畏想。
如人執劍欲來害己。
是故阿羅漢。
不證出離究竟安樂。
世尊,依不求依。
如諸衆生無有歸依彼彼恐怖。
為安隐故求於歸依。
世尊,如是阿羅漢。
有恐怖故歸依如來。
是故阿羅漢及辟支佛。
生法有馀。
梵行未立。
所作未辦。
當有所斷未究竟故。
去涅槃遠。
何以故?唯有如來應正等覺。
證得涅槃。
成就無量不可思議一切功德。
所應斷者皆悉已斷。
究竟清淨。
為諸有情之所瞻仰。
超過二乘菩薩境界。
阿羅漢等則不如是,言得涅槃佛之方便。
是故阿羅漢等去涅槃遠。
世尊,說阿羅漢及辟支佛。
觀察解脫四智究竟得蘇息者,皆是如來随他意語不了義說。
何以故?有二種死。
何等為二。
一者分段。
二者變易。
分段死者,謂相續有情。
變易死者,謂阿羅漢及辟支佛自在菩薩。
随意生身乃至菩提。
二種死中。
以分段死說阿羅漢及辟支佛。
生於我生已盡之智。
由能證得有馀果故。
生於梵行已立之智。
一切愚夫所不能作。
七種學人未能成辦。
相續煩惱究竟斷故。
生於所作已辦之智。
世尊,說生不受後有智者,謂阿羅漢及辟支佛。
不能斷於一切煩惱。
不了一切受生之智。
何以故?是阿羅漢及辟支佛。
有馀煩惱不斷盡故。
不能了知一切受生。
煩惱有二。
謂住地煩惱。
及起煩惱。
住地有四。
何等為四。
謂見一處住地。
欲愛住地。
色愛住地。
有愛住地。
世尊,此四住地。
能生一切遍起煩惱。
起煩惱者,刹那刹那與心相應。
世尊,無明住地。
無始時來心不相應。
世尊,四住地力。
能作遍起煩惱所依。
比無明地。
算數譬喻所不能及。
世尊,如是無明住地。
於有愛住地。
其力最大。
譬如魔王色力威德及衆眷屬。
蔽於他化自在諸天。
如是無明住地蔽四住地。
過恒沙數煩惱所依。
亦令四種煩惱久祝聲聞獨覺智不能斷。
唯有如來智所能斷。
世尊,如是如是,無明住地其力最大。
世尊,如取為緣有漏業因而生三有。
如是無明住地為緣無漏業因能生阿羅漢及辟支佛。
大力菩薩随意生身。
此之三地随意生身及無漏業。
皆以無明住地為所依處。
彼雖有緣亦能為緣。
世尊,是故三種随意生身及無漏業。
皆以無明住地為緣。
同於有愛。
世尊,有愛住地。
不與無明住地業同。
無明住地異四住地。
異四住地唯佛能斷。
何以故?阿羅漢辟支佛。
斷四住地。
於漏盡力不得自在。
不能現證。
何以故?世尊,言漏盡之增語。
是故阿羅漢辟支佛。
及最後有諸菩薩等。
為無明地所覆蔽故。
於彼彼法不知不見。
以不知見於彼彼法。
應斷不斷。
應盡不荊於彼彼法不斷不盡故。
得有馀解脫。
非一切解脫。
得有馀清淨。
非一切清淨。
得有馀功德。
非一切功德。
世尊,以得有馀解脫非一切解脫。
乃至有馀功德非一切功德故。
知有馀苦。
斷有馀集。
證有馀滅。
修有馀道。
爾時勝鬘夫人複白佛言:世尊,若複知有馀苦。
斷有馀集。
證有馀滅。
修有馀道。
是名少分滅度。
證少分涅槃向涅槃界。
若知一切苦。
斷一切集。
證一切滅。
修一切道。
彼於無常敗壞世間。
得證常寂清涼涅槃。
世尊彼於無護無依世間。
為護為依。
何以故?於諸法中。
見高下者不證涅槃。
智平等者,解脫等者,清淨等者,乃證涅槃。
是故涅槃名等一味。
雲何一味謂解脫味。
世尊,若無明地不斷不荊不得涅槃一味等味。
何以故?無明住地不斷不盡故。
過恒沙等一切過法。
應斷不斷。
應盡不荊過恒沙等一切過法。
不斷不盡故。
過恒沙等諸功德法。
不了不證。
是故無明住地。
與於一切所應斷法諸随煩惱為生處故。
從於彼生。
障心煩惱。
障止煩惱。
障觀煩惱。
障靜慮煩惱。
如是乃至障三摩缽底。
加行智果證力無畏。
所有過恒沙等一切煩惱。
如來菩提。
佛金剛智之所能斷。
諸起煩惱。
一切皆依無明住地。
無明住地為因緣故。
世尊,此起煩惱。
刹那刹那與心相應。
世尊,無明住地從無始來心不相應。
世尊,若複過恒河沙如來菩提。
佛金剛智所應斷法。
一切皆是無明住地。
依持建立。
譬如一切種子叢林。
皆依大地之所生長。
若地壞者彼亦随壞。
如是過恒沙等如來菩提。
佛金剛智所應斷法。
一切皆依無明住地之所生長。
若彼無明住地斷者,過恒沙等如來菩提。
佛金剛智所應斷法。
皆亦随斷。
如是過恒沙等所應斷法。
一切煩惱及起煩惱。
皆已斷故。
便能證得過恒沙等不可思議諸佛之法。
於一切法。
而能證得無礙神通。
得諸智見離一切過。
得諸功德為大法王。
於法自在。
證一切法自在之地。
正師子吼。
我生已荊梵行已立。
所作已辦。
不受後有。
是故世尊,以師子吼。
依於了義一向記說。
世尊,不受後有智有二種。
何謂為二。
一者謂諸如來以調禦力。
摧伏四魔超諸世間。
一切有情之所瞻仰。
證不思議清淨法身。
於所知地得法自在。
最勝無上更無所作。
不見更有所證之地。
具足十力。
登於最勝無畏之地。
於一切法無礙觀察。
正師子吼。
不受後有。
二者謂阿羅漢及辟支佛。
得度無量生死怖畏。
受解脫樂。
作如是念。
我今已離生死怖畏。
不受諸苦。
世尊,阿羅漢辟支佛。
如是觀察謂不受後有。
不證第一蘇息涅槃。
彼等於未證地不遇法故。
能自解了。
我今證得有馀依地。
決定當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何以故?聲聞獨覺皆入大乘。
而大乘者即是佛乘。
是故三乘即是一乘證一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