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卷四(惟淨譯)

首頁
    不緣善不緣不善。

    不住止法。

    不行觀法。

    其心沈下著於睡眠。

    如人睡覺目視不明。

    若無記心現前。

    心不明利亦複如是,是故菩薩若行善心。

    即得心生歡喜其心安住。

    是為菩薩具純善心。

    雲何是善了止觀。

    謂若菩薩由具如是純善心故能觀諸法。

    此法如幻此法如夢。

    此法不善此法是善。

    此法出離此法非出離。

    菩薩作是思惟。

    彼一切法。

    心為依止心為先導。

    應當善攝其心。

    善調伏心。

    善覺了心。

    由此即能善攝諸法。

    亦善調伏及善覺了。

    如是即能正觀諸法。

    此因緣故得心寂止。

    以心系心。

    以心止心。

    以心住心。

    如是策勤心寂止故。

    即得心一境性。

    心一境故。

    即成三摩地。

    三摩呬多。

    由是現前得離生喜樂。

    由喜樂心故即能遠離罪不善法。

    乃能成就有尋有伺離生喜樂初禅定法。

    次複於諸尋伺悉無對礙。

    於其喜樂不生味著。

    作無常觀已,還從初禅定心漸次而起。

    遠離尋伺有所著心。

    即能成就無尋無伺定生喜樂二禅定法。

    次複於樂觀苦作苦觀已,即得舍行舍念行成。

    如聖所觀。

    能正覺了妙樂現前。

    即能成就離喜妙樂三禅定法。

    次複於三禅定中。

    作空觀已引四禅心。

    彼四禅中除去我執。

    我執離故苦樂悉斷。

    苦樂斷故如先所起。

    悅意惱意亦悉舍離。

    即能成就舍念清淨四禅定法。

    次複於自身相與虛空相等作一解脫。

    觀如是解脫故。

    於一切處一切種類。

    過諸色想及離障礙。

    由過色想離障礙故。

    彼種種想悉無作意緣。

    無邊虛空而為行相。

    即能成就空無邊處定法。

    次複於空無邊處。

    俱時觀彼識無邊處而為行相。

    即能成就識無邊處定法。

    次複過彼識無邊處。

    緣無所有處而為行相。

    即能成就無所有處定法。

    次複過彼無所有處。

    緣非想非非想處。

    而為行相。

    即能成就非想非非想處定法。

    次於上心無複行相。

    滅諸想受離諸發悟名滅盡定。

    如是等法。

    是為菩薩善了止觀。

    雲何是不著禅相。

    謂若菩薩雖入滅定。

    亦不樂著寂滅。

    即能俱時發起慈心。

    悉離怨親違順等境運心廣大。

    先於一方起慈無量行。

    普遍觀察作解脫已,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亦複如是,慈心起已悲喜舍心亦悉如前。

    遠離怨親違順等境運心廣大。

    周遍十方起悲喜舍無量之行。

    普遍觀察悉作解脫。

    菩薩如是即能起五神通。

    亦不以自足不著禅相。

    而複進求上法圓滿菩提勝行。

    是為菩薩不著禅相。

    善男子,菩薩若修如是十種法者,即得禅定具足。

    又善男子,菩薩若修十種法者,即得勝慧具足。

    何等為十。

    一者善解無我。

    二者善知業報。

    三者善了有為之法。

    四者善知輪回流轉。

    五者善解輪回出要之法。

    六者善解聲聞緣覺乘法。

    七者善解大乘之法。

    八者善能遮止魔業。

    九者具無颠倒慧。

    十者具無等慧。

    善男子,雲何是善解無我。

    謂若菩薩以正慧觀察色受想行識。

    觀彼色時色生不可得。

    集亦不可得。

    滅亦不可得。

    受想行識生不可得。

    集不可得。

    滅不可得。

    彼勝義谛不離世俗谛。

    若勝義谛若世俗谛。

    彼二自性但有言說。

    假名而無實體。

    菩薩雖如是觀。

    亦不以此緣棄舍諸行發勤精進。

    為諸有情成利益事。

    如救頭然及如燒衣。

    是為菩薩善解無我。

    雲何是善知業報。

    謂若菩薩作是伺察。

    今此世間合會之相,猶如幻化及如乾闼婆城自性皆空。

    若於情非情中著於我執。

    彼等有情由是不能覺了正道。

    而彼有情作如是念。

    若無我無有情無壽命蠕動養者,士夫補特伽羅。

    意生摩嚩迦等。

    即無善不善業而可表示。

    誰為受者,無實有情業報可得。

    菩薩雖複如實了知無實有情。

    而亦顯彰善惡業報。

    菩薩以其正慧如實了者,是為菩薩善知業報。

    雲何是善了有為法。

    謂若菩薩於有為法中。

    以其正慧能善覺已,乃作是念。

    此有為法。

    而無暫停念念流動,猶如露滴及如澗水迅流不住。

    豈有智者,於此等法中。

    而生取著及起愛樂。

    若樂境謝時或生憂戚。

    由此因緣。

    是故深生厭離樂求寂滅。

    是為菩薩善了有為法。

    雲何是善知輪回流轉。

    謂若菩薩作是伺察。

    今此世間合會之相。

    無明暗蔽輪回相續。

    皆由愛繩所系縛故。

    愛故生取由取因故善不善業諸行造作。

    以彼善不善業行起作故。

    有有相續。

    有故有生生故老死。

    由死法故憂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