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
亦不有是亦不有異。
是為心也。
持心如是,心動為法。
心無所住亦無所行。
心不可見心相自然。
作是曉了。
所見若茲不離所見。
其心寂然明識無本。
是為菩薩觀心無心為意止也。
又族姓子。
設心不起而不可見,則無有想無應不應。
亦無輕慢則不放逸。
是為觀心。
知本無心為意止也。
又如心無色。
其因緣合及與辯才。
亦複如是,德本無色。
如心無為。
德亦無色。
所勸道心亦複無色。
設使道心及與勸助。
無有形色道亦如是悉無所有。
是故言曰:如其心者行亦如之。
計若勸助道心亦如。
如其道心人心本淨。
亦複如是,道心本淨。
一切諸法亦複如斯。
如此心者曉了普入。
是為菩薩觀心無心為意止也。
衆患所惱未曾停住,猶如猕猴及河駛水。
亦若油燈光曜所出忽然遠遊。
無有身形而易退轉。
貪吝諸界六情之患。
以為屋宅。
須臾變異各随所應。
心無有處而獨遊行。
無有堅要亦無不要。
寂然獨觀。
是謂觀心無心意止清淨。
心所入慧心之法界。
慧心所住其明本淨。
鮮潔無穢。
知心真谛心了現在目之所見心法平等。
慧亦如心心等三世。
已能平等便知真正。
心慧自然無能護持。
觀不可見。
是謂觀心無心為意止也。
計其本淨則為自然。
心亦本淨了衆生心。
以心淨故開化人民為其說法。
以能解知己心自然。
一切衆生亦複自然。
若能分别心如是者,見其心相而為說法。
如心相自然衆生心相自然如此。
若能達斯相者,為其說法。
己心則空。
衆生之心亦複為空。
已解此空為其說法。
等禦己心。
若能等禦而為說法。
己身則等。
已等己心則等衆生。
已等衆生則等諸法。
已等諸法則等諸佛。
曉此真谛。
不令其心離於貪欲。
不處於欲。
心已止者,則入法界趣於自然。
心無所住於法無動。
是謂菩薩觀心無心意止清淨。
佛告族姓子。
菩薩觀法知本無法。
為意止行。
即自念言:法起則起法滅則滅。
計於本末亦無我身。
人壽有命人與非人生老病死。
終沒所趣。
於此諸法諸法合會。
因其合會而為習俗。
設無緣合則無有此。
從其習樂因成緣會,則興善本及與惡本。
以歸無常無有緣會。
不從無習而起諸法。
彼觀如是曉了諸法。
見所歸趣亦無所有。
空無相無願。
所作功德及無功德彼諸所行如幻無常。
當奉精進。
設興因緣。
有十尊行極上無蓋除去因緣志于大法。
何謂為十身淨無穢。
諸相種好無能見頂。
超度一切諸所侵枉。
志性清淨。
具足十事。
其心清淨具足正行。
六十億音口之所說,可悅衆生。
其心淨者常懷慈仁。
愍念一切無所加害。
其意常定未曾有亂。
辯才清淨有所講說應于法義。
辯不可荊大慈清淨。
勸化衆生。
一切令樂泥洹之界。
大哀清淨。
無央數劫不厭生死。
淨十種力。
曉了衆生根原所念各各不同。
清淨無畏分别執禦。
無央數法衆生積聚。
欲具諸佛不共之法。
去來今慧三世無礙。
諸佛法淨用能自在。
歸聖慧故。
是為十。
彼已逮此尊妙極上無蓋大法十事之行。
稱量思惟不以厭倦。
積累功勳。
而不毀堕無德之行殷勤精進。
何謂諸法根原所來令無處所。
度於所住諸宿塵勞。
已曉萬物一切無常。
便能興成無常三昧。
得是定者無堅要想。
不亂三昧。
從其本願示所向生。
來有所入而複出生,則以班宣功德之行。
開化衆生。
是族姓子。
菩薩大士善權方便。
普說經典觀於諸法。
達本無法為意止也。
其有緻道遵修經典。
若能曉了道品之法。
不作衆善不見有常。
亦無所著不除惡法。
道心所見所在無斷。
亦不計常不堕斷滅。
若有菩薩。
棄捐見常斷滅之事。
執心平等而無所祝處於中間。
何謂中間。
不應念行無明衆冥。
悉除去此。
是謂中間。
無有教令無可誨授。
無言無說。
是謂中間。
取要言之。
無明行識名色六入觸痛愛取有生老病死憂慼之患惱。
無可會皆已除荊是謂中間。
其所教者無有智慧。
亦無處所。
是謂中間。
其中間者,無有驿使亦無遣者,如是宿處。
計彼所有。
無有教令無訓誨者,計是本末不可決了。
未有所處不可捉持,則無所著。
寂寞澹怕忽然已滅。
是謂中間。
譬族姓子。
呼響所出無有處所。
其趣親近音生於對。
若見谛者堕於真僞。
是為中間。
無言無說。
彼則無見亦無所處。
如是族姓子。
所因興發。
識色之事。
及所教令。
所因合成從二緣對。
其中間者無教無說。
是謂中間。
因緣合成不用義理。
其義理者則不可得。
其不可得則不重來。
其不重來是謂中間。
又計我者,則了無我滅寂於此。
於我不我自然清淨。
是處中間計人壽命。
於人壽命而無所見。
清淨自然。
是謂中間。
於想無想而無想樂。
是謂中間。
所興颠倒所得之事。
而無所有。
是為中間。
虛妄愚癡至誠之教。
悉不可得。
是謂中間。
此岸彼際消化己身。
令無所著。
有為無為不行諸習。
是謂中間。
蠲除生死而去泥洌悉無言教。
是處中間。
佛告族姓子。
其觀於法了法本無。
為意止者,不壞法界其意自然。
而得意止。
彼導法界曉了諸法。
計其法界及與人界。
於彼法界。
亦無所壞不毀人界。
人界法界此二事者,等如空界。
彼以一界普見諸法。
以慧眼見,則用法界觀佛所行。
假使有人不選擇法。
彼則無見。
以是之故。
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