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卷一百一十(阇那崛多譯)

首頁
    出於不淨。

    出不淨已還各相離。

    而彼二人受欲樂時心生歡喜。

    既受欲已,無複欲想。

    還各相離或生厭離。

    欲想如是如是,此識因身攀緣生歡喜心增長受想,猶如人身因見女色。

    即生欲想各各著身。

    受欲訖已還複厭離而去。

    此識亦然。

    既受身已還複舍去生厭離想。

    複次因父母欲事來。

    中陰受身攀緣業。

    此識有從中入。

    欲因成就身。

    而彼業無色。

    其男子女人因亦無色。

    但因受攀緣故生欲想而即有色。

    是故言受欲想也。

    色受欲想故名為受欲。

    複次大藥。

    因持戒攀緣故受後果報。

    此事雲何。

    我為汝說。

    言持戒者,身斷殺生不盜他物。

    不行邪淫。

    不妄言:不飲酒。

    鬥亂謹慎不放逸。

    是為攀緣。

    欲受後世須陀洹果。

    斯陀含果。

    即受後有或天身或人身。

    而彼有善業。

    或有漏或無漏。

    成就諸陰等。

    潤彼處識。

    受持或善或不善諸業。

    成就識等。

    受諸欲事已,還自厭離。

    是故名此因持戒故受後果報也。

    爾時大藥王子。

    白佛言世尊,此識雲何受天身。

    複雲何受地獄身。

    佛告大藥王子菩薩言:大藥。

    汝今谛聽。

    我當為汝解說此事。

    大藥。

    此識以法界持。

    故生作天心見。

    而彼天見不在肉眼。

    彼見體所見即是受因。

    故名見受因也。

    而此人所見天見者,即是福攀緣善成就即見天宮。

    於欲天中受種種五欲樂事。

    如是見已便生欲心。

    因即如是起念智。

    我今應須至彼處耳。

    彼生如是欲心已,而發染著念。

    心取有相。

    複見其故身。

    棄在屍陀林内。

    彼如是見已,便作是念。

    是我天識也。

    此造善根已,我當欲向天上。

    爾時大藥王子。

    複白佛言:世尊,彼識既如是著故屍。

    雲何不即入故屍。

    佛告大藥王子言:大藥。

    譬如有人剃除須發。

    既見須發落地。

    作如是念。

    我此須發好黑香潔。

    願我此發還著頭上如舊。

    大藥。

    於汝意雲何。

    彼之頭發還能更著頭以不。

    大藥言:不也世尊,佛言大藥。

    如是如是,彼人神識舍其身已還欲入中更依住者,無有是處。

    爾時大藥王子。

    複白佛言:世尊,此識既是微細。

    無有正色廣大無邊。

    雲何能來就大白象身。

    複能破金剛之身。

    既無千象力。

    雲何人生即能持千象力。

    佛告大藥。

    譬如風界無色不可見住山谷間。

    而彼風從彼山谷出。

    已能摧折崩倒如須彌等高大之山使其破裂。

    大藥。

    於汝意雲何。

    彼風界有何色。

    彼山複何色也。

    大藥白佛言:世尊,彼風柔弱複無色身。

    當如是見。

    佛複告大藥言:大藥。

    如彼風界軟弱無色體。

    彼識亦複然。

    軟弱複無色身。

    然其無妨能成就大身。

    能成就微細小身。

    而彼識蚊子及象一種不異。

    大藥。

    譬如小燈燭光。

    或在壁或在室。

    能滅大黑闇分。

    此識亦複如是,雖複微校能成大小形色。

    而皆因業受故。

    爾時大藥。

    複白佛言:世尊,彼業有何色有何體。

    幾種因應當可觀。

    佛報大藥言:諸業境界者,是微妙受快樂。

    受得天飲食。

    譬如有二人同共遊行至於曠野。

    然彼二人。

    一人忽值涼冷清水而得飲之。

    一人饑渴命終。

    而彼水不能自入彼人之口。

    亦無於此一人不與飲者,但以因緣故。

    一人值水涼冷飲之。

    一人不值。

    如是如是,此善不善諸法亦複如是,如黑月白月。

    善不善應須當見。

    譬如生果熟已變成别色。

    然彼色以火力多故。

    令其成熟。

    如是如是,此身以福力故。

    生於大富長者家。

    多饒财寶現受快樂。

    在於天宮。

    顯現受天快樂。

    然後失天自在勢。

    即顯現無福之勢,猶如種子於地上種生樹。

    以後其種子於樹上不現。

    亦不從枝移枝。

    亦不在樹内顯現。

    亦無有人手執彼子置於樹上。

    亦不從根移。

    彼種子可現。

    如是如是,此諸業若善若惡。

    倚住身内而不顯現。

    如從種子然後有華。

    從華然後有子。

    其華不在於種子内。

    其子亦不在於華内。

    子華無有二别體。

    如是如是,此身内諸業。

    有從業有身。

    其身不在業内。

    可見業不在身内。

    可見如華成熟然後成子。

    如是身成熟已,諸業可現。

    如種子何地方。

    有彼地方即有華。

    有華然後有子。

    如是如是,此身所有生處。

    於彼之處。

    見善及惡便即有現。

    然彼諸業根無有色。

    如人因身有影。

    而彼影無定無色還随人而行。

    而彼影不倚祝於人亦不離身有影可現。

    如是此身内現善惡相随而不相離。

    身行之處随逐而行。

    其業處處随逐。

    其業不離身有。

    亦不離身業可有現。

     如諸藥若辛若甜若苦等。

    人飲服已能除諸玻既除其身諸惡。

    成其柔軟現好顔色。

    衆人見者形相可知。

    此人身值甘藥。

    然彼諸藥等味及力無有色。

    其味力色不可得現。

    唯在人身形色端正可現耳。

    如是如是,此善業無色而至人身。

    以美飲食故。

    身著好服故。

    其人諸根具足故。

    身受快樂。

    複以金銀珍寶莊嚴此身。

    有富貴形勢。

    此皆是善業境界。

    其失勢無有福業。

    貧窮困苦遠離資财。

    恒常乏少規求他物。

    飲食粗澀行住坐卧悉皆下劣。

    無好福報養育身體。

    所生鬼陋。

    此皆是不善業境界,猶如明鏡。

    以其明故面形妍鬼分明顯現。

    而彼鏡内影無有色。

    如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