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卷三

首頁
    進。

    能令一有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我但知彼無數俱胝有情。

    趣證聲聞緣覺涅槃。

    善男子,以是緣故。

    應須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若不然者,汝所發精進。

    徒增煩惱唐捐其功。

    魔作是言已,菩薩乃自思惟。

    此諸惡魔伺求其便欲來堯我。

    菩薩知是事已乃謂魔言:汝今勿應逼迫於我。

    汝於世間但勿有慮。

    如佛所說,世間一切從自業種子所生長故。

    自所造作彼彼之業。

    是所歸趣。

    今汝亦然。

    自業種子所生長故。

    自所造業是所歸趣。

    汝今速應從所來道還歸本處勿複堯我。

    堯亂我故使汝長夜於諸有情苦惱逼迫作不饒益。

    時彼惡魔潛伏退屈。

    即於是處隐而不現。

    菩薩於是諸惡魔衆或魔天等來堯亂時。

    而菩菩心不驚不怖亦不怯弱。

    是為菩薩被甲精進。

    雲何是無能勝精進。

    謂若菩薩随其諸相發起精進。

    如所起時而為最勝。

    正使馀諸久修道行菩薩。

    比此菩薩精進勝行。

    數分算分乃至烏波尼殺昙分皆不及一。

    何況聲聞緣覺。

    何以故?菩薩随起一念精進之心。

    具諸勝力即能普攝一切佛法。

    斷諸惡法故。

    是為菩薩無能勝精進。

    雲何是離二邊精進。

    謂若菩薩所起精進。

    不應增劇不應沈下。

    何以故?若增劇時其心高倨。

    若沈下時即生掉舉。

    離此二者,乃名菩薩精進勝行。

    是為菩薩離二邊精進。

    雲何是利樂精進。

    謂若菩薩發是精進。

    願我此身得與佛身而相等比。

    願我得佛無見頂相。

    及佛圓光相好具足。

    及無能勝無邊勝智。

    佛大威德。

    佛勝自在。

    菩薩為是等故發起精進。

    是為菩薩利樂精進。

    雲何是加行精進。

    此加行者,譬如有人取摩尼寶。

    或真金等。

    磨瑩治煉去諸瑕垢。

    悉使其寶明淨精潔光色赫奕。

    爾時方見摩尼真金煥然有異。

    菩薩亦複如是,於諸精進中加行修治。

    使去垢染即離過失。

    精進垢者,所謂懈怠是精進垢。

    沈下是精進垢。

    飲食不知節量是精進垢。

    妄執主宰是精進垢。

    不依正法是精進垢。

    不深固作意是精進垢。

    諸精進中有是垢染乃名過失。

    是故菩薩若離此者,即得潔白清淨自性明亮。

    是為菩薩加行精進。

    雲何是相續精進。

    謂若菩薩於諸威儀道中所起精進。

    随所起時若身若心而不懈倦相續無間。

    是為菩薩相續精進。

    雲何是清淨精進。

    謂若菩薩即彼所起相續精進行中。

    所有諸不善業。

    及於障礙菩提道法。

    無利義事常當除斷。

    若諸善法。

    謂随順涅槃順正道行。

    趣向菩提菩提分法。

    使諸善法悉令廣大而複增長。

    乃至於一念間尚不起於極微不善之法。

    何況粗重等諸過失。

    是為菩薩清淨精進。

    雲何是不共精進。

    謂若菩薩作是思惟。

    假使普遍十方克伽沙數等世界。

    從於阿鼻大地獄中出大火聚。

    充滿是等世界都為一聚。

    過是世界之外。

    若一有情受極苦惱。

    無主無救無依歸者,我甯忍受其苦履踐。

    是等世界越其火聚。

    至彼有情所而為救度。

    何況微小之苦不能忍受。

    菩薩所發如是精進。

    不與一切聲聞緣覺邪外等輩之所共有。

    是為菩薩不共精進。

    雲何是不随他教精進。

    謂若菩薩不同聲聞之人起如是心。

    凡夫位中求佛菩提極為難得。

    我所發精進而甚微少懈怠劣弱。

    我若為求菩提。

    假使頂上然火經多百千俱胝劫數。

    如是勤行亦不能成。

    故我不能堪忍其苦。

    亦複不能荷斯重檐。

    菩薩應起是心。

    所有過去諸佛已成正覺者,現在諸佛現成正覺者,未來諸佛當成正覺者,諸佛世尊皆為求菩提故勤行精進。

    彼彼如是修諸勝行。

    而諸佛如來。

    亦不但為己故求成正覺。

    今我亦然。

    勤行精進成諸勝行。

    亦不但為己故。

    所有善根普與一切有情共之。

    為有情故發起情進。

    我所求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果。

    普為利樂一切有情。

    亦不自利取證涅槃。

    為有情故我甯常處大地獄中。

    乃為勝上。

    是為菩薩不随他教精進。

    雲何是不高心精進。

    謂若菩薩所發精進時。

    亦不於中而生味著。

    不毀謗他不自稱贊。

    菩薩作是思惟。

    若不勤行自事警策於他何名智者,是故菩薩所起勝行而不高心。

    是為菩薩無高心精進。

    善男子,菩薩若修如是十種法者,即得精進具足。

    。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