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卷一百一十(阇那崛多譯)

首頁
    婆等。

    普大會衆。

    聞佛所說,歡喜奉行大寶積經卷第一百一十。

     爾時衆中。

    有一王子菩薩摩诃薩。

    名為大藥。

    從座而起整理衣服。

    合掌向佛而白佛言:世尊,彼神識從此身移當有何色。

    佛贊彼大藥菩薩言:善哉善哉!大藥。

    如是如是,汝之所問此義。

    其義甚深。

    唯諸如來乃能知耳。

    然此識除於如來。

    更無有人而能知者,爾時跋陀羅波梨。

    白佛言世尊,希有此大藥王子。

    能問甚深之事。

    最微最細甚深甚密。

    佛報跋陀羅波梨言:如是跋陀羅波梨。

    此大藥王子。

    於往昔。

    已曾供養毗婆屍世尊,種善根故。

    跋陀羅波梨。

    此大藥王子。

    昔五百世曾作外道。

    當於爾時嘗問此識義。

    然此大藥王子。

    當於爾時,於此識中亦不能了知。

    此識何來何去。

    此義不了。

    我今應當為其決了此義。

    爾時跋陀羅波梨長者子。

    贊大藥王子言:大藥。

    善哉善哉!仁者智慧廣大無有邊際。

    乃能問世尊甚深之義。

    我今勸請大藥。

    願問世尊,此義入一切難。

    智者巧解深意。

    勿令此蘇摩浮坻娛樂少事。

    而先問佛。

    所以者何。

    其故數數惱亂不善問於世尊,但佛世尊出世甚難。

    世間如此法會聚集複難。

    是故汝今應當勸請世尊,解釋甚深義處。

    爾時大藥王子菩薩摩诃薩。

    瞻仰世尊而見世尊喜悅微笑。

    清淨猶如初秋蓮華始開。

    見已歡喜。

    爾時大藥王子菩薩。

    白佛言世尊,我渴仰故樂聞正法。

    慮恐世尊不具與我顯說法要不決我疑。

    又恐世尊不久當取涅槃。

    又恐諸衆生不能了知善惡業報。

    恒受生死煩惱不能舍離。

    佛告大藥言:大藥。

    我於往昔故為此偈。

    從大山崖投身布施複行無量無邊難行苦行百千億等種種諸事。

    大藥。

    汝所有疑但當問我莫以為難。

    我随汝意當分别說。

    爾時大藥。

    複白佛言:世尊,此識何色。

    佛告大藥言:大藥。

    此識如幻師火。

    如人水内影。

    如風輪無定。

    無有定色。

    如衆生眼見虛空如似愛。

    大藥複問。

    其愛雲何。

    佛言:猶如人射以有眼根見箭去時。

    如人執明淨鏡。

    於其鏡内。

    見己面形。

    若除鏡已形便不見。

    此識亦爾從人身移。

    其識界唯見罪福。

    譬如生盲人。

    不見日天出時中時後時。

    夜亦不見月天。

    出時闇時并皆不見。

    此神識亦複如是,於其身内不可得見。

    大藥。

    此身内愛著及取及想。

    智者但有識。

    所有此身和合集聚。

    諸界諸入諸陰等所有色者,眼耳鼻舌及色等諸受。

    或苦或樂意等所有諸色者,是名為識。

    大藥。

    如人以舌知味或苦或辛。

    而彼人舌有色彼味無色。

    此身内所有骨髓肉血是有色。

    所受者是無色。

    是名為識受罪福者,爾時跋陀羅波梨。

    頂禮佛足。

    而白佛言:世尊,受罪福者是誰。

    佛告跋陀羅波梨。

    汝谛聽谛受。

    我為汝說。

    有見實者,彼見此識。

    而此識不可得。

    如菴婆羅果掌中可見。

    此識不住眼道。

    亦非以眼能得見。

    彼如恒河沙數如來見此識。

    我亦然無色可見。

    唯愚癡輩不知不見故。

    我為說但有識名。

    不可以見。

    跋陀羅波梨。

    此識如受罪福。

    我為汝說。

    汝當谛聽。

    譬如有人著陰鬼。

    或羊颠鬼。

    或乾闼婆鬼。

    或天神。

    跋陀羅波梨。

    於汝意雲何。

    彼人身内有彼諸鬼。

    或陰鬼等可見以不。

    跋陀羅波梨言:世尊,彼鬼在人身中。

    或内或外實不可見。

    但彼諸鬼在人身内亦無有色。

    跋陀羅波梨。

    如彼天神最勝。

    在人身中。

    取最妙香華塗香末香,并諸華鬘及以飲食。

    皆取最上殊勝。

    如是此身取最勝業時。

    以識故受。

    或取王位治化自在。

    或取富饒大長者家。

    或受天果報。

    如是此識受福如此最勝天神靈。

    在人身内受最勝祭祀。

    或受王位。

    或受富饒。

    潤彼人身令使歡喜。

    如是此識受福果報亦複如是,跋陀羅波梨。

    如彼不淨毗舍阇鬼神。

    倚在人身中。

    受不淨諸物臭穢。

    或在圊屏内受諸祭祀。

    得祭祀已即生歡喜。

    而彼人被不淨鬼神力故。

    常樂臭穢不淨之處。

    心既愛樂得臭穢物便生歡喜。

    如是此識得惡果報生不淨意。

    或生貧賤家。

    或生下劣家。

    或生餓鬼。

    恒食糞穢之物心生歡喜。

    然此識如是受惡果報。

    如彼勝天神靈。

    雖無色形。

    但受最勝最上祭祀。

    如是此識雖無有色。

    但受最勝最妙果報。

    随業受身。

    如彼無色富多那鬼。

    倚著人身恒樂食諸糞穢。

    如是此識。

    在不淨業中。

    恒樂下賤之處。

    跋陀羅波梨。

    汝當知此不淨識如是,跋陀羅波梨。

    如彼鬼形在人身中而無有色。

    此識受善不善果報。

    如彼鬼神。

    汝應當如是知見。

    爾時大藥王子。

    白佛言世尊,凡受欲雲何。

    佛答大藥言:當見有人各各和合故生欲想。

    譬如以木鑽火因人身力然後出火。

    欲受於欲因於男子。

    意感於觸後生欲事。

    譬如因華成子。

    然彼華内初無有子。

    有華故然後結子。

    可見如是,此身生已,然後識可見。

    而此身内亦無識可見。

    以識故身内有骨髓肉血等不淨之物。

    如彼種子種已生華。

    因華而受色香味等。

    既成果已還滅。

    如是此識成身已亦複還滅。

    但取善惡受心想意識至於彼世趣。

    彼男女和合生歡喜心。

    因彼交會相持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