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紫鮮潔。
其樹林間複有諸鳥。
各各出好音聲。
其音和雅猶如天宮。
約須彌山衆寶合成。
龍窟無異。
又然種種燈明。
其燈光明無風動搖處處洞徹。
朗夜赫奕與晝不殊。
又複其家所住國界有六萬城。
其城各有街巷相當。
樓橹卻敵悉皆具足。
彼城處處諸國商人往來聚集。
種種形狀。
種種語言:種種珍奇衆。
雜寶貨。
共相貿易填咽城市。
百千萬衆不可勝計。
又彼諸城周匝四邊。
園圃雜樹數百千種。
花果繁茂枝葉扶疏。
蜂衆競來采其香味。
又彼諸城多有象馬及諸車乘。
阿難。
彼諸城内所有大富長者居士商主及以商人。
恒常一心。
皆共稱歎跋陀羅波梨所有功德。
合十指掌頂禮贊詠。
況彼名聞心皆願樂欲得睹見。
又其國主波斯匿王。
見跋陀羅波梨長者,資财富饒形勢福德。
自身卑愻猶如貧人羨其财寶。
阿難。
其彼真月長者童子,每一食時即有千種珍味。
晨昏左右所須自然。
又有五千采女。
圍繞承奉以為娛樂。
阿難。
是真月長者童子所受快樂。
比天帝釋已勝千倍。
匹於跋陀羅波梨。
形貌顔色庫藏資财受樂果報。
百倍不及其一。
複次阿難。
是跋陀羅波梨長者,有一妙車名為奪意。
奇巧精麗人間所無。
而此車中有天寶座。
其車純以天諸雜寶雕飾間錯。
彼諸天寶馬瑙金剛真珠珍貝。
光明顯曜如虛空星莊嚴。
如是其車行時迅疾如風。
阿難。
跋陀羅波梨。
意欲至於海内采珍寶時。
坐彼車中如意即至。
受快樂已若欲還家應念便至爾時阿難。
頂禮佛足。
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希有世尊,此跋陀羅波梨長者,往昔造何等善根。
今世乃爾受斯果報。
爾時世尊告阿難言:長老阿難。
汝欲知者應當谛聽。
此之因緣皆由過去於諸佛邊種殖善根。
今得如是勝上果報。
阿難。
我念往昔有一如來出現於世。
名曰樂光多陀阿伽度阿羅诃三藐三佛陀。
阿難。
爾時此跋陀羅波梨長者,於彼佛邊作聲聞僧名為法髻。
持戒不完多有毀缺。
而善宣說諸佛教法開示未聞。
是大法師。
一聞總持修多羅藏。
亦持律藏。
為諸衆生常說法要。
博識辯聰義味甚深。
音聲朗徹令人樂聞。
得聽法者心生歡喜。
永即不複堕諸惡道。
阿難。
彼以如是法施因緣。
九十一劫恒生天人端正富貴。
阿難。
是長者子。
所得妙車因緣報者,我更為汝次第解說。
阿難。
是跋陀羅波梨長者,於彼樂光佛世作法師時。
見諸梵行持戒比丘。
羸瘦頓乏力弱無堪。
凡有所須悉皆布施。
複造鞋襪靴履等物歡喜施與。
藉此功德今感妙車如意果報。
複次阿難。
往昔有佛。
号曰迦葉多陀阿伽度阿羅呵三藐三佛陀。
爾時彼佛告長者言:於未來世有佛。
名曰釋迦牟尼多陀阿伽度阿羅呵三藐三佛陀。
彼佛世尊當授汝記。
阿難。
此跋陀羅波梨長者,我須教之令其生解。
爾時阿難重白佛言:希有世尊,此長者子如是富饒多蓄财産。
而性柔和不生貢高。
在於五欲不染其心。
佛告阿難。
汝今當知凡是智者,不以資财及諸五欲心生憍傲。
阿難。
此長者子以妙法因。
多受種種無盡福報。
爾時跋陀羅波梨長者,蒙佛許可欲問所疑。
即便一心在於佛前。
長跪合掌而白佛言:大慈世尊,攝受一切衆生。
哀愍衆生。
我今心中有疑欲問。
唯願世尊為我解說使得斷疑。
爾時佛告跋陀羅波梨長者子言:跋陀羅波梨。
汝心有疑欲斷除者,今正是時,恣汝所問。
我當為汝分别解說。
爾時跋陀羅波梨長者即白佛言:世尊,諸衆生等知有神識。
而是神識猶如寶箧未開之時,不知其中是何等寶。
世尊,此之神識相貌雲何。
複何因緣名為神識。
世尊,雲何人死無手腳眼。
命終之時諸根欲滅諸大欲分。
而此神識雲何從此身中而得移出。
世尊,而此神識複雲何色。
複雲何體。
從於身中雲何得離此識。
雲何舍於此身成就别身。
雲何舍此諸大諸入向於後世。
雲何成就各各别身。
世尊,人今既死未來諸入雲何随順。
雲何此世作諸善根。
於未來世受於果報。
既是此世諸入陰等造作善根。
其人雲何更複於後别諸陰中受其果報。
雲何此識彼處得身。
雲何諸入體随彼處。
爾時世尊贊長者言:善哉善哉!跋陀羅波梨。
如是如是,如汝所問。
汝今至心谛聽谛受。
我當為汝說神識去來移滅。
跋陀羅波梨,猶如風大雖無形色不可睹見。
然由因緣而現形色。
現形色者其義雲何。
譬如風吹動諸樹木。
發起山壁水崖觸已作聲。
以冷熱因緣所生是故能受。
然彼風體不可得見。
手足目等亦複如是不可得見。
於諸色上增益勝處。
或黑或白。
跋陀羅波梨。
如是如是,此神識界亦複如是,不可以色得見。
亦不至色體。
但以所入行。
作體而現色。
此識界亦複然。
當須知雲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