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賢護長者會第三十九之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王舍大城。
住迦蘭陀長者竹園。
與諸比丘衆千二百五十人俱。
所作已辦不受後有。
長老舍利弗。
為衆之首。
時諸比丘,圍繞世尊欲聽受法。
身心調順無有睡眠。
當於爾時,如來世尊面貌容色,猶如初日開敷蓮花。
端嚴顯耀微笑熙怡。
爾時彼諸比丘等作如是念。
今婆伽婆。
欲宣說何等法門。
面相乃然如是光顯。
當於彼時。
有一最大巨富商主長者之子。
名跋陀羅波梨(隋言賢護)。
與其一千眷屬圍繞。
威力欲似震動大地。
安詳徐步向世尊前。
爾時賢護長者之子。
宿福因緣受天果報。
身體柔軟,猶如初出新嫩花枝。
詣於佛所。
到佛所已,觀見如來最勝最妙容色。
寂靜澄定功德藏身,猶如金樹光耀顯赫遍滿竹林。
是時賢護。
即於佛所生淨信心。
合十指掌作如是念。
於世間中得大名聞。
此不虛說謂言薩婆若多陀阿伽度阿羅。
呵三藐三佛陀者,斯真實也。
爾時賢護即便低頭頂禮佛足。
兩膝著地一心舉頭。
谛視世尊目未曾瞬。
如是瞻仰如來之時,其身俨然不傾不動。
爾時世尊,見跋陀羅波梨長者,内心如是生渴仰已,如來即更身放妙光。
而彼光明出照之時,其跋陀羅波梨長者,即得無畏。
從地而起繞佛三匝。
複更頂禮佛世尊足。
禮已長跪而白佛言:唯願世尊哀愍於我。
唯願世尊教示於我。
大聖世尊,我於佛邊信心未久。
是故世尊,但當為我随逐現事說一法門。
我今渴仰欲聞諸法。
以生死中煩惱所逼。
多有疑惑心恒分别。
以是義故。
唯願世尊慈悲憐愍。
為我說法令我決疑。
大聖世尊,我無正知故有迷惑。
不知出離生老病死煩惱海津。
唯大聖尊是一切智。
世間希有猶如意珠。
能與一切衆生諸樂令成就故。
又複世尊猶如父母。
為令一切諸衆生等得善果報。
即是根本。
爾時世尊,告跋陀羅波梨長者,作如是言:跋陀羅波梨。
若有疑者,今恣汝問。
我當為汝分别解說。
爾時跋陀羅波梨長者,蒙佛印可内懷歡喜欲問心疑。
即便起立卻住一面。
住一面已其身威光圓滿具足。
爾時長老阿難比丘。
既見彼已即白佛言:希有世尊,此長者子跋陀羅波梨。
身光德力勝諸王威。
殊妙絕群端正可愛。
於世間内獨無有雙。
爾時世尊,告阿難言:長老阿難。
汝今欲聞此跋陀羅波梨長者家中所有衆樂事乎。
乃至具足說其受於快樂果報。
雖複忉利帝釋天王猶不能及。
況複人間。
此閻浮提能得及者,無有是處。
唯除一人長者童子,名蘇摩浮帝(隋言真月)。
爾時阿難即白佛言:唯然世尊,此跋陀羅婆梨長者家宅之中有何殊勝。
世尊乃爾稱譽。
爾時佛告長老阿難。
汝當至心谛聽谛受。
是長者子所有資财善根廣大。
我今為汝次第宣說。
阿難。
是長者子。
凡有六萬最大商主恒随其後。
彼諸商主。
各有無量奇異财寶種種富饒。
其跋陀羅波梨家内。
恒常鋪設六萬上妙六合床榻。
雜色被褥以覆其上。
複以真绯雜色缯采用為倚枕。
持來兩邊雜色妙衣憍奢耶等。
一一之處皆有四具。
又火浣布及以粗纻。
諸是四方土地所出種種衣服衆雜異物。
皆悉具足莊嚴其家。
彼之衣裳悉皆柔軟,猶如手掌清潔光潤。
其宅處處周遍皆懸真珠嬰珞。
以為挍飾。
複有六萬采女。
端正殊絕身體柔軟細滑。
閑於戲笑善巧語言:姿态豔美承接人意。
瞋恚見之自然歡喜。
憂慼遇者便生欣慰。
調谑音詞開心悅目并皆孝順。
瞻仰己夫婦禮具足。
於馀男子遠離欲心。
或複有時自知慚愧羞恥。
合掌低眉曲躬恭敬。
專向其夫無複馀顧。
或複有時。
各各為其夫婿别憐愛故。
心生妒嫉争鬥相嫌。
皺眉蹙頞猶如深鈎。
假此為戲實無妒心。
手爪纖長指節圓傭。
踝腕細密以欲醉身。
妖冶顧眄行步庠序進止逶迤。
發彩绀青細潤柔軟。
巧為結梳能驚惑人。
在於如是等諸采女之中或侍或憑。
彼諸采女皆專奉夫。
清淨名聞處處流布。
然此采女種姓最大。
處其家中亦好名聞,并堪匹偶大家為嫡婦。
有如是種種等莊嚴。
長者賢護家中不可稱量宅甚寬曠。
又其長者欲食之時,則有六萬雜種羹臛飯食微妙香美。
猶若天廚無有異也。
其飯悉是糠糧色味充盈具八功德。
随意進啖入口便銷。
食已随順無所妨礙。
果報感緻稱心自然。
又複食已身體光鮮無諸臭穢。
又其長者家内。
複有六萬辇輿。
各以種種珍奇莊嚴。
真珠間錯上下正等。
悉有妙衣以覆其上。
又以香花各各布散。
水灑於地無有塵埃清淨潤澤。
又其家内。
複有種種最上音聲。
手打指彈及以氣吹。
其響微妙鳴亮入神。
歌曲正得猶白鴿聲心所樂聞。
如此微妙莊嚴其家。
又其家内園林樹木扶疏茂盛。
花卉交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