍次第而說。

    爾時五人即得無生法忍。

    善男子,我今已得具足佛智。

    彼時樹提梵志。

    若當贊歎迦葉佛。

    不贊外道師。

    若彼五人到佛所者無有是處。

    況生信敬心耶。

    善男子,樹提梵志為化五人學菩薩乘。

    故以般若波羅蜜果報行於方便。

    作如是言我不欲見秃頭道人何有秃人能得菩提。

    菩提之道甚深難得。

    善男子,不退菩薩於佛無疑。

    於菩提無疑。

    於佛法無疑。

    是名菩薩摩诃薩行於方便。

    複次菩薩為教化五人及自示業報。

    以業障故六年苦行。

    非如馀衆生不知不見。

    持戒沙門婆羅門故。

    說如是惡言:若知若不知。

    若解若不解。

    彼諸衆生。

    長夜受諸苦惱。

    不得利益堕三惡道。

    為彼衆生自現作業亦現受報。

    是故如來現受是報。

    菩薩無有一切障礙業報。

    以有衆生诽謗持戒沙門婆羅門。

    憂惱覆心不得解脫。

    不得道果。

    為除衆生憂惱心故。

    現受如是業報。

    彼諸衆生作如是念。

    一生菩薩诽謗迦葉佛。

    而彼菩薩尚得解脫。

    況我不知而作惡言:是故我今當自悔過。

    一切惡業更不得作。

    複次善男子,為調伏諸外道故六年苦行。

    非實業障礙。

    何以故?世間沙門婆羅門。

    日食一麻一米。

    謂得清淨解脫。

    菩薩為調伏彼故。

    示現日食一麻一米。

    菩薩若食粗澀尚不能得聖道。

    何況清淨解脫。

    是故菩薩作如是言:我不欲見秃頭道人。

    何有秃人能得菩提。

    菩提之道甚深難得。

    是故菩薩以此緣故現六年苦行。

    為調伏五十二百千粗行諸天。

    及外道神仙。

    粗行菩薩。

    是名菩薩摩诃薩行於方便。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