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卷一百九(隋天竺三藏阇那崛多譯)

首頁
    成熟。

    而彼地界是一水火風大亦然。

    如是如是,此識有一法界。

    一切諸有中成就身然後生。

    或黑或白或赤等色。

    或本性剛強。

    或本性調柔複次跋陀羅波梨。

    命終之時此神識舍身已,成後身種子因。

    欲作手足等體。

    而當時未有身分。

    而彼舍地分取法界分。

    而彼諸界共念和合。

    然彼念以信敬力故。

    法界念和合。

    取識不離識。

    而法界可見。

    亦不離法界識有因。

    然彼識風為助。

    自馀法界皆為微妙。

    所謂念界受界法界色界。

     爾時跋陀羅白佛言:世尊,彼識雲何有色。

    佛告跋陀羅波梨。

    凡有二種色。

    一者内二者外。

    言内色者何。

    所謂眼也。

    外者是色。

    若有眼識彼名内色耳内聲外。

    鼻内香外。

    舌内味外。

    身内觸外。

    意内法外。

    跋陀羅波梨。

    譬如生盲之人夜睡眠中。

    夢見種種天妙諸色最勝最上。

    而彼人見已生最勝喜樂。

    睡眠覺已便即不見。

    及至天曉而向他說。

    諸人輩聽我昨夜眠中夢也。

    我見最妙最上端正婦女之形。

    複見丈夫百千數衆。

    複見園林。

    此中彼處我皆夢見。

    或有人身體柔軟。

    手足端嚴臂膊傭長。

    身體纖細腰跨正等。

    而彼生盲夢中所見諸人。

    身體形容及莊嚴嬰珞皆悉具說爾時彼生盲人。

    如是所說形體生識不見。

    於汝意雲何。

    彼生盲之人。

    睡眠所夢雲何得見。

     跋陀羅波梨白佛言:善哉世尊,唯願為我解說。

    此事雲何得見。

    佛告跋陀羅波梨。

    跛陀羅波梨汝當知。

    以内眼因智力。

    彼生盲人。

    在夢中見非實眼見。

    跋陀羅波梨。

    如夢中人見色少時正念其死。

    人見内色亦複如是,複次跋陀羅波梨。

    更為汝解。

    其死人神識如種子移。

    譬如種子散於地上受取四大。

    如是此識受正念已,受受已受善及不善。

    已舍身已然後移。

    跋陀羅波梨複問世尊,雲何此識受善及不善識然後移。

    佛告跋陀羅波梨。

    譬如蓮花色摩尼寶随色影變。

    若置黑影形即變黑。

    若置白中即變為白。

    随其影形所在之處。

    彼摩尼寶即同其色。

    所安置處随其地分色即随變。

    如是此識受善及惡。

    而即移去亦複如是, 爾時跋陀羅波梨。

    複問佛言:世尊,此神識何體而現。

    佛告跋陀羅波梨。

    此神識無形。

    無聚處。

    無積貯處。

    畢竟不可得。

    不可得言:此神識有生有滅有惱亦不可言:跋陀羅波梨。

    譬如從子生牙。

    亦不可得爛子生牙。

    亦非壞子生牙。

    而彼好子乃生牙成就。

    跋陀羅波梨。

    於汝意雲何。

    彼子牙住何處。

    或在莖或在葉或在根。

    為彼子在樹枝。

    如是如是,此識於身體無處倚祝不在眼不在耳不在鼻。

    乃至亦不在意,猶如從子生牙。

    所生子牙者,以取受為本。

    彼處取故。

    即便受胎。

    受胎已即有觸。

    如生牙已依時即有枝葉花。

    有枝葉花即有子。

    如是如是,此識先成就身體。

    身體成就已,其神識無處可祝亦不離神識有身。

    如彼種子從樹熟已然後有子。

    非生果有子。

    如是如是,此身命終之時,從身體中此神識顯現。

    以受和合。

    以愛相縛以念相執。

    善攀緣和合。

    或非善攀緣和合。

    以風界相持。

    智熏逐業緣。

    父母和合。

    然後此識顯現。

    跋陀羅波梨。

    譬如善成就好明鏡見面形。

    非無其面得見面形。

    亦非無明鏡可有面形。

    如明鏡及面兩緣和合得有面形。

    而其面形無有色。

    亦無受亦無有識。

    但随身轉動。

    其鏡内形亦轉動如身。

    言語移徙轉動申縮俯仰。

    随所作者,其鏡内面形。

    亦作如是事相顯現。

    跋陀羅波梨。

    於汝意雲何。

    其面形因何事故。

    而現形鏡中。

    跋陀羅波梨白佛言:世尊,因人身體故現彼鏡中。

    如是形随其身色。

    面亦有如是色。

    彼形亦如是色。

    或諸根具足。

    或不具足。

    彼面形於明鏡中。

    亦複如是現其形相。

    跋陀羅波梨。

    如彼明鏡成就面形。

    以有身故。

    彼明鏡中現形。

    如是此身。

    因識有受有取有識有諸行。

    思念成就身體。

    言彼明鏡者,彼緣父母和合。

    當知如身滅已,無有識形。

    如彼明鏡現面形已,又清水中更見面形。

    如此識舍此身形已,至於彼複受馀諸陰。

    譬如尼拘陀樹子。

    或優昙婆羅等諸樹子。

    雖複細校而能生極大樹枝。

    生大樹枝已,舍彼形複更馀處生。

    而彼子界舍樹形已,随時乾枯無複本味。

    其本味滅已,彼樹便即乾枯萎悴。

    如是此識。

    微細無定色形。

    生諸身已更複舍。

    更成就前别體,猶如大麥小麥烏麻小粒大粒等子。

    随所地方散處。

    於彼地方即便著根。

    如是如是,此識所有衆生身内。

    移於彼處。

    即有取有受而祝或受福或受罪。

    從此世移至彼世,猶如蜜蜂見其味。

    於花内取其味香。

    而舍其花更移别花。

    或舍惡花移至好花。

    坐花上已樂著彼花取彼香味。

    如是如是,此神識以多善根。

    或受天身。

    受天身已,以惡果故。

    或複受地獄畜生餓鬼等身。

    受已複受别身。

    而此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